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391086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九)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39期
     我们在文中讨论过阴阳的离合机制和开、合、枢,但是《素问·阴阳离合论》中讲的是足三阴三阳,没有提手三阴三阳。《灵枢·根结篇》里也谈到开、合、枢的问题,也是在足经里谈到,手经中也没有提这个问题。再加上《素问·热论》这样一篇论述“伤寒”的祖文,也是论足不论手,这就使后世的许多人产生一个误解,认为伤寒传足不传手,温病传手不传足。

    我们知道,中医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天地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又怎么可能手足之间不会产生影响、不会相传呢?但是,《内经》、《伤寒》在谈到上述问题时,又的确是偏重在足的方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文化的含义上来看。人是万物之灵,《素问》里说“人禀天地之气生”,所以,应该把人放到天地这个框架里来考察。有关天地,古人常把它与经纬联系起来谈。《三国》中经常会看到“经天纬地”这个词。天以经言,地以纬言。经贯穿南北,连接上下;纬贯穿东西,连接左右。经纬这个概念看上去很简单,可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简单的概念去思考一些与中医相关的问题。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由于在所有的动物中,除了人之外,其他的都是爬行动物。所以,从天地的角度,从经纬的角度上来说,人是沿经线走的,而其他动物是沿纬线走的。人禀天气最多,而余者禀天气较少。这是人可成为万物之灵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第二,从干支的含义上来看。我们都知道天干地支,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叫地干天支呢?因为干是直立的,而长在干上的支是横行的,所以,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然都是长在地上,但是,这个地上的万物要很好的生长却离不开天,离不开太阳。花叶果实虽然都长在树枝(支)上,但它必须靠树干提供营养。所以,一个干支的概念既体现了天地的含义,也体现了一个纵横的问题,还体现出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

    第三,从象的角度而言。头都与天相应,足都与地相应,所以《内经》说:圣人象天以养头,象地以养足。思考天是什么一个样子,你按这个去做就是很好的养头,这样头脑就会发达。但是,这些都是后天的因素,而先天的东西已经固定在那里,没有办法改变。

    我们前面说了,人是顺经线走的,所以,从先天而言,人禀受的天气最多,而天象头,这就是人的头脑发达、人类能够思维、人类有智慧、人类与其他动物有如此巨大的差别的根本因素。其他的动物沿纬线走,所以,从先天而言,它禀受的地气最丰,而地象足,所以动物的脚力比人好。就这一点而言,人与动物是各有千秋的。当然,动物禀受地气全,脚力就好,这个问题还需相对来看。比如蚂蚁、乌龟,从行走的绝对速度上,那是没法跟人相比的,但是,从相对速度上、从耐力上,是不是也要比人强,这些问题恐怕需要大家专门来研究。
, 百拇医药
    也许有人会提问:人睡眠的时候不也是横卧的吗?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他的睡眠姿势与觉醒姿势不同,觉醒的时候直立,而睡觉时就躺平了。直禀经天之气,横禀纬地之气,为什么说“人禀天地之气生”,道理就在这里。人是“头脑不简单,四肢也发达”。当然,从量上言,他禀受的地气还是不如其他动物。

    以上几个方面都考察过了,我们就知道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因为他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而且从天地经纬上论,他又偏重于天经的一面,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人类是重经的,偏重于经,以经统纬是人的一个特点。这也使我们想到,中医的十二经为什么不叫十二纬?

    明确了上面的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来解答文首提出的问题:在人的十二经脉当中,我们看一看哪些经能够真正地贯穿南北,连接上下?是足经还是手经?很显然是足经。手经一般只走一半,它没有贯穿整个南北,它没有贯穿人的整个“经”,所以,手经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的特性,惟有足经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从头到足,从天到地,走完人的整个“经”线,所以,足经才能真正地代表“经”。《内经》也好,《伤寒》也好,在谈到很重要的问题时都是举出足经为代表,道理就在这里。实际上,这是以足统手,言足经手在其中矣。并不是言足不言手,更不是传足不传手,这个问题大家应该这样来理解。

    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来思考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有什么区别?当然,研究温病的肯定会强调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研究脏腑的会偏重脏腑辨证、八纲辨证,而研究伤寒的是不是就要推崇六经辨证呢?事实上,六经辨证的确有其特殊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也可以通过上述的道理理解。六经辨证是一个纵向的辨证体系,是一个贯穿天地的辨证体系,也是一个真正的“经”的辨证。因此,这样的辨证更符合人的本性,最能够体现人的特征,更能揭示疾病的根本。《素问》说“治病必求于本”,可以说这个辨证模式是一个最方便的求本模式。难怪后世要把六经辨证模式称为能“钤百病”的模式。而其他的辨证模式,像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脏腑辨证,这些都是横向的辨证,都是注重纬线的辨证,所以,这些辨证在某方面都有局限性,而六经辨证或者说阴阳辨证就没有这种局限性。, 百拇医药(刘力红 广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