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0454499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易漏诊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9期
     典型的糖尿病诊断并不困难,但非专科医师往往对诊断标准掌握不好,对中青年人群发生糖尿病者的警惕性不高,又因其发病隐匿、发展缓慢,因此临床容易漏诊。近几年,在我们收治的421例糖尿病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在医院内外漏诊者达102例,漏诊率高达24.23%。我们将这些漏诊病人情况的分析介绍给同行以供临床参考。

    在这102例患者中,有男性60例、女性42例。他们的年龄在28~58岁之间,平均43岁。其漏诊时间为14~36个月。

    分析上述病人的漏诊原因有如下5个方面。

    一、首诊医师不是内分泌代谢病专科医师,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掌握不严。这些医生虽然看到患者的空腹血糖在7.8mmol/L左右,但认为尚且不是很高,同时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就没有给予明确诊断,也没有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因此种原因漏诊的糖尿病患者有19例,占所有漏诊患者的18.63%。
, 百拇医药
    二、有些医疗单位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快速血糖仪作糖尿病诊断检测。这些血糖仪测出的血糖值极不稳定,依此血糖仪所检测的结果与生化仪测定值相比较,约低2~4mmol/L,易造成漏诊。在上述患者中,有21例曾在院外因使用这类血糖仪检测而漏诊,占所有漏诊患者的20.59%。

    三、对于血糖首次达到诊断标准的患者,医师常建议再次复查,但患者未遵医嘱;而在以后的多次就诊中,医师又没有询问患者这方面的病情,错过了及时诊断的机会。因此而漏诊者14例,占所有漏诊患者的13.73%。

    四、患者因糖尿病并发症就诊于眼科、骨科等其他专科,医生或没有为其检测血糖,或检测血糖为临界值,但均未引起医生重视,而未将患者介绍到专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患者只知道自己“血糖有点儿高”,不明白自己患了糖尿病,以至延误治疗数年。这类患者有16例,占所有漏诊患者的15.69%。

    五、在体检中,所发现血糖轻度增高或仅居临界值上下者往往被医师忽略,认为血糖升高或许是体检的前1天晚餐进食热量较高所至。这类患者有32例,占所有漏诊患者的31.37%。
, 百拇医药
    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所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已被我国广泛采用。患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之一,并任意时间血糖超过11.1mmol/L和(或)空腹血糖超过7.8mmoL/L;有糖尿病症状,但血糖未达到前条标准者,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过11.1 mmo l/L者为糖尿病;没有任何糖尿病症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和1小时血糖同时超过11.1mmo l/L。血糖值为静脉血浆测出的值。部分医院受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修改意见的影响,将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降至超过7.0mmol/L。根据以上标准诊断糖尿病并不困难,具有能够准确检测血糖设备的医疗单位,对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均可及时做出诊断。但由于糖尿病发病隐匿,漏诊现象并不少见,尤其中青年患者,发病后除不同程度的消瘦外,无特殊不适感,医师对中青年人发生糖尿病者的警惕性不高;中青年者由于对糖尿病的危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对及时诊治的要求也不像对待其他疾病那样迫切。这两点原因,从上述漏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仅43岁,就足以说明其存在的普遍性。糖尿病漏诊,会使患者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并发症后才就诊,严重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了原本可以避免的病残以及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医师应及时改变传统的观念,遇有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易饥饿、皮肤搔痒、多发毛囊炎、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表现者,应常规检测血糖,尤其是对中青年者更应警惕有否患糖尿病的可能。

    对于无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值偏高,但未达到诊断标准者,应嘱患者定期复查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时确诊。这类人群多数已是或将是糖尿病患者,例外者极少,即使体检前1天晚餐进食糖类食物过量,或体检当天早餐少量进食,其血糖接近或达到诊断水平,他仍然是一个高血糖者,应引起临床注意。

    诊断糖尿病时,血糖检测应规范,用氧化酶法测静脉血清血糖。若没有生化仪设备,应选用质量可靠的血糖仪和原装试纸,检测静脉全血血糖值,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应为超过6.8 mmoL/L。,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