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10508203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基础论文选摘(5)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51期
     不同中医治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由基和神经元凋亡的动态比较研究

    王 键 郜 峦

    目的:动态比较益气活血法、化痰通腑法、潜阳熄风法三种中医治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疗效,探讨脑缺血急性期的证候属性及其演变规律。

    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潜阳熄风组和化痰通腑组,每组24只,不同时点各8只。采用线栓法制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动态观察缺血2h(“h”表示时间单位——小时)再灌注24h、48h和72hNO、iNOS、SOD、MDA和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①脑缺血2h再灌注24h、48h、72h模型组指标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病理性改变。②缺血2h再灌注24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在增强SOD活性方面,潜阳熄风组最优。③缺血2h再灌注48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在降低脑匀浆iNOS方面,益气活血组最优。④缺血2h再灌注72h,各治疗组均能显著改善SOD/MDA和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组间比较,在降低脑匀浆MDA方面,化痰通腑组最优;在降低脑匀浆NO含量和iNOS活性方面,益气活血组最优。
, 百拇医药
    结论:①各中医治法的最佳作用时间位点和环节为:潜阳熄风法,用于缺血2h再灌注24h,提高SOD活性;益气活血法,用于缺血2h再灌注48h及72h,降低NO含量和iNOS活性;化痰通腑法,用于缺血2h再灌注72h,清除过量MDA。②气虚、血瘀、痰浊、火热、腑实、阳亢、动风等因素共同存在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中医证候以阳亢风动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演变为气虚血瘀证;至后期则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证和痰热腑实证兼而有之为其主要特征。

    C-肽酶免疫测定系的建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罗伟权

    目的:本研究旨在更科学地探讨中药方剂在某些临床治疗上的作用机制,建立高灵敏度的大鼠

    C-肽酶免疫测定系(EIA)。通过应用EIA测定系,检测大鼠在胃饲中药方剂(大柴胡汤及润肠汤)前后血浆C-肽浓度的变化,探讨本测定系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实用性及相关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
, 百拇医药
    方法:以生物素C-肽作为标记抗原的免疫竞争法,测定标本中C-肽的含量。大鼠被胃饲中药前或胃饲后的10m(“m”表示时间单位——分钟)、20m、30m、60m及120m,分别从其腹主动脉采血。血浆经适当处理后,应用本研究建立之酶免疫测定系,检测各样品中C-肽的含量。

    结果:本测定系中使用的抗体对大鼠C-肽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人类及其他种属动物的C-肽无交叉反应。本测定系的测定范围为1.56~50ng/ml,回收率在94.9%~109.8%之间,各测定值的日内及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在8.83%和8.41%以下,均在较满意的变动范围内。测定方法简便,可在5.5h(“h”表示时间单位——小时)内完成。动物实验显示胃饲大柴胡汤后的大白鼠,其血浆C-肽浓度显著提高。

    结论:本测定系对大鼠C-肽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检测含大鼠

    C-肽的各种生物样品。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大柴胡汤等中药制剂在临床上有抗糖尿病的功效,可能与此类方剂有刺激胃肠激素如C-肽分泌的作用有关。
, http://www.100md.com
    隔药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吴焕淦 刘慧荣 赵 琛 张 卫 吴学飞 周 爽施 茵 刘 敏

    目的:通过筛选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隔药灸治疗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初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隔药灸治疗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在确认模型成功的基础上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隔药灸组选取“天枢”穴,隔药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结束后应用BiostarR-40s基因芯片进行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检测,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进行鉴定。
, 百拇医药
    结果:在本次芯片检测的基因中,筛选出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异常表达基因380条、隔药灸治疗后得到调节的差异表达基因174条,其中28条(含已知基因7条)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表达下调的基因经隔药灸治疗后表达升高,146条(已知基因42条)上调基因经隔药灸治疗后表达降低。49条已知基因包括:细胞骨架运动、免疫、基础代谢、蛋白水解酶、炎症感染、肿瘤、细胞外基质成分、信号传导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等多种生命活动相关基因。结合以往研究成果与本次芯片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βmRNA、IGF-lmRNA表达均异常升高,隔药灸治疗能降低其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是涉及免疫、代谢、感染等多方面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涉及细胞骨架运动、免疫、基础代谢、蛋白水解酶、炎症感染、肿瘤、细胞外基质成分、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等多种生命活动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隔药灸治疗也是通过对机体多方面差异表达基因的整体调节而发挥治疗作用的。隔药灸可通过调节IL-1β、IGF-1等基因的表达,消除UC大鼠肠道炎症,并可能起到防治肠纤维化的作用。B14.3
, 百拇医药
    针刺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

    晋志高 景向红

    目的:本研究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CO)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

    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假手术组、糖尿病+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针刺组,后三组动物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注射后3天用1%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ml/kg)麻醉,采取仰卧固定,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用动脉夹阻断15分钟使血流再通5分钟(显微镜下观察确认颈总动脉有血流通过)。如此重复阻断两次。糖尿病+假手术组动物分离颈总动脉但不阻断。STZ注射后第7天测定空腹血糖,高于15.5mmol/L定为糖尿病模型。术后一月经行为学测定确定糖尿病脑病模型。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脑病脑内海马CA1区和CA3区CO活性反应物的分布,用图像分析仪对其光密度进行测定。
, http://www.100md.com
    结果:糖尿病和糖尿病脑缺血组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的CO的光密度明显低于正常,针刺组高于模型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脑病组低于糖尿病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糖尿病和糖尿病脑缺血均可导致大鼠脑内海马CA1和CA3区的CO活性降低,针刺可以提高这两个区域的CO活性,从而提高细胞代谢的水平。

    应用ATM转基因小鼠作为中医药肿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ATM突变型小鼠的中医辨证分析与ATM杂合型小鼠诱发乳腺肿瘤的实验观察

    吕 恕 黄美怡 常 萱 Kara Stark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

, 百拇医药     telangiectasia简称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具有肿瘤遗传的易感性。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A-T突变基因(简称ATM)小鼠。本实验对ATM突变型小鼠的自发肿瘤过程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显示了此类肿瘤与临床肿瘤发病具有相似性;并以DMBA诱发ATM杂合型小鼠乳腺肿瘤的实验观察,说明该模型有用于更多类型肿瘤的可能性,以期建立中西医研究中可交叉应用的新型肿瘤动物模型。

    采用ATM突变型小鼠11只与同胎野生型小鼠进行对照,参照《中医实验病理学》诊断标准,3.5~4.5个月为肿瘤初期,以气血不足表现为主占72%(8/11);4.5个月后为后期,病鼠相继发生肿瘤,辨证兼以肾阳虚为主占81%(9/11),或兼有血瘀64%6(7/11),或兼有脾虚18%(2/11);7个月病鼠以淋巴瘤全部死亡,并终生不育。组织病理学及X射线检查见睾丸、卵巢及骨骼发育障碍,而野生型小鼠无异常。DMBA诱发乳腺肿瘤实验表明:ATM杂合型小鼠乳腺肿瘤为64.7%(12/17),高于野生型小鼠37.5%(3/8)约1倍;肿瘤发生时间,ATM杂合型小鼠平均189天,早于野生型小鼠的229天。乳腺整体染色及肿瘤病理学观察可见ATM杂合型小鼠乳腺异常增生高达 56%,呈囊性病灶,显示为系统增生,而野生型小鼠异常增生仅为21%,病变局限,多为单层上皮组织。
, 百拇医药
    ATM突变型小鼠未经任何人工处置,100%自发形成肿瘤,从四维时空真实地再现了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提示病变以“虚证”尤其是肾虚为主,与中医学“气血虚弱,阴阳失调”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的观点相符,采用此模型可进行“证”与肿瘤有因果关系的中医“辨证论治”实验观察。在对ATM杂合型小鼠的诱发乳腺肿瘤实验中,采用乳腺损伤剂DMBA成功地诱发了乳腺肿瘤,可以推论,利用该模型具有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易患肿瘤的倾向性,以不同的诱导方法或诱导剂可以建立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动物模型。此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提示肿瘤的发生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做出新的贡献。另外,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还在于该实验解释了ATM携带者(ATM杂合子)乳腺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4倍,可能与其暴露于各种致癌物或/和饮食等环境因素有关,这对于占人群1%的ATM携带者乳腺癌的防治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