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9713
对碗底的虔诚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5.10.27
     因为童年是在饥饿的煎熬中过来的,所以我对碗中之物总是怀有特别的虔诚,吃饭从不敢在碗底留下一粒米饭。

    现如今,常常三三五五的结伴下馆子,为的是一份情谊一份乐趣。但让我难言的是,在果腹的同时,也常常让一种惋惜、一种不解填满心头。

    不知是为摆阔还是什么,常常看到一些上馆子的人,菜点一桌剩半桌,酒开几瓶喝一半,饭盛满碗扒几口,然后打着饱嗝趾高气扬地离去。朋友点化我说,这就叫下馆子的风度。我心里却直犯嘀咕:这叫哪门子风度?

    也许是我对粮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珍惜吧,下馆子我无论如何也吃不出那种“风度”来。自己作东,总显得小家子气,点菜要酒够吃为止。别人请客,也极力劝说别太铺张浪费。饭桌上,我对食物的虔诚就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掉下一粒饭,我也要毫无顾忌地拾起,剩下几筷子菜,也会变着法将它移到自个儿跟前来,不管合不合口味都装进肚里,就是一点残汤,也不顾人们那不屑、鄙夷的目光,将它拌入饭中处理掉。所以每次与同伴们聚餐,我总是最后一个放下饭碗,以至他们戏称我是“麦杆喉咙布袋肚”。

    因为对碗底的虔诚,我从不敢也不愿在饭馆多呆多看。每每看到那满桌的残汤剩饭,就会记起我10岁那年上山砍柴,因饿得眼冒金星而采吃杜鹃花,结果肚子痛得满地打滚的事情。每每看到服务员朝泔水桶里倒剩饭剩菜的声音,就会忆及我上小学时因饿得发慌而偷跑出来舀溪水喝,让老师罚站的情景……

    说不清我对碗底的这种虔诚,是继承了中华之美德,还是我童年时代饿出来的产物,但不管咋样,我一直如此。对粮食的珍惜,就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每一粒米饭里,都埋进我深深的虔诚与恭敬。我不愿看到一粒米饭被遗弃,就如同不愿再看到一个饥饿时代的阴影一样。

    (杨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