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 孙思邈
编号:10870551
诠释孙真人《养生铭》(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8期
     “寿夭休命论,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在本诗的最后一节里,孙思邈总结了他对养生问题的宏论,批评了以命论寿夭的错误认识,提出了“修行本在人”的积极养生思想,展示了积极养生可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寿命,使人成为“真人”的光明未来。

    “寿夭休命论”,是孙思邈在学术上对消极养生思想提出的公开挑战,体现了他积极进步的养生学观念。他认为,人的寿命既不是由神仙决定的,也不能靠服食丹药去延长,一些人常说的“生死由命,贫富在天”的说法没有科学道理,人的健康长寿控制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故善养生者,常须慎于忌讳,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他说,丹石之剂乃大毒之性,“多皆杀人,甚于鸠毒。平人无病,不可造次著手,深宜慎忌。”他呼吁:“宁食野葛(剧毒之药),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不难看出,他在反对运用丹石养生的问题上态度是相当坚决的。在历史上,应用炼丹以求长寿的荒唐做法自唐代之后确实出现了逐渐衰退的局面,与孙思邈的积极主张和极力反对是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 http://www.100md.com
    “修行本在人”,在世间所有的因素中,人是最具本能和主动性的。因此,长寿的密码就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孙思邈用“修行本在人”一句话,概括了这一思想,反映出他学术思想中“惟人为贵”的主旨。如何修行?孙氏为人们总结出了被他认为“易则易知,简则易行”的十则“大要”,即“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基本上把与养生有关的内容都装进去了。这里,既有孙氏对前贤经验的整理,又有孙思邈个人的创造,为后世养生学的不断完善、发展夯实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仔细对这些内容进行推敲,除我们在前面已经论及到的之外,还包含有一条重要的运动学思想,这也是孙思邈养生保健学说的核心。

    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耳。”长寿之理,“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在养生学说中多次直呼“运动”一词,孙氏把运动与健康、运动与长寿的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论理之外,孙思邈还亲自向人们教导了具体的运动方法,如量力而行的步行锻炼:择“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步、二百步为佳,量力行但勿令气乏、气喘而已”;导引为主的综合晨炼:“鸡鸣时起,就卧中导引”,起床后“展两手于脚膝上,徐徐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良久。”。孙思邈不厌其烦地讲说各种运动形式的要领和功能,告诉人们的正是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何谓“真人”?《黄帝内经》中说得明白:“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孙思邈告诉大家,能够按照他的《养生铭》坚持做的,就有可能成为健康长寿者、成为理想中的这种“真人”。

    以上我们联系现代研究和养生的实际,对孙思邈的《养生铭》作了简要的诠释。尽管在剖析孙氏诗歌内涵的同时还结合孙氏的《千金》两方和其他相关论述说了许多,也终未能将他丰富的养生学思想展示一二。透过这些表浅的文字,能对认识孙思邈养生学说的全貌有些帮助、对追求健康长寿者的行动有所启迪,这是笔者所期盼的。,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上一页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