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41968
构建“横向”脏腑理论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95期
     脏腑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概念,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全过程,也是临床诊治用药的指导。脏腑理论研究的深入或突破,必将带动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中医学科的发展。

    然而,目前的脏腑学说理论体系不仅存在着大量与中医理论原旨相悖,违背历史与逻辑的“约定俗成”的“定论”,而且在体系结构上也只是“纵向”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平铺直叙的论述,缺乏“横向”对人体生理功能系统的描述和建构。由此而导致了当今的中医大学生在学习了脏腑学说之后,难以建立起一个中医学关于水谷传化、水液代谢、呼吸气化、营血循环、神志活动、生殖化育等方面是如何认识的“总画面”。

    笔者认为,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构建一个“横向”系统论述脏腑学说的理论体系。就目前来说,比较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的现有体系,运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纵的方面,对脏腑功能逐一进行从“源”到“流”的考察和辨析。即首先找到其原始出处,弄清楚其本意是什么?西医传入之前,历代医家是如何论述和运用的;其次考察自近代以来是如何将其与西医学相“汇通”或“衷中参西”,直至建国后被编入教科书的历史过程;再次是从中医学的固有认知模式甚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出发,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对其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原旨作出判断和辨析;最后对那些经过考察和辨析证明是正确的脏腑功能,利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原理作出说明。这一研究过程涉及到用现代语言对脏腑理论进行阐释和运用现代治学方法对脏腑理论体系进行“返朴归真”研究两个环节和方面。具体说来,就是从一个个概念,一条条理论,一项项学说入手,运用现代治学的科学方法,将它们回置于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放在其得以产生、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的哲学、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背景下去研究和再现其形成过程。对其合理内核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求更加符合客观而加以发扬光大,对不合理、不科学的内容在说清其错误何以为错误的基础上加以扬弃。通过这种对脏腑学说发生、发展过程“归真返朴”式的研究,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现代语言阐释,我们就不仅能够使脏腑理论得到整理和完善,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终形成脏腑理论的现代学术规范,而且还能够从脏腑理论体系自身寻绎出其内部所蕴涵着的某些带有本质性的规律,寻找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影响、带动全局的突破口。

    在对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形成和演变,从发生学的角度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诠释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性的考证来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思想脉络、存在于不同时代之多个现象间的联系与发展脉络、貌似无关之现象间的沟通脉络等等。当环节缺失,有碍发现或建立脉络时,则通过大胆假设构筑解释体系,再旁征博引、小心求证,对假说进行验证。即采用胡适所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从横的方面,对脏腑学说进行理论范畴梳理、理论概念考证、理论内涵阐发,从水谷传化、水液代谢、呼吸气化、营血循环、神志活动、生殖化育等功能系统角度,探索建构一个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阐明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便于现代人理解、把握、交流、运用的新体系,是完全可行的。, http://www.100md.com(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