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82632
继承与创新应是《内经》教学的核心理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0期
     《内经》是中医理论与智慧的宝库,是中医界的真正“权威”。从《内经》出发,中医理论得以传承、发展,中医大家层出不穷。尽管现在《内经》已经不是中医的主干课程,但是继承与创新仍是《内经》教学所要贯彻的核心理念。

    1.坚持继承

    越是深刻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其基本原理就越简单。好比下围棋,棋局之变化层出不穷,弈棋之谋略高深莫测,这是复杂;棋子只有黑白两种,弈棋规则只有一条,这是简单。复杂源出于简单。《内经》理论就好比弈棋的规则,人们拿了这些规则,便可演绎出波澜壮阔、变化无穷的棋局来。在中医发展史中那些名医、大家,就是这样的“弈棋”高手,他们深得《内经》精髓,又能够活学活用,把中医史书写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金元时期的李东垣的代表作《脾胃论》,详引《内经》有关脾胃生理、病理、治则、治法的论述,细细密密几无缺漏,继则谈论自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体会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列出他自创的或引用他人的治脾胃病的有效方剂。从中可以反映出李东垣学术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那就是以《内经》为本,吃透精神,结合自身的体会及临床经验,再度升华《内经》理论,将其演绎为攻克临床疾病的利器。在医史中成为大家者,大致都走过这样的历程。
, http://www.100md.com
    李东垣的《脾胃论》对《内经》思想的阐述有个性、有思想、有疗效,因而颇受推崇,对后世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内经》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然而,这种以《内经》为核心的中医发展史,近几十年却进展不快。在中医高等院校,《内经》的权威地位受到极大挑战,《内经》课时被一再削减,有些专业将其改为考查,有的专业干脆不上这门课。取代《内经》权威地位的是从基础到临床各科的教材。中医教材的编写按照西医的标准化、规范化做,中医的许多理论被西医化了。中医在用西医的方式重新架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按西医的模式划分中医学科,按西医的方式传授中医。“结果,个性消失了,灵性不见了——中医变得浅薄、生硬、机械。貌似一种创新,其实是对中医的西化。”这就难怪,从南到北高楼林立的中医院校,中医师批量生产,而鲜有医术如金元四大家者。

    2.坚持创新

    在西医和现代科学已经全面而又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客观条件下,当代已不可能有完全彻底的传统中医,有的只是现代中医。这是最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造就的事实。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中医,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走在边缘化的轨道上。对于如何化解边缘化,中医界选择了向西医靠拢的路线。西医搞微观研究,我们也搞脏象实质、经络实质研究;西药研究注重单体,我们也搞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尽量用西医的理论去证明中医。其结果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创新并无任何建树。中医本来是中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领域,有丰厚的历史老本可吃,全世界都很看重这只曾经会下金蛋的“鸡”。但是“现代中医”却在强势西医的诱惑下,不去呵护这只会下金蛋的“鸡”,而是花大气力试图把它改造成下普通蛋的“鸡”,以取得西医的认同,同时丧失自身的价值。中医抗边缘化的最好办法,不是向西医靠拢,而是要掌握中医的理论和诊疗技术,并形成发展技术的能力,利用历史优势走出独特的不能被取代的路。

    《内经》有自身的系统,其中的阴阳、五行、气等一系列概念、范畴,需要在自身的语言、文化、思想系统和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解读,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另一方面,强调《内经》的理论体系和自身的特色,并不是把《内经》作静态处理,固守它的文章字句,而是将其融入中医医疗实践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医的各流派、各大家的思想智慧都为我们理解和应用《内经》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现代科学,包括西医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也可以为我所用。《内经》并不拒绝其他科学,而是以宏大的气魄,宽广的胸怀,广纳天文、气象、地理、物候、社会等方方面面研究成果,多角度、全方位联系人与自然,并归纳、整合了历代医论精华,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现代研究、讲授《内经》,仍要继承这样的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http://www.100md.com(孙松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