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4667
李济仁先生治高热验案二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80期
     验案1:手术后高热不退

    黄某,男,53岁,干部。

    1981年7月6日初诊:手术后高热,体温41℃,无汗烦渴,头痛如裹,神识欠清。

    诊断:暑温(外感暑温型)。

    治法:解表祛暑,芳香化湿。

    处方:香薷6g,佩兰9g,生甘草9g,藿香9g,连翘9g,大青叶15g,银花15g,丹参15g,知母9g,薏苡仁18g,板蓝根30g,鲜芦根30g。

    复诊:翌晨,微汗出,高热渐解,神识渐清。暑湿之邪将从外泄。当再因势利导,原方去丹参、甘草,加白蔻仁6g,扁豆衣9g,六一散(荷叶包)15g。

    三诊:服药3剂,热尽退。惟神倦肢软,纳谷呆钝。邪去体馁,当调养之。
, 百拇医药
    处方:太子参18g,淮山药15g,炙黄芪15g,薏苡仁24g,板蓝根18g,金银花15g,建曲18g。

    按 患者手术后体温竟达41℃,西医认为非刀口感染,施用冰敷不能凉其体,青霉素、链霉素等不能退其热,邀李济仁先生会诊。先生认为长夏暑湿当令,暑多夹湿,暑湿交蒸,故高热不解。方用新加香薷饮透表清暑渗湿,加减白虎汤清气退热,兼用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药进效应。

    验案2:高热待查

    沈某,男,22岁,工人。

    1982年3月7日初诊:患者高热、头痛、咳嗽已3日,检查体温39.5℃,白细胞偏高,在当地某医院拟诊为上感、高烧待查。经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及口服四环素等,未见好转。遂邀李济仁先生会诊。患者症见目赤,身热灼手,心烦躁扰,夜间尤甚,神志欠清,时有谵语,双目喜闭,四肢厥冷,手足颤动,口唇干裂,腹痛便闭,不思饮食,得食则呕,溲短色黄。脉象滑数,苔黄舌绛。
, http://www.100md.com
    诊断:春温(气营两燔型)。

    治法:清气化营,清热解毒。

    处方:生石膏(先煎)30g,杭麦冬15g,细生地12g,元参9g,肥知母9g,地骨皮9g,青蒿9g,赤、白芍各6g,川黄连3g。6剂。

    二诊:病情大有好转,高热已退,惟津液未复,精神困倦,脉舌同前。从原方增损,去川黄连、鲜青蒿,加柿霜12g,人参叶6g,北杏仁6g。继服3剂,疾病痊愈。

    按

    本案病发于春季,病初即呈高热,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又以伤阴耗津、出现神志证候为特点,通过分析这些季节因素与证候特征,不难拟诊为春温。

    春温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相当于西医之重型流感、流脑等病,处理失妥,易招致严重后果。本例发病初起侵害肺脏之时,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温热之邪的发展,致使温邪鸱张亢盛,气热未罢而营热又起,形成了气营两燔的危厄局面。故其既有高热、便秘腹痛、溲短色黄、脉滑苔黄之气分热证,又有身热夜甚、烦渴舌绛之热伤营阴证,还有神昏谵语、两目喜闭等热陷心包证,及心烦躁扰之热扰心神见症;由于高热动风,故有手足颤动,热深则厥深而见四肢厥冷。通过以上分析,本案例病机特点在于邪热弥漫气营、损阴耗津。
, 百拇医药
    本案例热邪炽于气营,故治拟清气凉营、益阴养津。《温病条辨》云:“太阳温病、气血(营)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玄参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本案例以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方为主,加用黄连、连翘等苦寒之品;方中石膏配知母有白虎汤之义,具清热生津之功,并清泄气分邪热;元参、生地、麦冬、赤芍、青蒿、地骨皮滋营阴、清营热;黄连、连翘苦寒清热,但苦寒之品有化燥伤阴之虞,故小用其量。上药配合可清泄气营、养阴生津、扶正培本,充分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高热重症数剂尽退。

    人物简介

    李济仁,1931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歙县。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内风湿病学、新安医学的学科带头人,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医家,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五老”之一,现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业医50余载,临床于内、妇科疑难杂症病颇为精擅,尤对于痹、萎症、胃病、冠心病、乳糜尿、肾病、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甚丰。, 百拇医药(李梢 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