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发作性疾病 > 癫痫(羊痫风) > 小儿癫痫
编号:11144787
“三损脑络理论”应用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83期
     笔者在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毒损脑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而提出“三损脑络理论”,经临床运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为此,笔者曾撰文《“三损脑络理论”的理论基础》(见《中国中医药报8月2日5版》)对“三损脑络理论”的理论基础作了详细介绍,现将笔者在临床中的应用心得介绍给广大读者。

    “三损”是指毒、痰、瘀对脑络的损害而言。由于风、寒对脑络没有胶着稽留的特性而不言损。虽然风亦可致脑病,寒邪也造成头痛,但毕竟较少,一般不胶着。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毒、痰、瘀三因凝滞或阻滞损害脑络而致脑主神明的功能障碍,思维、情志、感觉、认识、记忆、运动等功能失调,表现以动风、神机失用、思维呆滞、麻木、拘挛、痿躄、疼痛等为主症的脑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神经内、外科疾病及部分精神情志疾病。运用“三损脑络理论”指导辨证治疗脑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毒、痰、瘀损伤脑络导致脑病,是脑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环节。三者互为因果,互为胶着,既有广泛性,也有规律性,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 百拇医药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感脑病为症广泛,变化多端,有时多见于慢性病、疑难病的发病过程中,其中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易虚易实,神机失用,没有传变次第,多见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功能失调。因此,在临床上要把握好清毒、化痰、活血的治疗和用药配伍,又要注意补肾养脑以治其本,从而恰当使用扶正攻邪的配伍应用。

    案例一:痰瘀胶着脑络致痴呆

    患者李某2006年3月1日初诊时主诉,记忆力减退4年,伴理解力、判断力、自制力明显减退,思维缓慢,动作表情迟钝,见人不语,四肢无力,行走不稳。2004年后出现咬牙、握拳、双臂及头部颤抖,症状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症状消失后,自己无察觉。CT、核磁共振皆报告“脑萎缩”,血压、血脂均偏高,舌质淡胖苔黄根腻,脉弦细滑,诊为痴呆。辨证为痰瘀交阻脑络,肾阴阳两虚,治以化痰活血通络,佐以阴阳两补。拟方为:石菖蒲10g,竹茹15g,益智仁18g,黄精30g,天竺黄9g,川贝母10g,龟板10g,生熟地各15g,郁金12g,钩藤10g,枸杞18g,制附子6g,何首乌18g,血府逐瘀散50g(包煎)。
, 百拇医药
    2006年4月11日,药服30剂后,咬牙、握拳、双臂及头部颤抖等症消失,四肢僵硬,下肢浮肿缓解,见到熟人有时含笑点头。复诊时知方对症,继续服用30剂,进一步好转,思维略显清晰。后坚持此方出入调整半年,基本能自理。

    分析:痰瘀胶着脑络是病标,肾阴阳两虚是病本,但治标则本更虚,但治本则标邪不去,是以一方面以如竹茹、菖蒲、贝母与血府逐瘀散,痰瘀同治;另一方面以熟地、龟板养阴,以益智仁、何首乌、枸杞、制附子等养阳,阴阳兼顾乃标本兼治,诸症可愈。

    案例二:痰瘀水交阻脑络致脑肿瘤

    2005年5月18日,崔某患脑肿瘤并行伽玛刀手术后年余,经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专家余瀛鳌教授推荐来诊,诊断为“脑胶质瘤”,属恶性。就诊时见患者颜面苍白,短气懒言,伴头晕、头痛,双手握物发抖,二便失禁,血压、血糖均正常,颅压高,舌质胖苔根黄腻,脉弦细滑,证属痰瘀胶结脑络,水停脑脏,先拟化痰活血利水,佐以益气消瘀。拟方为:天葵子10g,土茯苓15g,刺蒺藜10g,水红花子10g,八月札10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穿山甲6g,大贝母6g,黄药子10g,石菖蒲10g,竹茹10g,益智仁10g,何首乌10g,黄芪30g,黄精30g,血府逐瘀散30g。
, 百拇医药
    服汤药的同时,另加扶正消癥胶囊2瓶,每日三次,每次3粒。

    2005年8月31日后,患者小便失禁明显好转,大便无变化,偶有烦燥,时序颠倒,昼眠夜精眠,仍守方出入,先后多次复诊,仍在坚持原方加减,精神尚可,睡眠时序正常,头晕痛及二便失禁均好转,目前在巩固治疗中。

    分析:颅内肿瘤按“痈、瘤、疽”进行常规治疗很难奏效,我们抓着三个病理环节,其一,毒、痰、瘀互结,所以组方要在解毒、化痰、活血入手,故用血府逐瘀散活血;仙方活命饮化裁解毒消癥:石菖蒲、贝母、竹茹等化痰通络;其二,水停脑腑必须利水,五苓散是颇为对症之方;其三,兼顾扶正,做到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故选用何首乌、益智仁、枸杞、黄精、红景天、刺五加等使邪去正安。我们先后治疗30多例脑肿瘤,20多例植物人,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案例三:气郁痰凝脑络致“脑白质变性”
, http://www.100md.com
    患者支某2005年9月6日初诊,脑CT、核磁均诊为“脑白质变性”。患者头晕二年,血压时高时低,伴害怕、紧张、眠不实,手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滑尺弱。诊为气郁而痰生,痰生而阻脑络。因年高疲惫体弱,肾阴阳两虚,拟解郁化痰脑络方:柴胡12g,白芍10g,桂枝6g,甘草6g,生龙牡各15g,草决明15g,酸枣仁18g,法半夏10g,柏子仁10g,黄芩10g,胆星9g,丹参10g。

    二诊,情绪不稳,症无进退,且胃脘胀,仍守方加香附10g,苏梗10g,陈皮10g。三诊症略减,眩晕好转,开始阴阳两补,守方加入山芋肉15g,仙茅10g,仙灵脾10g,黄精12g,枸杞等药,并加服填精益智冲剂,每日三次,每次一袋冲服,后基本守此方出入,服用到2006年6月20日无不适而停药。

    分析:“脑白质变性”实际是脑梗塞后常见病症,本病从气郁入手,先舒肝化痰,后加入阴阳两补之法,采用攻补兼施,先解郁后补脑,从而事半功倍。
, 百拇医药
    案例四:毒痰瘀损伤脑络致癫痫

    2004年2月18日,患者胡某癫痫发作已15个月,近两月发作已有二次。CT报告脑部右颞、右侧有软化灶,下肢反射亢进,目眩不适,脑电图有异常电波,舌质红苔白腻,脉细弦滑。辨病为癫痫,辨证为毒痰瘀损伤脑络,化痰活血清毒通络,佐以滋阴重镇。疏方为:茯苓15g,陈皮10g,生龙牡各15g,法半夏10g,竹茹18g,川贝母10g,僵蚕10g,全虫3g,蜈蚣2条、磁石10g,血府逐瘀散30g,大黄2g,黄连6g,丹参10g,石菖蒲15g,龟板10g。

    该药服后45天发作一次,偶有头晕。守上方加珍珠粉、羚羊粉、天竺黄、胆星。药后,轻微发作一次,头痛,守方改为药丸,坚持服用,加化痰清浊降脂冲剂,每日3次,每次一袋,冲服,至今未再发作。

    分析:痰气郁结,痰火内扰,多为癫痫的主要病理环节,一般不宜补;气郁痰火血瘀扰乱神明不可用补,宜“通”,通络尤其是通脑络,通之法是化痰解郁活血清火。

    此外,“三损脑络理论”在痰瘀胶着脑络致眩晕、毒瘀损伤脑络致头痛、气虚水停痰阻脑络致脑积水、瘀痰交阻脑络外伤不愈等治疗上,均取得了很好效果。

    综上所述,“三损脑络理论”,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价值,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性理论,值得挖掘和弘扬。, 百拇医药(程昭寰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