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8507
最偏爱的还是泰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6.09.18
     杨辛,1922年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华美学学会顾问,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山东省泰山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著作有:《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新编》、《美学入门》、《师岱堂集墨——杨辛独字书法艺术》、《杨辛泰山诗书集》等。

    每天早上6点钟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锻炼,这就是著名美学家、书法家杨辛教授。身材清瘦的杨老告诉笔者,80岁以前他很少锻炼,主要是因为忙。是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他开始注意健康,开始练习太极拳和太极剑,“太极拳自始至终讲求一个圆润,这其中也是在告诉我们,凡事要顺其自然。养生之道贵在养心,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精神状态实际上就是人的生命状态。”

    在中关村小区一栋老式住宅楼的书房里,一股浓浓的墨香迎面扑来,这个书房除了三面码放整齐直至房顶的书籍外,写字台上摆着的、墙壁上挂着的都是杨老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字“夕阳无限好、妙在近黄昏”显得格外醒目,杨老说这是他80岁生日时写的,也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进入老年的杨老没有受到什么老年病的困扰,他还经常讲两个小时的课中途不休息,思维敏捷、神采飞扬、颇有魅力。更令许多年轻人自愧不如的是杨老登山的速度与耐力。

    曾经游历过祖国很多地方的杨老说:“我最偏爱的还是泰山,在我40次登上泰山的过程中,只有3次是乘坐缆车。不久前我又一次登上了顶峰,我依然感觉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我登泰山兴味一次比一次浓厚,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在多次登泰山中,我逐渐地体会到泰山的雄浑、深厚、质朴,像一个内秀的人。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能发现它的美和丰富内涵,要深刻地领略泰山的美,需要有一个长期的了解和学习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观赏泰山的自然美,还要结合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去了解它。”

    在泰山南天门景区有一幅长达6米的《泰山颂》,诗中写道:“高山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那刚劲雄浑的笔力、恢弘磅礴的气势,不仅抒发了诗作者也是书作者——杨辛教授对泰山由衷的赞美。

    采访结束时,杨老说:“人总是要老的,人到了老年,精神很重要。我虽然已年过八十,但我的心理年龄依然年轻。”

    (崔普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