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1323360
王国三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57期
     王国三,男,1930年生于河北省丰南县(现唐山市丰南区),中医主任医师。为全国首批五百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曾任唐山市中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河北中医》编委、唐山市医药学会理事长。

    王国三,上世纪五十年代拜当代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为师,深得其真传。治病以内科杂病为主,尤擅长治疗心脏疾患。其论治疾病,重调气血,虽药方平淡无奇,但屡起沉疴。笔者有幸待诊左右,对其论治心脏疾病的经验,经认真整理,以示其治疗心脏疾患的学术思想。

    心脏疾病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心短、心悸、怔忡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有时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有的有器质性病变,有的无器质性病变,本病属中医学“胸痹”、“心悸”、“怔忡”范畴,王老认为应顺其生理,逆其病理。故治疗本病当重视调和气血,养心安神。于上世纪70年代,自创补心合剂。

    处方如下:党参20g,黄芪18g,当归15g,熟地6g,丹参15g,麦冬9g,川楝子10g,龙眼肉10g,生龙牡各24g,焦三仙27g,远志10g。
, 百拇医药
    典型病历

    王某,女,65岁,退休干部,2005年9月8日初诊。

    主诉:半年前,因过度疲劳而心前区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悸气短。此后,每于劳作或忧郁、感冒即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每次持续2~10分钟,向左肩放射。每次疼痛发作,均须含服硝心痛片,由于疼痛逐渐加剧,硝心痛片用量渐增至4片而效不著,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多方治疗未愈。

    检查:心电图示:下壁心肌供血不足。舌质稍淡,苔薄白润,舌边瘀斑,脉沉虚无力。

    中医辨证:属心气亏虚,因虚致瘀,心脉瘀阻,不通则痛。治宜益气养心、镇静安神、活血止痛,以补心合剂加味治之。

    处方:党参20g,黄芪18g,当归15g,熟地6g,丹参15g,麦冬9g,川楝子10g,龙眼肉10g,生龙牡各24g,焦三仙27g,远志10g,元胡10g,枣仁24g菖蒲10g。14剂,水煎服。
, 百拇医药
    二诊:上方服14剂,诸症减轻,精神好转,入睡较快,梦亦减少,短气渐去,心绞痛每日仅2~3次,每次发作,含服硝心痛2片既可缓解,舌脉同前。惟脘闷不舒,食欲不振。因患者素体虚弱,气运不足,加以所用熟地、黄芪均为静药,故必出此症。乃于上方中加砂仁、陈皮各5g,嘱再服14剂。

    三诊:脘闷尽除,食欲渐振。失眠多梦、心悸短气等症一周前以不复出现。心前区偶尔闷痛,短时即去,硝心痛片已多日未服。舌质渐红,舌边瘀斑转淡,脉较有力。复查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病情大见好转,但元气未复,瘀血未尽。调整方剂如下:

    处方: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0g,熟地黄10g,广砂仁5g、广陈皮5g、紫丹参15g、桂枝10g、灸甘草6g。28剂。

    随访至2006年7月,诸症均未再发,两次复查心电图均为阴性。

    讨论与体会
, http://www.100md.com
    调和气血是第一要法

    因心主血脉,气贯心脉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气的功能失常,必然影响心脏的正常心理功能。王老认为:心气虚损为本病之本。若人行将老,元气日衰,血亦失其充养,运行不畅。心气损伤,心阳不振,脉道不通,势必形成血液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至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代、涩等。方中党参、黄芪是补气良药,当归、熟地是补血佳品,气足则可以生阴血,血足则气有所依附。

    注重养心安神

    
心主神志,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等症状。从临床上看,心气损伤,气血不和,多可出现心悸心慌、失眠、多梦不安等症状。因此,王老在治疗心病非常注意安神。方中生龙牡、龙眼肉、远志皆有养心安神之效。
, 百拇医药
    标本兼顾 随证选药

    王老治疗心病,不但归纳整理了心病发病的病因病机,亦非常重视兼证的治疗。王老认为心病病因也不能一概定论,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规律,应掌握其特殊性。心病的发病规律亦如此。王老认为临床治病,只掌握疾病的共性即普遍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它的个性即特殊性。王老根据过去的临床实践,认为依治疗原则分类型,既能包括病因、病机,又可包括症状特点,既不过于庞杂,又不至于笼统,既反映了中医学的辨证统一的特点,又反映了治疗的原则性和实质性,更近于合理,更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故治疗过程中,必须标本兼顾,随证选药。有的浊邪上犯,踞于胸中,干扰心阳,痰湿不化,留于心脉,则宜加栝楼、半夏以宣痹通阳;有的血运失常,血流不畅,心脉瘀阻不通,则宜加佛手散、失笑散以活血化瘀;有的阳虚寒盛,温养无能,心脉因而凝涩,则宜加肉桂、附子以温通经脉;有因心气不足,而脾运不调,升降失度,最后导致心脾两虚,宜加二陈或茯苓、白术以健脾燥湿;有因心火不能下交,肾水不能上济,导致水火不济,心烦失眠,则宜加酸枣仁汤以安神除烦;有因心气不足,肺气不降,逆乱于胸中,则宜加枳实、陈皮以理气降逆;有因心阴损伤,加之肝肾阴虚所致之亢阳,形成阴虚火郁,因热致瘀侵袭心脉,则宜去参芪,加二至丸以滋阴养肝肾之阴,降其虚热。心病固可及于它脏,它脏病亦可及于心。如脾虚或多食膏梁厚味之人,脾不化津而生疾,必病及心脉,则宜加二陈汤之属,以燥湿祛痰;肝气不舒,精神抑郁之人,郁久化火,必助心火为患,则宜加逍遥散减味之类以解郁降火。它脏亦如是。随症选药,必须遵循有是证用是药、证去则药减的原则。如肺气不降,逆乱于胸,而胸闷憋气者,方可应用通破之药,当肺气顺降,即当停用,否则过量就会损伤正气。心气虚弱,血运失调,而出现舌质紫暗、瘀斑等,此为因虚致瘀,治疗中为了行气化瘀,可以稍用丹参、红花等药。, 百拇医药(张国江 李桂林 唐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