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1323354
关于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管理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57期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卫生部中医司对中医等专业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不用完全由自己来制定。改革开放以来,专业逐渐增多,教学计划也逐渐由各校自己确定。随着新的教学形势发展,我院的教学计划制定(修订),除了个别新专业之外,从由教务处包揽改变为在教务处指导下,以各系(部)为主进行。管理办法逐渐合理,也逐渐规范。当然,这当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调查研究还不够,各方面沟通还不充分,课程设置由于自身教学资源的限制,以及前瞻性不够,还不尽合理,尤其是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课程安排上还不够科学、合理。从199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后,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修订教学计划,我院采用了比较先进的顶层设计的办法,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由各系(部)主持完成,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学院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原则和办法。经过4年的运行,2002年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第二次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到今年,又过去了四年,专业更多了,很多情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决定按惯例组织进行第三次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工作。下面拟就教学计划管理的相关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 http://www.100md.com
    一、关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

    2.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必须与学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及教育理念相一致。

    3.要充分吸收本次全院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成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要努力发掘、继承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大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我省、我院的实际情况,包括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误,也要认真吸取,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

    4.要体现教育部《原则意见》中的几个原则,即: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②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③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保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 百拇医药
    5.教育厅1998年下发的关于修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中对总课时及必修课、选修课的比例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都必须执行。之所以不准突破上限,目的是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支配,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由教务处搜集相关文件、资料,提出本院修订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要求,初稿经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后报院长办公会议通过后由学院正式行文。

    2.由系(部)主持制订(修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各系(部)要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各专业培养方案草案完成后应与基础部、社科部、外语教学部沟通,征询意见和建议。培养方案草案经系(部)党政联席会审议后报教务处。

    3.教务处接到各专业培养草案后,要征询有长期教学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有关专家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各系(部)。
, 百拇医药
    4.各系(部)再次修改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报学院学术委员会开会论证。

    5.报学院院长办公会通过后正式成文付印。

    三、我院培养方案制订(修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定是要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学院下发的《实施意见》中,要列出相关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文件目录,并将文件作为附件资料印发给相关系(部)。

    2.各负责主持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系(部)要积极主动地与基础部、社科部、外语教学部沟通,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正确地共同处理好相关的问题。

    3.我们过去提出一个12字方针,叫“结合实际,适当超前,平稳过渡”,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出的,这一方针得到不少同类兄弟院校的认可,认为是符合西部地区中医院校实际的。
, 百拇医药
    所谓“结合实际”,主要是指当前的实际、中医院校的实际、西部地区的实际,要特别注意重视要以用人单位对当中医药本科人才的质量评价和具体要求为修订的重要依据。

    所谓“适当超前”,是说培养方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充分体现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要提前考虑到21世纪时代发展对中医药本科人才的新要求,考虑到毕业生将来工作的环境,将来的社会要求他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科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走入社会后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所谓“平稳过渡”,主要是讲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与原来的教学计划,要有必要的衔接,中医药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的形成有其特点的历史背景和自身规律,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积极慎重地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我们已经大大落后于东部、中部发达地区的中医药高校,不能不急起直追。第一线的老师们必须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大胆改革,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思路活跃,对新事物敏感,老教师、老同志、老专家则要积极支持他们的改革。
, http://www.100md.com
    4.不搞无谓的争论,要顾全大局。要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要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课程的设置及课时数的分配就必须从整体、从全局考虑进行合理的安排。还有一个中西课程比例的问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从现代条件下中医药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无谓的争论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团结,贻误工作。

    5.各专业培养方案都要体现特色。过去中医、中西医结合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差别不大,这是不合适的。中药学(苗药方向)是我院新办的“人无我有”的专业,培养方案要体现出苗医药的特色,关键在课程设置,要有几门有特色的课程,没有现成教材的,就组织老师编写教材,先内部使用,条件成熟时再正式出版。在课程设置的同时,物色合适的人选组织教研室,要结合“迎评”,把这个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一个特色专业。

    6.要将理想模式和经验模式合理地统一起来。所谓理想模式,就是完全按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根据知识结构来设置课程和分配学时数,不考虑现有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等硬软件资源。原则上不能因为条件不够而不设置应该设的课程,或减少学时数,也不能因为有某方面的师资而因人设课,增设不该开设的课程,或增加学时数。
, http://www.100md.com
    所谓经验模式是指根据我们过去的实际经验来进行安排,根据我们已经拥有的教学资源的状况来进行安排。很显然,不顾实际条件要一步到位实现理想模式是不现实的,但应当想方设法向理想模式靠拢,尽量创造条件实现理想模式,没有师资要引进或通过其他方式培养师资,没有设备要采购设备,这是一个基本建设过程。高等教育的前瞻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承认,现在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尽合理,职工中专任教师比例偏低,这是扩招后高校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当以理想模式为主。

    四、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检查

    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计划不能随意变动。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带有“法”的性质,应严格执行,包括课程、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开课单位(教研室)及任课教师等都不要随意变动,必要时可做调整,要由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同意。
, http://www.100md.com
    2.关于实验课。拟从管理体制、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改革,重在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加实验教学时数。

    3.建立确保教学计划得以认真执行的机构和制度。教务处是学院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职能部门,我院教务处2003年将原教育研究室改为教学研究与评估科,力量得到增强,在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从行政检查监督方面、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方面、教学督导专家检查方面等三个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和教学质量保证的网络,以及一套相关的检查管理制度。今年我们准备对1998年以来我院的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使之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统一起来。

    4.重视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我院教务处正在考虑将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行二级管理,主要教学进程管理交给系(部)来负责。课程开设的先后,要执行连续性的原则,先后衔接要科学合理,要符合专业学习的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为造成任课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困难。
, http://www.100md.com
    五、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所以每个高校都必须充分重视。我们评价教学计划的管理如何,主要看以下方面:

    1.制定(修订)教学计划的方法是否先进,过程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学校规定的必要程序。

    2.制定(修订)的教学计划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教育理念是否相吻合,所设置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想模式相一致的程度。

    3.教学计划实施过程是否符合计划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改动应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计划安排不当,是计划本身的问题,另一种是学校保障条件不能实施,这就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问题。

    4.教学计划实施的结果在于毕业生通过一个教学计划运行周期的学习,毕业时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培养目标。这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当主要看其进入社会系统工作后是否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 http://www.100md.com(梁光义 贵阳中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