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7283
尿常规必须每年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66期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病患病率达8%~9%。到肾内科初次就诊的患者中,2/3已经发生了肾功能不全,1/4已经到了尿毒症期,而一位尿毒症患者平均每年医药费超过10万元。慢性肾病并非防不胜防,也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定期检查尿液等指标,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控制。

    某些症状可提示患了肾病

    陈香美教授介绍,某些症状可提示肾脏出了问题,发现后要及早就诊,这些症状包括眼皮或下肢浮肿、乏力;尿液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尿呈洗肉水色。贫血、腿老抽筋也要注意排除肾病的可能。肾脏损害严重时,促红细胞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出现贫血;而肾功能不全会引发低钙,常导致腿脚抽筋。

    查尿常规能发现大多数肾病

    在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的一间病房里,6张病床上住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遗憾地说,这几个年轻人都已经是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了,其中两个甚至到了尿毒症阶段,需要通过透析维持生命。

    为什么肾病没能及早发现呢?陈教授说,起病隐匿是慢性肾病的特点。这几位年轻人得的是IgA型肾病,属于原发性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为最初没有明显症状,发现不及时,丧失了治疗时机。其实,早查一下普通的尿常规,就能避免很多悲剧了。

    陈教授介绍,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如果肾脏有病变,大部分都能在尿常规中有所反映。尿液筛查后,可做血液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及有关酶和电解质等。做B超主要看肾脏的大小、厚度。如果肾小球50%以上发生硬化,肾脏就会缩小。即使从未得过肾病,也建议每年做一次检查,最好固定一个医院,将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动态变化比单次结果更有意义。

    患高血压、糖尿病应警惕肾损害

    陈教授介绍,高血压、糖尿病是肾病的危险因素,其引发的继发性肾病为肾动脉狭窄、硬化所致,查尿常规有时发现不了异常,但是查尿微量白蛋白就会发现问题。因此,陈教授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要查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此外,更进一步的检查还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酸排泄率、β2-微球蛋白等检查可评估肾功能,避免漏诊。

    留神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陈教授提醒大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原发病,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西药中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有肾毒性,中药不要用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如关木通、汉防己等。某些减肥茶里含有此类药物,因此不要吃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此外,还要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低盐,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http://www.100md.com(张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