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编号:11482446
安国的中药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0期
     于丽珊

    河北省安国市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汉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为“安国侯”。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设立安国县。明洪武二年,改称祁州。

    相传,东汉开国元勋邳彤,为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将之一,曾做过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郡太守。邳彤辅佐刘秀打天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足智多谋,为创立和捍卫东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邳彤酷爱医学,精通医理,用自己的医术为民医病,颇受军民拥戴,死后也时常“显灵”为人治病,因为“显灵”治好了宋太祖赵匡胤之子的病,被宋度宗封为“药王”,在祁州邳彤墓的位置建起了药王庙。明、清时期药王庙又多次增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纪念历史医圣的庙宇古建筑群体,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在我国历代医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药王庙香火会历代不断,日益兴盛,衍生出药王庙会。庙内碑文记载,到清雍正年间,当地的药材庙会已是“年年两会”,主要进行药材和医术的传播。百姓赴庙就医,就地采买药物,交流民间验方,药材商贩也赴庙售药牟利,庙会逐渐演变成一处药材交流场所,“拜药王,保平安”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逐渐发展成祁州(今安国)药市。

    据记载,到明初便开始有了“药不经祁州无药味”之说;到了清中叶,安国药市进入繁盛时期,光外地人来此经营的就占1600多户,逐渐形成由全国各地药商组成的“十三帮”和本地的服务性组织“五大会”。“十三帮”之一的“东北帮”由当时东北几省和朝鲜、俄罗斯等地的药商组成。当时安国的旧街有三里多长,该帮来参加庙会时,第一辆车已经到达街底了,最后一辆车还没有进街,可见其规模之大。自明清至民国,凡本县长官到任,必先到药王庙焚香祭拜。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药市整个儿都散了,在这里经营不下去了,药商们有的直接回了老家,有的把摊子搬到了天津,最少时经营药材的只剩下了30多家。解放后,从天津又陆续回来了一些,但还不及原先的一半。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安国时,曾对陪同的人员表示,你们安国的药王叫邳彤,是刘秀手下的大将。不仅能打仗,还能给百姓治病保平安啊!刘少奇视察安国时指示,要把安国建成药材县。中央领导贾庆林、吴仪等视察安国,对安国药业寄予深切的厚望。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给药都人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2006年,安国药市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古到今,传统的安国药王庙会不仅成为一种商贸活动,还成为具有地域性和行业特色的民俗文化。庙会期间,除了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药王庙内还举行祭祀活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酬神形式和参拜礼仪。近年来,不管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传统庙会还是政府组织的药材交流会和国际药材节,与会者都能达到数万人。药材交易的同时,举办规模宏大的各种文艺表演和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还有多达2万余人的医药界人士和各界民众到药王庙祭拜这位敕封的、救死扶伤的“中华药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