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1465
“农村包围城市”值得重视——读《中医崛起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9期
     2007年8月6日《中国中医药报》3版发表的《中医崛起应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以下简称《崛》)一文令我激动。在这西医蒸蒸日上、中医发生生存危机的时刻,有人喊出“以中医为主”、“特有优势”、“重要选择”以及“农村包围城市”,尤其难能可贵。这在反对者的眼里,一定认为是在吹牛;某些不明就理的人,也难免会感到困惑。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冷静地想一想医疗服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觉得《崛》文说得有道理。

    本来,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健康,保护社会生产力,而不是以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为目的。因为每当医生创造出一份财富,服务对象就要付出数倍的代价。医生创造的财富越多,服务对象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一旦大到服务对象承受不了的地步,就要引发社会问题。

    西医的快速发展既是激烈竞争的结果,也是医生创造财富的有力证据。这不是医疗服务所要追求的目的。也就是说,激烈的竞争机制既给西医以勃勃生机,也促使西医与医疗服务的目的拉开了距离。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快速发展,还要看到脱离服务目的的发展导致服务对象承受不了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为了避免或减少社会问题,政府已为医保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仍有不少人不满意。说白了,政府花的钱再多,也跟不上医疗消费增长速度,只能是治“标”,解决不了“本”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短期内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拿出大量资金搞全民医保,但也不能任由“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持续下去,更不能让人人享受医疗保健的目标永远是一纸空文。如此看来,要想从根本上破解这道难题,首先要在思维上转变,大胆地跳出现行的医疗体系及其管理模式。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再来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保健体系”就是另一种感受。

    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求“本”,据“本”立法,以法选方,按方用药,也就是该用贵药还是便宜药,完全由病情来决定,根本由不得医生。再说,中医立法的依据主要靠四诊,四诊技巧是由医生苦练、积累经验而来的,不用病人花钱买。这说明,中医的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和“简便验廉”的特色限定其在医疗活动中不能“脱轨”,只能跟着医疗服务的目的走。这也是在“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体系”中强调“以中医为主”的根本原因。

    对此也许有人会说,中医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保,再以此为主建立医疗体系,不是开玩笑吧。这关键是我们应站在谁的立场来看以及如何利用价格杠杆来管理的问题。不妨举两个例子。8月初我在老家因喝冷水加上电扇吹,第二天早上拉肚子,我在附近诊室花1元钱买了6支藿香正气水,一天内服用3支,服用头一支肚子疼就被止住,也未再腹泻。在我后边就诊的青年人也是喝冷水、吹电扇引起拉肚子,他是挂吊针,花了18元。我不知道他是否也像我一样好得这么快,但知道18元是3支藿香正气水———0.5元的36倍!另一个例子是我的堂侄,2005年初因患中分化胃腺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脾动脉周围三分之二淋巴转移。但因家贫化疗不起,单用中药治疗。每日1剂,10元左右;今年春节后改为2日1剂。现已过了2年半,早就可以正常劳动,与其他农民建筑工一样,就连抬楼板等重体力活也照样干。而他村的另一位胃癌患者,在同一家医院做手术,术后化疗花了好几万元,却在去年因癌症复发而去世。
, 百拇医药
    在以上的例子中,不管是极为常见的腹泻,还是十分险恶、顽固的癌症,中医在费用方面的优势都是十分显著的。既有如此优势却为何养活不了自己?答案十分简单:经济核算存在重大问题。就以前边的例子来说,0.5元药费即使一半是利,医生一天要看多少病人才能养活自己?再以CT机等大型器械的添置来说,家家都说是为了病人着想,其实恐怕是为了提升自家的竞争力,进一步拉大了与医疗服务目的的距离。尽管卫生部三令五申限制大型器械的增添,但是越来越昂贵的器械还是源源不断涌进我国各大医院。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些医疗器械是用货款买的,不多开检查单如何收回成本?为何会如此?完全是市场竞争机制和站在医院的立场上实施经济核算决定的。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单靠行政手段没有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跳出现行的医疗体系及其管理模式,勇敢地站到医疗服务对象的立场实施经济核算,对医疗消费实行承包制度,也就是把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拨款、医保补贴以及个人按比例承担部分的金额加在一起,按照合同书的约定,定期划拨给医院。医院不再向病人收费,花超了不补,结余归己。这将迫使医院不仅要考虑如何看好病,还要考虑如何降低医疗成本。换言之,降低医疗成本一旦成为医疗服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对抑制医疗消费畸形增长无疑有重大意义。我国需要它,外国也需要它,穷国需要它,富国也需要它,世界各国都需要把医疗消费的快速增长抑制下来。在此情况下,素有“简便验廉”特色的中医药,历来中规中矩、始终离不开医疗服务目的半步的中医药,不仅不会再发生养活不了自己的问题,而且还会成为降低医疗成本、抑制医疗消费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选择”。特别是那些非药物疗法,更会变成降低医疗成本的“香饽饽”。

    《崛》文提出的医疗卫生体系之所以要“以中医为主”,一是基于中医素有“简便验廉”和始终忠于医疗服务目的的特色优势;二是基于中医是我国的原创医学,我国对她的掌握、应用具有外国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尽管该医疗卫生体系“以中医为主”,但西医与中医仍处于“并重”的地位,谁也不会排斥谁。不要说“1+1>2”,就是“1+1=2”也比“1”强得多,只要能把畸形增长的医疗消费降下来,就是为世人解了难题,说它是“世界典范”并不过分。至于说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该文作者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时不我待,既然“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号角已经有人吹响,那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百拇医药(李其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