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549
跳出思维的坑(共10册).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6日
第1页
第8页
第20页
第24页
第47页
第1867页

    参见附件(15042KB,2011页)。

     跳出思维的坑(共10册)

    今后的人生,你靠什么来保证?上班抽空瞄一眼股票,等着升值?在一线城市购置一套小公寓,得过且过?在现有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跳出思维的坑,固化的思维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远,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欢迎阅读

    内容简介

    《跳出思维的坑》主要内容简介:今后的人生,你靠什么来保证?上班抽空瞄一眼股票,等着升值?在一线城市购置一套小公寓,得过且过?每个月往存折里存点钱,看着数字慢慢变多?

    跟着主流走,相信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会告诉你,这些都是靠不住的!

    你已经完全陷入陈旧思维的“坑”里,这样下去你只能成为一个被“坑”所挤压而成的复制品!你要立刻跳出来!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各本书籍相关介绍

    《反惰性》 “心想,事才能成”,积极心理学的信条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在普通大众的意识中刮起了乐观主义的旋风。“乐观幻想能够带给帮助人们洗涤负面情绪,能够帮助人们培植正向能量,能够促进人们达成自己的愿望……”然而,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乐观幻想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知名心理学家厄廷根从幻想的真实效果入手,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乐观幻想的弊端。它不但会通过欺骗大脑,腐蚀人们的内在活力,还会制造出自欺欺人的过滤层,以排除那些会拆穿自己的真实信息。

    如何不让美好愿望沦为“白日梦”呢?厄廷根根据自己20余年的研究成果,创造了全新的工具WOOP。将“乐观幻想”与“事实障碍”牢牢绑定,由幻想催生的惰性就会被破除,接着再与明确的计划密切关联,人们的行动力就会大幅提升。

    《能力陷阱》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

    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每个人都要特别警惕这种能力陷阱,避免把大量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就要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转变到进行更多策略性思考、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提升影响力等能够给你持续带来价值的工作上,这样你才能在各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大器晚成》现代社会对年轻有为的痴迷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与个人计算机的崛起,以及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20多岁就一举成名、颠覆传统和迅速致富的青年才俊相伴相生。

    这种迷恋少年有成的文化氛围要求年轻人必须及早获得更多成就,快速走向成功。对于今天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期望传达的信息很明显:成功要趁早,不然你再也没机会了。

    《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打破了那些阻碍我们前行的迷思。他认为,无论你年岁几何,只要你想在任何领域创造伟业,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大器晚成者就是指比预期较晚发挥潜能的人,他们通常具有他人起初没有看到的天赋,并且会频频以新颖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们并不打算迎合父母或社会的期望,但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不断前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

    《关键的少数》普华永道给每个你的核心圈法则。

    不确定时代 ......

    目录

    反惰性

    赞誉

    自序 是什么妨碍了你实现梦想?

    第一章 惰性:太多的愿望,太少的实际行动

    抵制负面:浸泡在“鸡汤”中的世界

    副作用:被乐观幻想消解的行动力

    惨痛的代价:从企业失败到美国经济危机

    第二章 幻想:愿望越清晰,行为动机越强

    集中营中的菜谱:人们因幻想变得坚忍

    情绪“创可贴”:幻想能带来短期愉悦

    探索工具:让梦想在现实细节中显影

    第三章 催眠:愿望达成了,行动就没必要了

    过期的折价券:惰性是如何形成的

    4美元的马提尼:内心活力水平的比对

    受欺骗的大脑:行动力变得多余

    被圈养的惰性:行动会打破幻境

    第四章 唤醒:利用幻想的优点,规避幻想的问题

    过滤:清理扰乱动机的各种杂念

    杠杆:期望值越高,行动力越会被放大

    正反馈:突破“自我限制”的窗口

    平复恐惧:过度紧张会抑制行动力

    心理比对:激发行动力的高效方法

    第五章 潜意识:将愿望和障碍牢牢绑定

    本能:利用愿望和障碍的落差

    认知:激活跨越障碍的理性行为

    感受:放大克服障碍的意义感

    信心:化解消极反馈所隐含的矛盾

    顿悟:释放所有潜在的行动力

    第六章 工具:用WOOP开启超强行动力

    行为调控:心理对比能整体提升人的活力

    触发器:明确的计划会减少行为阻力

    WOOP:简单方法带来巨大变化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第七章 应用:WOOP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锻炼与饮食:用实际行动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戒烟与戒酒:去除不良嗜好的高效手段

    情感问题:如何让对方爱得更疯狂

    学习和工作:效率决定成功的概率

    第八章 指南:如何使用WOOP这只“导盲犬”

    起点:从隐藏在心底的夙愿开始

    使用时间:醒来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

    日常习惯:将WOOP装在口袋里

    校正:挖掘内心中深层障碍

    评估:WOOP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法

    案例1:在压力过大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2:在焦虑不安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3:在思路模糊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4:未成年人如何使用WOOP

    结语:每个人都需要从壳里走出来

    致谢

    能力陷阱

    赞 誉

    第一章 领导者的能力陷阱

    改变思想从行动开始

    如何成为一名高效的领导者

    “由外而内”原则

    转变过程中的迷失

    “三步走”助你实现领导者转变

    过程和结果,哪个重要

    第二章 重新定义你的工作

    从“不对”转变到“对”

    避免能力陷阱

    了解领导者们真正需要做的事

    把你的工作当成一个平台

    先加“新角色”再减“旧工作”

    第三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我们都很“自恋”且“懒惰”

    思维定势会造成人际交往陷阱构建你的人际“盘丝网”

    寻找你的人际“结构洞”

    如何在公司内外建立人际关系网络

    培养一个有联系性的头脑

    第四章 试着朝更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过于暴露真实的自己

    “随机应变者”与“坚持真实者”

    怎样才算“忠实于自己”

    你容易陷入“真实性”陷阱吗

    扩展你的自我概念

    为什么人要像水一样

    第五章 合理规划前进的道路

    令人称奇的转变之旅

    照食谱做菜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好厨师

    可能的进步过程

    晋升还是跳槽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改变

    总结 行动起来!

    你的努力怎样才能得到回报

    过去的经历有用吗

    致 谢

    关于作者

    大器晚成: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赞誉

    引言

    第一章 急于求成的社会焦虑

    “年轻就是新的全球硬通货”

    出名要趁早:少年有成的压力

    压力下的心理健康危机

    社交媒体在“贩卖焦虑”

    人生的“障碍滑雪赛”

    第二章 残酷的智力评估谬论

    IQ测试的推行和SAT的广泛运用

    如果为了考试而考试,考试的意义何在

    人们对各种类型指标的人格测试疯狂迷恋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商业领域及教育界大行其道

    高智商是进名企、拿高薪的敲门砖?

    优势陷阱

    第三章 尊重人才成长的节奏

    你想错了,人在25岁后才开始成熟

    延长青春期,进行更多自我探索

    打破认知:人在中年后会迎来创造力巅峰

    设计一条留存人才的职业弧线

    第四章 大器晚成者的六个优势

    好奇心:完成伟大事业的渴望和自我驱动力

    同情心:让你在未来获得影响力与领导力

    韧性:让自己更好地与逆境相处

    冷静:每临大事有静气

    洞察力:那些改变人生的宝贵想法

    智慧:人到中年,更容易看清事物的全局状况

    第五章 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走出情绪雷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导致的群体效应

    规范性社会影响:一种左右人的行为的无形力量

    如何跳脱规范性思维,发掘自身优势

    第六章 放弃也可以重获新生

    有目的的放弃是奔向目标的捷径

    坚忍可以,但要尊重毅力的限度

    放弃是在逆转颓势,探索更好的自我

    到底何时该放弃

    第七章 克服自我怀疑的魔障

    人们习惯用自我设限来保护脆弱的自我

    成功者擅长利用自我怀疑来改进自己

    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自我暗示带来美好的结果

    重新调整认知框架

    自我同情与情绪复原能力

    第八章 告别过去,重塑自我

    改变环境,重塑自我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有选择地跳槽

    向你的同辈寻求帮助和建议寻找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第九章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找到合适的“土壤”进行深耕

    故事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人的毅力会随着年岁增长

    信仰、目的和耐心

    好奇心、探索和发现

    后记

    鸣谢

    关键的少数:不确定时代的核心圈法则

    罗浩智的一封信

    推荐序

    译者序

    序言

    阿列克斯的自我介绍

    致读者的信

    第1章 为什么要文化一致

    每个公司都面临文化挑战

    “关键少数”的概念

    第2章 关键少数特征

    特征的定义以及特征对文化的重要性

    特征的推导

    从文化特征到情感承诺

    第3章 关键少数行为

    首先改变行为

    行为改变的影响:我们工作中的实际案例

    从基本行为到全企业行为

    全企业基本行为的定义

    行为发展:长长的列表

    行为选择:关键少数

    言行一致:象征性行动

    第4章 少数真正的非正式领导

    真正的非正式领导的力量

    定义真正的非正式领导

    “AILs”类型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找到你的“AILs”

    将“AILs”网络运用到行动中

    第5章 衡量文化举措

    权衡的重要性

    制定目标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试点:将行为应用到经营活动中

    衡量是一种方法,而不仅仅是结果

    衡量会跟着情绪走

    展望文化与衡量

    附录

    后记

    主要术语表

    推荐书单

    致谢

    核心从业人员和贡献者

    其他主要贡献者

    关于作者

    卡岑巴赫中心管理实践社区成员介绍

    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序

    第一章 大脑中走得越远,现实中走得越稳

    我的少女时代

    第一次法国之旅

    结语

    第二章 时刻思考自己的未来

    一个文科生眼中的新浪潮电影

    文科的无用之用

    结语

    第三章 正是激情让你更加优秀

    再遇巴黎(一)

    再遇巴黎(二)

    再遇巴黎(三)

    职业选择的困惑

    结语

    第四章 打破传统,重新定义自己

    初入欧莱雅迎接新挑战

    迎接新挑战(二)

    第五章 扭转规则,创造新事物

    找到我的“乐谱”(一)

    找到我的“乐谱”(二)

    第六章 重要的不是决定,而是决定背后的动机

    亲爱的安托万

    我所遇到的职场性骚扰

    一场面试

    第七章 找到新视角、新愿景、新的充满启发的观点

    当我开始怀疑我的工作能力

    珍视每一个岗位

    职场需要勇气

    结语

    第八章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导师米奇

    领导力教练教会我的事(一)

    领导力教练教会我的事(二)

    结语

    第九章 大胆地怀疑自己,坚定地肯定自己

    我是个糟糕的妈妈吗?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内疚但承认自我的价值

    结语

    第十章 有些问题永远找不到答案,但仍值得去思考

    米奇要走了

    混乱的过渡期

    来自香奈儿的橄榄枝(一)

    来自香奈儿的橄榄枝(二)

    第十一章 你可以同时遵守规则和打破规则

    香奈儿的故事

    舞会

    我找到了“现代版”香奈儿

    拥抱矛盾的领导思维

    拥抱矛盾之旅

    结语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第十二章 深度思考,找到问题的本质

    昂山素季及其他

    我眼中的女性领导力

    打破标签,成为你自己

    致谢

    词语对照表

    内在成长:心智成熟的四个思维习惯

    前言

    你的故事仍要继续往下讲,而你能让它更美好

    第一篇 深度思考,了解本质

    1. 摆脱过度猜想

    2. 让思维停留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3. 可能性思考的力量

    第二篇 理性分析,从容应对

    4. 学会暂停,然后赋予自己一个新身份

    5. 把问题缩小到真正具体的一件事上

    6. 解决方案不止一个且无须立即制定

    7. 脑力激荡,把自身能量集中到一点

    8. 设立破解密码

    第三篇 內观思维,修炼自身

    9. 强化内在沟通系统,善于与自己对话

    10. 先收集优势而不是先想到缺点

    11.预防失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许下更好的期望

    12. 带着同理心、慈悲心以及感恩心去思考

    第四篇 多向理解,终身成长

    13.用不同的思维去理解愤怒、嫉妒与羞愧

    14. 为了未来的成功而拥抱失败的现在

    跋

    为了大家好,请永远戒除焦虑

    致谢

    哈佛经典谈判课

    关于作者

    鸣谢

    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为什么谈判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章 我们都是谈判者

    我们都是谈判者

    和自己谈判

    作为一个谈判者,满分100,你能得多少分?

    谈判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技能

    谈判者时代

    人生是道选择题

    为自己打工

    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第二章 不谈判的代价

    不会谈判,你就等着吃大亏吧!

    我的计算结果

    谈判节约计算表(NSC)

    一些有趣的现象:善于谈判的人赚得更多

    商业领域对谈判技能的需求是极大的

    第三章 谈判中的“三赢之局”

    谈判是一切的中心

    谈判不只关乎你一个人

    用图表的方式精确制定策略并观察结果

    第四章 给自己的谈判技能打分

    给自己的谈判技能打分

    你的得分是多少?

    你可以提升哪些技能?

    第五章 谈判——权力的游戏

    谈判——权力的游戏

    权力的视角

    从商业真人秀中学习

    权力操控伎俩

    如何才能避免权力操控伎俩呢?

    第二部分 谈判的十一个步骤

    第六章 通过事前准备赢过对手

    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准备工作的步骤

    对方的谈判技巧

    对方的财政定位

    对方的网络洞察力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对方的产品

    对方的价值

    我方的谈判策略

    定位的重要性

    拥有三个备选项(外加替代项)

    1.什么才是你的最优定位(BP)?

    2.什么是你的目标定位(TP)

    3.什么是你的撤出定位(WAP)

    三种不同定价的案例

    什么是我们的替代定位(AP)

    我们怎样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做出商业判断

    你的独家卖点(USP)在哪里

    如何在一场谈判中做好角色扮演

    什么是你的可协商变量

    可协商变量的案例

    你的可协商变量

    相对价值感知价值

    会议日程安排

    1.列举谈判事项,增加战略优势

    2.在谈判之前先把安排发给对方

    个人安排

    第七章 第一印象决定了50%的输赢

    营造出色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你的外表和举止都很重要

    到达谈判会场

    座位——你可以坐在哪里

    选定座位而不直接坐下的原因

    亲密感

    你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应该注意哪些呢

    我们可以从握手动作中得到哪些信息

    你可以做些什么

    第八章 用提问掌握主动权

    为什么在谈判中提出适当的问题如此重要

    如果你不善于提问,那么你将一无所获

    不要先入为主——真相是问出来的如何组织语言,提出一个优秀的问题

    组织提问语言——行动指南

    你可以提出的几种问题

    关于“为什么(why)”的问题

    为什么好奇心是有好处的

    以“是”为标签的提问

    以“否”为标签的提问

    如何“打破砂锅问到底”

    如果你已经提出了问题,接下来要怎么做

    当你提问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之后,应该做什么

    当你觉得自己被敷衍了的时候要怎么做

    第九章 倾听的人比争辩的人更强势

    为什么倾听是如此的重要

    如何在倾听中做到集中注意力

    进入倾听状态

    积极地倾听

    避免匆忙下结论

    如果倾听的时候不小心分神了该怎么办

    快速复述法

    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在认真听你讲话

    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心不在焉

    如果对方没有注意听我讲话,我该怎么做呢

    倾听的时候要注意捕捉哪些关键的词句

    如何解读对方说话的方式

    请牢记,时刻要求自己坚守“WAIT”原则

    第十章 哈佛式谈判思维

    全脑思考是如何帮助我们进行谈判的

    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谈判工作有什么意义

    大脑是要消耗大量能量的

    意识与潜意识

    如何利用大脑中的过滤机制

    数据阅读障碍症

    请注意你可能会遗漏的事物

    看不见的大猩猩

    锻炼你的大脑

    思维导图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头脑风暴

    思维风暴

    巧妙阅读法与快速阅读法

    影像阅读

    谈判中的二八法则

    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谈判中的僵局

    “隔夜思考”

    表情字符

    第十一章 解读肢体语言

    关于肢体语言的早期研究

    为什么我们在谈判中往往会忽略掉肢体语言

    如何解读肢体语言

    常见身体语言姿态

    手与脚的动作

    面部动作

    权力姿势

    男性和女性

    在各种谈判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非语言交流要点

    建立与对方的亲密感

    在非业务场合利用肢体语言产生积极影响

    如何提升自己判断肢体语言的技能

    如何管理自己的肢体语言

    权力姿态——在未做到之前,假装自己能做到

    第十二章 一眼看穿对方在说谎的技巧

    聪明的谈判者能看穿谎言

    欺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道德标准

    那么你的道德标准是什么样的呢

    人们可能会怎样撒谎

    欺骗的视觉信号

    请记住匹诺曹

    请注意观察编故事的信号

    眼球解读线索

    口头表达欺骗

    言语欺骗措辞

    测谎仪

    微表情——《别对我说谎》

    在谈判中会得到欺骗性答案的常见问题

    第十三章 一些经典谈判策略与技巧

    共赢不等于不使用策略

    小孩子也会使用策略

    这是不是诡计

    计谋和策略可以有各种伪装

    识别策略是很重要的

    典型的谈判策略以及它们的正确用法

    时间策略

    暂停和休息

    闻价色变

    观察员策略

    大智若愚策略——神探科伦坡策略

    沉默策略

    搁置争议策略——把问题先放在一边

    软化策略

    三种选择策略

    专业顾问策略

    在你提供服务之前,要么签订合同,要么拿到酬金

    写契约、做笔记、写会议议程

    总结策略

    场地策略——座位的选择——设定自己的位置

    渐进策略

    私谈策略

    强硬策略

    娱乐策略

    顺从策略

    相对价值策略

    道具策略

    肮脏与侵略性的谈判手段及其应对方法

    霸凌

    把玩具扔出婴儿车

    表现出愤怒的举动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向顾客虚报低价

    僵局——坚守壁垒

    扩音器策略

    窃听以及其他问题

    浪费时间——拖延——警察常用手段

    第十四章 活用——一个心理学策略,影响对手

    影响,是胜利的关键一步

    策略1:联系策略

    你和你的团队是否受到喜爱

    建立亲密关系

    奉承

    身体吸引力

    保持积极的姿态

    不要枪杀信使

    汽车销售

    伊万·巴甫洛夫的实验

    部落——年龄、宗教信仰、政治、社会团体

    红脸白脸策略

    策略2:交互策略

    策略3:稀缺性策略

    策略4:社会认同策略

    策略5:权威策略

    服饰如何能够发挥作用

    身心相连的权威性——安慰剂效应[2]

    勇敢面对权威——人们一般不愿意这样做

    权威性太大的风险

    策略6:承诺及一致性策略

    语言如何影响谈判中的双方“因为”一词的威力

    “星巴克谈判家”[5]所见的关于影响的众多秘诀

    关于影响与议价的重要提示

    有助于促进销售的词语

    影响的知觉线索

    第十五章 讨价还价的具体方法

    引言

    “议价(bargaining)”与“讨价还价(haggling)”的区别

    保持议价和讨价还价的有趣姿态进入正确的状态

    议价

    给自己留出施展策略的空间

    锚定价格

    永远不要接受对方的第一个报价

    有条件的让步

    不要免费给予对方任何东西

    “没问题”一定要谨慎说出口

    把人和事分开

    虚浮的款项——成交价格中的精确数字

    听到对方报价后表现出退缩

    充分利用沉默的力量——多听少说

    要学会提问

    寻求合作共赢之局

    总结

    不要率先做出重大让步

    避免“折中妥协”

    给对方留有利润空间

    同一个问题一定要问两次

    警惕对方一点点的得寸进尺

    减缓冲击

    使用“如果……怎么样?”语句

    邀请顾问和指导员(听听别人的意见)

    列出价格表单

    可变项目

    人(情绪)的问题——你在议价与讨价还价中所遇到的

    把任何事情分开,对事不对人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无论你将它切分得多么细致

    问自己一个问题

    问问别人

    请记住两个小姑娘争一个橘子的故事

    预判对方所有的动作

    要意识到谈判的重点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定价

    讨价还价——购物的小窍门

    关于定价与折扣的讨价还价思想

    讨价还价——销售与成交的诀窍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协议与合同

    第十六章 使用TKI问卷处理冲突的5种模式

    冲突无处不在

    商业冲突

    冲突是不是健康的

    个性与行为

    冲突在刺激创造性的情况下是有好处的

    弹性是重要的

    了解自己的冲突模式是非常有用的!

    利用TKI问卷训练处理冲突的能力

    5种冲突模式

    如何调节自己的冲突模式

    敌意管理研究课程

    性别差异

    第十七章 重新测试你的谈判技能

    第三部分 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1:如何要求老板给你加薪

    向老板证明你的价值

    保留证据

    看看你的同行

    在薪资评定会上

    当新的薪资确定的时候

    热点问题2:如何通过谈判获得折扣优惠

    心态是关键

    如果你一无所求,你将一无所得

    使用“何物、何人、何法”技巧

    “何物”技巧

    “何人”技巧

    “何法”技巧

    语气语调

    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要求,不要放弃

    请牢记:

    热点问题3:如何进行电话谈判

    充分利用电话

    尽可能打电话

    做足准备让别人旁听

    倾听看不见的信息

    中场休息

    请牢记:

    热点问题4:如何进行团队谈判

    团队谈判经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争取别人的帮助

    为团队成员分派角色

    热点问题5:如何通过邮件进行谈判

    最大程度利用邮件

    为你的邮件打草稿,并仔细审阅

    表现出职业化而又友善的面貌

    澄清误会

    在合适的时候发送邮件

    热点问题6:如何进行国际谈判

    国际谈判中的重点

    基本假定

    万能法则

    国际谈判的参考意见

    一般性提示

    附录

    思维不设限

    推荐一

    推荐二

    前言

    第一部分 深度洞察力——洞悉事物发展背后的本质和联系

    第二部分 多元思考力——实现认知升维的最佳途径

    第一章 人人都可以实现的多元思考力

    第一节 多元思考力可以培养出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第二节 不同领域的多元思考力

    第三节 多元思考力让你事半功倍

    第四节 两种思维类型:固定型直线思维与成长型交叉思维

    第五节 多元思考是快速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第二章 看似彼此毫不相干的事物,实际是没有参透事物之间的逻辑联

    系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第三部分 能力升级——成为思维高手和掌握命运的少数人

    第三章 思维高手都具备的底层逻辑能力

    第一节 什么是联想壁垒

    第二节 打破固化的思维壁垒,建立新的思维联系

    第三节 掌握大量的知识

    第四节 适应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五节 逆转假设——“大胆假设,小心征求”的溯因推理法

    第六节 能够多角度预测、应对处理已经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和风险

    第四章 有效提升思考力,实现能力升级

    第一节 对世界充满好奇

    第二节 擅于和不同类型的群体打交道

    第三节 不断提升自己的联想能力

    第五章 占领多元思考的创新至高点

    第一节 想法的数量与质量

    第二节 想法新颖的创新者们

    第三节 成功的创新人士是怎样产生海量想法的——良性循环

    第六章 想要得到一个好主意,最好的方法是先想出很多的主意

    第一节 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节 主动思考,持续产生多点思维

    第三节 搞定头脑风暴法

    第四节 好的思考力需要时间的检验

    第四部分 人生破局点——参透思考的真谛,你的人生会变得更加辽阔

    第七章 如何快速解决问题

    第一节 对已有经验做好总结和复盘

    第二节 建立起长效的积累和激励机制

    第八章 具备长远的眼光,及时调整并形成顺应时代的价值观体系

    第一节 走出固化的价值观陷阱

    第二节 重塑旧有的价值观网络

    第九章 具备基本的风险意识,更要敢于期待不一样的人生

    第一节 风险与机遇并存

    第二节 面对风险,勇于挑战

    附加内容:头脑风暴讨论手册

    自我边界

    前言

    PART 1 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第1章 自我边界——“我”的心理范围有多大?

    第2章 生活中90%的问题,都是自我边界不清导致的

    第3章 恐惧,是我们不言放弃的动力

    第4章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如何与情绪为友

    第5章 在边界中寻找自己,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PART 2 在边界中发现自我的力量

    第6章 边界聚焦:确定这件事、这个人与你之间的界线

    第7章 常见的“越界”行为

    第8章 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第9章 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第10章 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最好的关系,是亲密有间

    第11章 友谊及亲子关系中的边界:太远孤独、太近伤害

    第12章 边界模糊,让人不舒服

    第13章 为什么我们越努力,越焦虑

    第14章 在“我的时间”里平复与疗愈

    心态制胜: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强悍地活着

    序言

    第一章 心态为何重要

    你拥有什么样的心态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收获什么

    培养自信的心态

    你的心态源自哪里

    你的心态如何影响你的偏好

    第二章 心态与改变

    外向型心态、成长型心态以及固定型心态

    心态与潜能

    不可能的成功

    第三章 如何培养注重结果的心态

    重塑你的心态

    环境重塑与内容重塑

    情绪、行为及记忆的重塑

    第四章 塑造属于你自己的注重结果的心态

    改变心态,从改变信念开始

    如何利用情绪稳定性进行检查

    习得性无助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资源圈

    依恋法

    第五章 如何使用元模式

    什么是元模式

    如何应用元模式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

    第六章 目标与结果

    分割法

    设定目标的4个关键

    注重结果

    第七章 使用行为契约

    奖励自己

    行为养成

    选择你的奖励

    象征式奖励

    第八章 心态怎样改变你的大脑

    你是反刍型的焦虑者吗

    正念

    模式中断

    替代

    奖励、替换和重复

    第九章 怎样在逆境中创造更好的心态

    你为什么需要奋斗

    在职场中发展注重结果的心态

    伟大领导者的心态

    谈判:一种好的心态

    第十章 思维方式与人际关系

    帮助你的孩子培养良好的心态

    渐进法

    内向者的心态

    女性的心态

    有天赋就可以弥补不努力吗

    傲慢的心态

    结论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反惰性 (德)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著 ; 吴果锦译 . -- 南京 : 江苏凤凰

    文艺出版社, 2020.6

    书名原文: 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

    ISBN 978-7-5594-4695-4

    Ⅰ. ①反… Ⅱ. ①加… ②吴… Ⅲ. ①成功心理-通

    俗读物 Ⅳ. ①B484.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49896号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01-2020-5942

    All rights reserved including the right of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in any form.

    This edi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Portfolio, an imprint of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a division of 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反惰性

    [德]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 著吴果锦 译

    出 版 人 张在健

    责任编辑 李龙姣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特约编辑 王文彬

    装帧设计 卓义云天

    责任印制 郝 旺

    出版发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南京市中央路165号,邮编:210009

    网 址 http:www.jswenyi.com

    印 刷 唐山富达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 张 6.5

    字 数 120千字

    版 次 2020年6月第1版 2020年6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594-4695-4

    定 价 49.00元

    江苏凤凰文艺版图书凡印刷、装订错误可随时向承印厂调换

    电话:(010)83670070赞誉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的这本著作发人深省,有理有据,是一本内容

    上佳的自助类书,书中为大家介绍了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任

    何年龄段的读者克服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值得一读。

    ——詹姆斯·约瑟夫·赫克曼,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本书充满智慧,读来令人愉悦。乐观的思维方式,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则是有危害的;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教授所开展的科研事业,就是

    要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她的研究成果意义深邃、内容丰富,每个人都能

    从中有所收获。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撞上快乐》作者

    从幻想当中你能获得什么?本书内容令人振奋、颇有分量,它将教

    会你怎样将梦想变为现实。你一定会惊讶于它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颠覆。

    ——卡罗尔·德韦克,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心态》作者

    曾经有教育工作者问我,最有效的提高自制能力的措施是什么。我

    跟很多科学家交流过这个问题,而他们给出的回答在这本精彩绝伦、慧

    眼独具、热情洋溢的书里都能找到。读一读这本闪烁着智慧的书,再按

    照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教授的讲解去实践一下,它会改变你实现梦想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思维方式。

    ——安吉拉·达科沃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2003

    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你想戒烟?减肥?提高学习成绩?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或把公司

    经营得更有效率?若是如此,这本基于20多年实证研究、通俗易懂的书

    就是你的最佳选择。设立一个目标,设想会遇到的障碍,再设计前进的

    路线——这种方法似乎没什么神奇的,可是你猜怎么着?还真有效!

    ——加里·莱瑟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罗特曼管理学院组织效能讲座教授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教授是全世界研究人类内心动力的心理学家中

    的佼佼者,在这里,她对“积极思维的益处”这一传统观念提出了强有力

    的、基于科研的挑战。本书极富实用价值,可谓生逢其时,也欢迎读者

    朋友批评指正。

    ——劳伦斯·斯坦伯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心理学特聘教

    授,《机遇时代》作者自序

    是什么妨碍了你实现梦想?

    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你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你想变成什么样的

    人,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象一下自己梦想成真的情形。那该是多么

    美妙啊,多么令人心满意足啊!然而,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梦想的实现?

    在你的内心深处,是什么绊住了你,使你无法迈开步子?

    《反惰性》是一本关于“愿望”和“实现愿望”的书,它以20年的内心

    动力研究为基础,向大家阐述了一个简单而令人惊讶的理念:追梦路上

    的障碍,其实是实现梦想的台阶。在遇到一个正在追逐梦想的人时,我

    们大都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往好处想!别老想着那些困难,它们会让你

    泄气;乐观一点,把心思放在要做的事上;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那时

    你将是多么积极活跃;想象一下,减掉10千克肥肉之后,你会变得多么

    漂亮;想象一下,得到晋升之后,你会变得多么快乐;想象一下,戒酒

    之后,你在恋人眼里会变得多么迷人;想象一下,开创了这项新业务之

    后,你会变得多么事业有成……保持积极的思维方式,眨眼之间,你的

    愿望和梦想就都实现了。然而,“想”并不意味着“做”。我的研究已经证

    实,仅有幻想反而强化人们的惰性,削弱人们的行动力(过度纠结于实

    现梦想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无视现实,梦想就很难真的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幻想所带来

    的愉悦感会在我们脑中形成美梦成真的假象,如此一来就腐蚀了我们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活力,从而导致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全力以赴,应对困难。通过研究人类

    内心动力,一个更为复杂的思维模式浮现出来。这是一种全新的“憧

    憬”方法,我将其称作心理比对。通过心理比对,在憧憬未来的同时,我们将考虑到,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自己会遇到的“路障”。大家也许

    害怕,一旦将梦想与现实对接,我们的雄心壮志就会被浇上一盆冷水,我们会变得没有干劲、萎靡不振、裹足不前。可事实并非如此。在使用

    心理比对思维工具时,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干劲和行动力,而且还能

    顺利克服一道道障碍,从而在达成愿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的研究中,被调查的对象使用过心理比对思维工具之后,在戒

    烟、减肥、提高学习成绩、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事经营活动等方面

    均变得行动力十足。简言之,通过往人们对未来的乐观幻想中加入一点

    现实因素,心理比对这种思维工具会将“想”与“做”结合起来。在《反惰

    性》这本书里,我首先将向大家证明,乐观的幻想对实现愿望的作用并

    非像人们鼓吹的那样好。接着我将检验一个简单的假设——让愿望与现

    实障碍“齐头并进”会是什么效果。接着,我将对心理比对思维工具做深

    入研究,重点研究它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的作用。

    在本书最后两章,我将向大家介绍心理比对应用于3种常见的个人

    愿望的情况——想要更健康的身体、想要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想在学习

    工作中表现得更好,并且就如何开始在自己身上应用该思维工具提出建

    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将用代号WOOP来表示心理比对的4个步骤

    ,它来自相对应的英语单词的首字母,即“愿望(wish)、结果

    (outcome)、障碍(obstacle)、计划(plan)”。WOOP易记易学,可

    随时用在不同期限的愿望上面,并且已经被科学实验所证实,该工具能

    够帮助大家变得目标明确,更有干劲。

    我写作本书的初衷,就是为那些陷入困境、无所适从的人提供指导;当然本书也可以帮助那些人生尚属顺利的人锦上添花;此外,如果

    有人正面对某种艰难的挑战,且由于此前的屡战屡败而导致自己一直找

    不到方向,那么这本书也是有用的。说到底,这本书是写给所有人看

    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破除影响行动力的惰性,并沿着人生的轨道继续

    向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统社会有着太多的“规矩”:惯例、习俗、规章、法律、规范……这些规矩限制了个体的自主性,给人套上了枷锁

    和责任。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我们总会受外力左右,没办法自己选

    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持斗志、不屈不

    挠。

    在现代社会,上述情况则完全改变了。我们面对的是某些人所说

    的“自由的诅咒”,再没有什么外界权威左右我们的决定。很多人享受着

    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其副作用就是,我们得靠自己,从自己身上找

    到方法,保持前进的动力。没有人教我们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如何追

    求事业抱负,如何组建家庭;没有人监督我们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这

    一切全靠我们自己了。沉迷于幻想是没有益处的,虽说它能在短期内令

    人愉悦,但会腐蚀我们的努力,一次次把我们绊倒在地。我们会因此变

    得优柔寡断、麻木不仁,一次次贸然行动又徒劳无功,最终陷入由自我

    怀疑酝酿的惰性中……不过,如果能够一边在脑中“做梦”,一边立足于

    现实的话,我们就能抓住人生里最真切、最持久的东西。也许你过得不

    快乐,苦苦挣扎于某些重大问题;也许你只是想更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

    能。不论是哪种情况,本书都能加深你对内心动力的理解,帮助你理清

    前进的方向。不过,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一个简单而深奥的问题:是什么

    妨碍了你实现梦想?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第一章

    惰性:太多的愿望,太少的实际行动

    乐观主义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并成为塑造人们心态和认知的主

    流模式。在乐观主义理论看来,“正面”永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

    害”,“反面”则“一无是处”,特别是在人们追逐自己的愿望时,只关

    注“正面”将会提升人们的内在能量,激发更强的行动力。然而,厄廷根

    教授发现,忽视“反面”,有时不仅无益于人们实现愿望,反而还会强化

    人们的惰性。人们的愿望有的诞生于自己的过往经历,有实际经验作支

    撑,还有一些则纯属于期许和渴望。对于前一种愿望而言,对于结果的

    乐观幻想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对于后一种愿望而言,乐观幻想

    会扭曲人们的认知,从而把人们裹在只能看到一面的“球”里。

    我有一个朋友,姑且称他“本”吧。今年40 来岁的他回忆说,在20

    世纪80 年代末上大学的时候,他曾暗恋过一位女同学。他跟朋友在学

    校餐厅里吃饭时,曾经好几次见到过这位女生。不论是早晨起床后,还

    是上课听讲时,他总是忍不住浮想联翩,想象自己与那位女生谈恋爱的

    情景。在他的想象中,那位女生是学艺术的,因此两人结伴到罗马旅

    游,游览那里的古建筑遗迹,一起瞻仰西斯廷大教堂……在一座四方形

    的院子里,本躺在阳光中看书,那位女生则在一旁给他画素描;或者本

    在用钢琴弹奏爵士乐,就像他经常在周末出去演出挣外快一样……要是

    能与一位异性知己共度温馨时刻,那该多好!对于本来说,倘若有这样

    一个美妙的女友,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看日落,一起搭乘公交车去附近城市游玩,那岂不是人生一件乐事?

    本将这些绮丽幻想当作了自己的秘密,并没有跟朋友们谈过。尽管

    这些绮丽幻想令他称心如意,但可悲的是,它们只能是幻想,仅此而

    已。显然,本没有勇气向那位女生表白。他对自己说,那个女生根本不

    认识他,要是去跟她搭讪,只会自取其辱。除此之外,他学业太忙,也

    没有时间约会。他想拿到好一点的学习成绩,而且,他并不缺乏周末一

    起出去玩的朋友。本为什么没能鼓起勇气去行动呢?保持乐观,幻想愿

    望达成的情形,大家一般都将这种心态当作成功的法门。本当时所处的

    状态显然与此十分相符,那么,是什么让他在这一点上表现出极强的惰

    性呢?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抵制负面:浸泡在“鸡汤”中的世界

    现在,我们随处可以听到“心想,就能事成”的论调。像《窍门》

    《心灵鸡汤》这样的畅销书,讲述的就是只要保持乐观心态,好事就会

    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乐观的人“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成效,在周围

    人眼里的形象也更高大”。因此,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比如美国著名

    选秀节目《美国偶像》里的选手们,他们个个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谈

    论着自己的才华和对未来的憧憬。再比如著名相亲节目《单身贵族》,很多选手上场前都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一定会盖过其他女孩,并最终

    获胜。显然,这些选手对愿望达成的幻想,以及其乐观心态,也赢得了

    观众们的好评。

    当然,乐观主义的文化潮流不止于此。在广告领域,幸福、乐观的

    人都被当作成功的楷模;在职场中,大大小小的成功学导师不断向人们

    抛洒着希望;在经济领域,经济学家们不断记录着“消费者信心指数”,并调查商业领袖们对未来的乐观程度,而这些数据往往左右着金融市场

    的动荡起伏;在流行音乐领域里,许多歌曲都与梦想和“梦想家拯救世

    界”有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并且在此后的每个人生转折点,我们

    听到的总是“摒弃那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不要陷入消极思维的泥潭

    里”……曼哈顿一所中学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向着月亮去吧,即使

    不能抵达,也会落在星辰之间。”

    即使是在穷途末路之时,乐观主义也是大行其道。2008 年,正当

    美国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候,百事公司开展了一项调查,该调查也是 “百

    事乐观项目”的组成部分。2010 年,94% 的被调查者表示“乐观的心态

    有助于激发创意,从而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7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

    们“在前途渺茫的时候,总是抱着最好的期望”。超过90% 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相信“乐观心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推动社会向积极的方向

    前进”。2013 年时,有些观察家批评说,美国人的乐观心态已经变成了

    一团死灰,但当年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仍有73% 的

    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庆幸“还有半杯子水” (1) ;79% 的人表示,对于自

    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同样是在2013 年,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的一项调

    查显示,有69% 的人对个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乐观心态的崇拜其

    实由来已久,并非美国人的“专利”。在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里,乐观都是

    主旋律,正如马可·奥勒留 (2) 所说:“关注生活的美好。”塞缪尔·约翰逊

    (3) 曾说:“养成凡事往好处看的习惯,比一年赚1000 英镑还有价

    值。”苏斯博士 (4) 则说:“当大任降临, 别担心, 别焦躁。顺着走下去, 你

    将开始踏上光明大道。”

    然而,古往今来,似乎美国人更喜欢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前景。艾森

    豪威尔总统就说过:“悲观是打不赢仗的。”卓别林同样倾向于保持乐观

    心态,他说:“低着头永远看不到彩虹。”乐观的信念源自一个简单的共

    识:着眼于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能全力以赴、坚持到底。要着眼于未

    来,积极的心态就是必需的。显然,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难不成只想

    着自己多么悲惨、多么不幸?这种想法有什么用?因此,我们就在网络

    上、T 恤衫上随处可见“心想事成”的箴言。正因为乐观主义如此强势,所以,有时候在组织、单位里哪怕发表一点点消极的观点都是很有风险

    的。如果你在工作场合充当了“现实主义者”的角色,那么别人就会视你

    为“衰神”或“扫把星”。

    影视制片人往往不敢用悲剧作为主题,不敢给作品加上很消极的结

    尾,因为“阴暗”的作品很难吸引观众。连娱乐界都如此了,试想一下,哪位政治家还有胆子质疑美国的美好前景, 或胆敢与久已流传的乐观

    态度决裂呢?我出生于德国,在一把年纪时来到了美国,当时我立刻被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一种情况震惊了:美国人对积极心态的推崇程度远高于欧洲人。在德

    国,要是你问某个人最近过得怎么样,对方往往会实话实说,如“我昨

    天晚上睡得不好”“我家的小狗生病了,我心里很烦”。然而,在美国,我发现大家常常都会回答“挺好的”,即便他们真有烦心事也会如此回

    答。我还发现,若是有人违反了乐观主义的潜规则,周围的人就会很反

    感。1986 年,当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后时,一位教授就跟我

    说,她曾在一次教职员会议上提到了自己生活的艰辛,而她的同事们立

    刻就表达了不满,责怪她在工作场合表现得太“消极”。他们的意思是,她不应该把自己的烦心事表露出来,这样会影响到别人。副作用:被乐观幻想消解的行动力

    虽然这种广泛传播的乐观主义对我而言有些陌生,但我还是对其心

    存感激,且并不认为它是一种社会弊端。我觉得,人们把烦恼留给自

    己,而不是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感染别人,这种做法是很体贴的:人们珍

    视自己的好心情,也愿意尊重别人的好心情。可是,20世纪80 年代中

    期,在细致研究乐观主义时,我发现了一些更微妙的东西。研究开始之

    初,在民主德国的所见所闻给了我很多启迪。我观察了不同文化里的抑

    郁者,并比较了他们对前景的悲观心态。在那次研究调查中,我深入东

    柏林和西柏林的酒吧,观察、探索男性泡吧者的抑郁行为。

    那时,联邦德国及其他国家地区的人很想知道,民主德国是否在人

    民的幸福和安全感方面占有更大优势。可是,我在民主德国的酒吧里所

    看到的消沉迹象——比如垂头丧气、面带忧愁等,要比在联邦德国的酒

    吧里看到的多。有趣的是,在跟人们交流时,我发现,民主德国的人民

    在即将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时,往往依赖盲目的乐观幻想来憧憬未来。

    有一次,一位画家向我表达了自己被“困”在东柏林的苦恼。他没有

    画布、颜料及其他追逐艺术梦想所需的基本材料,并且在思想层面,当

    局明显不认同他对艺术的追求。尽管如此,这位继承了胡安·米罗(Joan

    Miro)和保罗·克利(Paul Klee)绘画风格、作品精致细腻的画家,却

    告诉我他要到其他国家继续自己的艺术事业。“总有一天,我要去巴

    黎。”他面带微笑,轻声说道。说完就转头看着窗外,叹了口气。就是

    这个令人心酸的时刻,清楚地说明了乐观幻想在人身上的不死不灭。

    这样的谈话加深了我对乐观主义的了解。“积极心理学运动” (5) 的

    发起人亦是我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指导老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E. P. Seligman)认为,乐观主义是人基于以往的成功经历,而表现出的

    对未来的信念和期待。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如果我们对过往的情况很了

    解,并推断未来将会继续沿袭这种状况,那么这时,我们就会变得非常

    乐观。比如说,在某赛季前3个月的比赛中,一名棒球手的击球率是

    30%,并且有过20 次全垒打,那么,任何一位想赢球的球队经理,都会

    在那个赛季剩下的比赛中选他当第四位击球手,而不是选另一位击球率

    20%,只有3 次全垒打的球员。显然,基于以往经历,球队经理认为前

    一位球员能带来更多的得分,换句话说,这位球员有着“积极的胜利预

    期”。

    我在东柏林所遇到的人中,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很可能

    不会实现,但他们仍然满怀希望。我的那位画家朋友从未去过巴黎,而

    且过往经历中也没有任何特殊原因促使他产生这种想法。事实上,如果

    从过往经历来判断的话,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民主德国。然而,他仍

    然不断幻想着自己追逐艺术梦想的场景:每时每刻都能画画,灵感如泉

    水涌现,随时可以去瞻仰卢浮宫……他的这些想法完全是建立在乐观幻

    想基础之上。在理智上,他其实很清楚自己过去的经历,也明白自己面

    对的残酷现实,因此他的这些愿望最终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白日梦而

    已。

    乍看之下,塞利格曼的观点似乎是正确的,却并未抓住乐观主义现

    象的实质。因为他的理论占据了主流,所以此领域的很多学者都明显出

    现了一个“盲点”。经验主义或量化导向使得心理学家极少去研究乐观幻

    想。受人类行为学研究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重心往往是,人基于理智和

    经验所做出的对未来的判断。预期或期望值是很容易测量和研究的,但“梦想”是模糊、无形的,很难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弗洛伊德曾提供过

    很多关于梦想的论述,而他也因这些未经经验证实的观点而闻名。我认为积极的幻想是人的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很想探索它

    们在更深层次中的运作方式及对人的影响。为了寻找启迪,我追溯到了

    现代心理学的源头,尤其是对19世纪末的思想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6) 进行了研究。在其《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第二卷的一章中,詹姆斯如此说道:“每个人都知道,想象

    某个事物,与相信其存在,这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假设某个命题,与

    承认其正确性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在这里,詹姆斯所说的是人们对“过

    去”与“现在”的看法,但其观点似乎对“将来”也是通用的。由此我认

    为,关于乐观主义,其实有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一是以过去经历为基

    础的乐观期望,二是以愿望和欲望为基础的、无拘无束的幻想。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第二种与过去经历相脱节的积极心态,是否会

    在生活中影响人的意愿和行动能力。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7) 、马丁·塞利格曼等学者曾研究过乐观期望与人的行为表现

    之间的联系,并证实“期望会强化人的努力程度,并取得实际成效”。他

    们发现,根据以往经历,如果人对自己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做出了较为乐

    观的判断,那么他们就将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这一愿望。那么,与过去经

    历相脱离的梦想,是否也能够激发人的行动热情呢?

    我认为这很有可能。刻意区分“梦想”与“期望”对人的实际影响,显

    然是毫无道理的;任何形式的积极心态似乎都必定对人是有帮助的。为

    深入探究这一论点,我进行了一项减肥实验。首先,我召集了25名有肥

    胖烦恼的女性志愿者,并在实验开始前,询问了她们的减肥目标,她们

    认为减肥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接着,我让每位志愿者完成了几道情景

    描述题:有些是让她们想象自己成功完成了减肥实验的情景;有些是想

    象自己受到外界诱惑、进而影响到减肥效果的情景。

    “在刚刚完成减肥实验后,你恰巧要跟一位一年未见的老朋友见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面。你正等着朋友到来,这时你想的是……”在另一个实验情景里,志

    愿者需要想象自己面前有一盘甜甜圈,并描述她们当时有什么想法和感

    觉,以及接下来会怎么做。我让志愿者评估了一下,在这些场景中,她

    们的表现是非常卓越,还是一塌糊涂。我只是以此来衡量她们是否想要

    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是否认为减肥过程是轻而易举的。无论其认为自

    己在上述场景中的表现是消极还是积极的,这都是志愿者自己的主观评

    估,我所关注的也只是评估本身,而非据此得出我的研究结论。

    此次实验的结果引起了我的关注。一年过后,那些认为自己能够减

    肥成功的女士,比那些不太相信自己能成功减肥的女士平均多减掉了13

    千克的体重。不过,真正出人意料的地方是:如果不考虑是否是基于以

    往经历才做出判断的,那么那些幻想自己与老朋友会面时将变得苗条迷

    人,在甜甜圈面前毫不动心的志愿者,与幻想自己的表现将很不乐观的

    志愿者相比,平均少减了12千克的体重。很明显,在这里,“心想”并不

    能促成“事成”,反而阻碍了“梦想”的实现。此次实验中,那些美滋滋地

    做着白日梦的人并未产生足够的行动力,进而做出有助于减肥的行为。

    1991 年,我发表了这个研究结果,然而并未引起心理学界或其他

    人对乐观主义的细致审视。显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对积极心态的推崇

    风头正盛。那个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对“以积极心态看待未来,成功

    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这种观点深信不疑。出于这个原因,有些同事

    就劝我换个研究项目。他们说:“你还是多研究一些成形的观点吧,研

    究‘梦想’风险太大了,它会把你引到‘伪科学’的圈子里,还会背上‘炒

    作’的骂名。要想让大家严肃看待你的研究,还是研究一下乐观的期望

    值吧。”不过,我觉得,研究“梦想”是很有意义的,我的研究可能会对

    人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我的首篇关于乐观主义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一家同行评审的刊物上,但第二篇论文却数次被拒。有些同行对我说,我的那篇论文的观点很是

    荒谬甚至可怕。我很伤心,也有些失望,不过,我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科研领域,想让科学界接受一个理念,你就必须对其进行多次重

    复研究,寥寥数次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不足信的,因为其数据和分

    析结果会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因此,我想进行一些严密的、大型的研

    究,从而说服我的同行及外界人士。我知道,自己不能依仗前人的研究

    结果,只能勇挑重担,像垒砖一样一个研究接着一个研究地做下去,直

    到使得整个研究发现能站稳脚跟。

    于是我就开始干了。我用了20 年时间,对德国和美国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了观察。同时,为了应对学者们可能出现的异议,我

    多次调整了研究方法。显然,如果我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在内,而且

    得出的结果依然如故,那么我就能够肯定,我提出的是一个有理有据的

    心理学现象。事实也的确如此。

    看到研究结果一个个出来时,我很是惊讶,因为其结论都是一样

    的:在不考虑既有经验的情况下,乐观的幻想、梦想、希望,并未转化

    为动力,进而促使人行动起来,反而造成了人们的惰性。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本”吗?他暗恋一位女生,却一直没有从学习中

    抽出时间向她表白。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想看处于这种情况下的

    人,他们的乐观幻想是否真的妨碍了他们的实际行动。我召集了103 位

    大学生,他们都说自己对某位异性心存好感,却从未与之有过约会。首

    先,我让他们评估一下与对方建立恋情的概率有多大(即他们基于过去

    的经历所做出的预期)。然后我让他们完成一系列与约会相关的假设情

    景。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你正在一个聚会上,跟心仪的那个他 她聊着

    天。这时,你看见一个女生 男生走了进来,而你知道,你心仪的他 她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是喜欢这个女生 男生的。接着,这个女生 男生朝你们俩走了过来,这

    时你心里想的是……”并且,在每一个情景测试题中,我都让被测试者

    按照从1(非常消极)到7(非常积极)来评估一下其幻想的积极或消极

    程度。

    测试中,有些学生对上述情景提示产生了乐观的幻想,如:“我跟

    他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尤其是在刚进来的那个女孩的注视下,离开了

    聚会。我们俩走到外面,并肩坐在长椅上,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他伸出

    胳膊把我揽在怀里……”其他学生的幻想则较为消极,比如:“他和那个

    女生聊起了天,说的全是我不知道的事。他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比

    跟我在一起时更自在,而他们也毫不在意把我晾在一边……”

    5个月之后,我对被测试的学生进行了回访,调查他们是否与心仪

    的人在一起了。其结果与参与减肥实验的那些女士是一样的:在对以往

    经历进行了理性评估之后,他们对恋情的期望值越高,采取行动的动力

    就越大;而像前文中的“本”一样,他们越是沉湎于对恋情的乐观幻想,其真正开始这段恋情的可能性就越小。建立恋情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动力

    和大胆行动的任务,找工作也是如此。乐观地幻想自己在面试中的表

    现, 或是坐在一间绝妙的新办公室里,或是潇洒地向人发放名片等情

    景,是否有助于求职者找到工作呢?1998年,我在德国某所大学里召集

    了83 名男性毕业生进行了测试调查。他们大多数都在25岁左右。我问

    了他们两个问题:1.他们觉得自己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2.找到工

    作对他们而言有多么重要。此外,我还让他们设想并写下自己对找到工

    作这件事的美好幻想,并用从1(极少)到10(极频繁)的数字来表示

    这些美好幻想在他们脑海中出现的频率。两年之后,我对他们进行了回

    访。回访的结论是,乐观幻想的频率越高,他们获得的成就就越少;被

    回访者表示,由于对找到工作的憧憬,他们投出的工作申请比预想中的少了很多,从而导致他们收到的录用通知也少了很多。对他们而言,憧

    憬成功,反受其害。到此为止,前文中提到的调查——求职者、身在暗

    恋中的大学生,用的都是被调查者自己反馈的数据。要是他们弄错了怎

    么办?要是与乐观幻想有关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力,使得他们高估

    或低估了自己的成就,怎么办?那就会降低可信度,影响研究结果,导

    致整个大型调查站不住脚。

    于是,我决定用更为客观的方式来研究一下“乐观幻想”这一现象:

    我想研究一下乐观主义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我联系了117名修了“心理学

    导论”这门课的大学生,询问他们希望在两天后的期中考试中得到什么

    样的分数,以及得到这个分数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次调查,我用的还是

    老办法,即让他们完成一个假设情景:“考试成绩出来的那天,你走向

    成绩公告栏,这时你心里想的是……”有位学生续写的情景是很消极

    的:“我要是考砸了怎么办?也许我真该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我的名

    字在哪儿呢?该死,我考了一个C……怎么弥补才好呢?”其他学生的反

    馈则较为积极。此外,我还让学生们评估了其幻想的消极和积极程度。

    6个星期过后,我记录下了学生们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而不是

    让他们亲自向我汇报。结果跟我预想的一样:考前他们对成绩的幻想越

    是乐观,其分数反而越低,而且据他们所说,他们在学习上所下的功夫

    也会越少。

    到现在为止,书中所提到的研究,其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我想知道,乐观幻想是否也会妨碍年长的人达成目标。这次我又回到了

    健康领域。髋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疾病,患者往往疼痛难忍,需要通

    过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即使平时四肢灵便的老年人也可能患上这种疾

    病,随后他们的生活将大受影响,由此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而其术后

    的康复情况也因人而异,其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术前关节状况、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术前髋关节灵活程度等。在术后的几周内,患者还得接受理疗 (8) ,并

    且在家中锻炼。一点一点地,他们必须重新学会各种日常动作:站立、行走、下楼梯、坐在椅子上、骑健身车、从事日常杂务等。要想尽快康

    复,关键是在术后尽可能地保持身体活动,通过活动来减缓髋关节的张

    力,同时要避免运动过度。

    我很好奇,乐观幻想是否会影响患者在置换手术之后的康复情况,于是就在德国一家医院找到58位患者,他们都即将接受首次手术。我针

    对他们对康复的期望,问了他们一些问题,如他们觉得术后两周就能爬

    楼梯,拄着手杖走路的可能性有多大,3个月过后他们的髋部不再疼痛

    的可能性有多大。患者所给出的回答有两个根据:一是他们基于以往疼

    痛和行动不便的程度所做出的估计,二是医生基于以往观察的结果对他

    们的期望。我还要求他们想象一下自己手术后的情景:从病房里醒来,去买报纸,跟朋友散步,在家里做家务……

    跟上一次研究一样,被测试者需要用数字来表示其想象的积极和消

    极程度。手术后两周,被测试者都还没有出院,我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

    行了回访。在经过患者的允许之后,我联系了他们的理疗师,并请他们

    用从1到5的数值范围来评价一下患者髋关节的活动程度(关节活动度向

    来被认为是衡量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后患者康复情况的一个经典指标)。

    我还询问了理疗师,患者能够走上走下的楼梯台阶数,以及与其他患者

    相比,某位患者的康复情况如何。他们的疼痛程度如何?他们的肌肉力

    量是怎样的?他们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我之所以向理疗师询问这

    些问题,是因为他们会就患者的康复情况给我一个客观而公正的反馈。

    这些医疗人士对我的研究及假设毫不知情,他们所测的患者的关节活动

    度、上下楼梯的能力等,也只是其例行工作内容。

    得到理疗师的反馈之后,我就对患者的幻想与其实际康复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体重、性别、术前关节状况的不同进行了

    调整。显然,我再次得到相同的结论:乐观幻想似乎拖了他们的后腿,妨碍了其目标的达成。在了解了康复所需步骤的前提下,患者对自己康

    复所抱的期望值越大,心思越重(根据其理疗师的反馈),他们髋关节

    的活动程度就越好,能上下的楼梯台阶数就越多,其总体康复情况也越

    好。与此同时,越是乐观地认为康复是很快、很简单的一件事,其情况

    就越差。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结果已经逐渐累积起来了。我研究了患

    有慢性肠胃疾病、哮喘、癌症的孩子;我研究了德国一些低收入家庭的

    孩子,他们在高中辍学,转而去了职业学校;我研究了美国一些低收入

    家庭的女性,她们正参加一项商业技术培训,并期望取得好成绩。在这

    些研究中,乐观幻想要么是对他们毫无用处,要么就极大地强化了他们

    的惰性,拖累了他们的行动力。无论从哪方面考虑,传统心理学的观

    点、自助类文学作品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积极思维(乐观心态)并

    非总有裨益。是的,有时候它是有用的,但一旦这种思维变得信马由

    缰、失去了控制(大多数积极思维都会有这种倾向),那么,从长远来

    看,它就会妨碍人的进步。这么说的话,人其实是在乐观幻想的同时原

    地踏步。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惨痛的代价:从企业失败到美国经济危机

    20 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里,每次在听我的讲座

    时,人们都会对我的研究结论大感惊讶,纷纷竖起耳朵,极其怀疑地问

    道:“什么?我一直以为积极思维是有好处的呢。”然而,这些听众并未

    能充分领悟到这项研究结果的全部价值。保持活力和干劲的能力绝不是

    一件小事,因为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取决于他在世界上的实际行为。一旦

    沉湎于乐观的幻想,这个人的行动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么做的代价是

    惨痛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想象一下,如果那些超重的女士在幻想时能

    够稍微消极一点,从而多减一点体重,那么她们该多么舒心。

    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过度乐观所要付出的代价终于引起了人们的

    注意。现在,乐观心态的风险似乎是显而易见而又令人痛心的,至少在

    社会层面上如此。这时,我又对乐观幻想的集体效应产生了兴趣,于是

    就跟同事蒂姆尔·斯文瑟(A. Timur Sevincer)运用全新的方法进行了数

    次研究。我们使用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从2007 年次贷危机开始到2009

    年为止的《今日美国》(USA Today)财经版上所有的文章进行了搜

    索,找到了其中带有某些特定意义的词。一类是表示未来、带有正效价

    (9) 的词;一类是与过去有关、消极的词。由此,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未

    来的乐观指数”。然后,我们用这个指数去进行统计分析,看看报纸财

    经版表现出的乐观心态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波动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你猜怎么着?我们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在某一周里,报纸上

    的报道越是乐观,随后一周及一个月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就会下跌

    得越厉害。我们想看看这个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复制,于是就用同样的方

    法分析了1933—2009年这几年时间里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在研究中,我们尤其探究了就职演说中的乐观言论是否与“长期的经济实绩”有所关

    联。结果,我们再一次发现了二者之间的清晰联系:某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对未来越乐观,其任内的美国GDP就越低,失业率就越高。

    要想彻底了解乐观幻想对企业绩效的妨碍程度是很难的,它所造成

    的经济价值流失有多少也难以测算,因为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谓凤毛

    麟角。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推断出:幻想会令人付出巨额代价。文

    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有一句名言:“毋庸置

    疑,少数思虑深远又意志坚定的人就能够改变世界;事实上,一直以来

    都是如此。”尽管如此,随便问一问经理或管理人员,他们都会对此观

    点心存怀疑。虽然具体数字无法得知,但据估计,每年至少有一半的企

    业改革胎死腹中。这个论调得到了企业顾问及其他商业专家的广泛认

    同,而他们认为,造成企业改革失利的罪魁祸首五花八门。在最近一次

    对企业高管的调查中,他们列举了很多原因,如“缺乏清晰的时间安排

    和(或)可达成的目标,以此来衡量所取得的进展”“管理高层不愿承担

    责任”“缺乏沟通”“遭到员工抵制”“资金不足”等。创新计划似乎是尤其难

    以执行的,《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曾发表了一篇日

    志,列举了多达56条造成企业改革失利的原因。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图1:某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对未来的期望越是乐观,其后的任期内国内经济实绩

    就越差。

    再以创业为例。一般认为,有一半多的新生企业撑不过5年时间。

    那么,那些不计其数的、从未真正付诸实施的创意和想法都怎么了?一

    位资深企业顾问曾说:“在我见过的那些人里,有些人觉得改革本身是

    一件好事。不论是创新理念、新产品、新策略,都是很不错的东西。然

    而,这些想法有时候看上去太显而易见了,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

    成。好像一旦有想法,就成功了一样。”跟在个人生活里一样,在工作上,“幻想”同样抹杀了我们行动力。

    我们对幻想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尚无清晰把握,但我们知道,如

    果身为一位政客,想要在经济上取得实绩,那么在你的就职演说中就不

    要发表太多有关经济态势的乐观言论。如果你是新闻工作者或分析人

    士,要想经济蓬勃发展,就不要公开表示对经济前景的心满意足。如果

    你想在自身层面有所进展,如减肥、康复、求职、求偶,在高枕无忧地

    做白日梦之前最好三思。若想克服惰性、达成目标,不论是个人、大型

    企业,还是整个社会,乐观幻想都不是明智之举。我并不是说憧憬未来

    就意味着“注定”失败。我的研究结果所展示的,只是统计学层面的成功

    或失败的可能性——亦即取得进展和原地踏步的可能性。尽管如此,这

    种可能性也是不可小觑的。根据20年来我在不同背景下、使用不同研究

    方法所做的多项重复研究,如果大家沉湎于达成目标的美梦之中,想当

    然地以为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迈进成功的门槛,那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人生不是这样“运转”的。

    (1) 一种衡量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视角,同样的半杯子水,乐观主义

    者看到的是水,而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是空了一半的杯子。——译者注

    (2)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于

    161 年至180年在位。他不但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

    有成就的思想家,著有《沉思录》。——译者注

    (3) 塞缪尔·约翰逊 (Samuel Johnson),18 世纪英国作家、批评家。

    ——译者注

    (4) 苏斯博士(Dr. Seuss),20 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学家。

    ——译者注

    (5) 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研究思潮。其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肯农·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Laura King)。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

    有的潜在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译者注

    (6) 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

    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

    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译者注

    (7) 阿尔伯特·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译者注

    (8) 即物理疗法,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

    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译者注

    (9) 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

    效价有正负之分。如果个人喜欢其可得的结果, 则为正效价;如果个人

    漠视其结果,则为零值;如果不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负效价。——

    译者注第二章

    幻想:愿望越清晰,行为动机越强

    幻想是人类的天性,诞生于人们的生存需求。它本身是中性的,人

    们可以用它来幻想乐观的结局,也可以用来幻想出现各种危机的情况。

    面对异常煎熬的情况,乐观幻想可以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从而使每个

    人变得坚忍;面对严酷的环境,乐观幻想可以提升人们的敏感性,从而

    发现更多生存的机会(只是发现而不是依靠行动来创造)。另外,幻想

    还是一种认知工具,能把愿望投射到现实之中。显然,如果人们能够明

    晰有关愿望的更多细节,那么就会有更强的动力去追逐愿望。

    那么,幻想是否就是毫无益处的呢?人们是不是应该戒除乐观幻

    想,对沉湎于美梦的行为感到羞愧呢?

    从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弗洛伊德认为,乐观幻想会在短时间内令人感到愉悦,但长此以往,人

    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并且会产生焦虑情绪及其他神经质行为。他

    还认为,人的幻想或“白日梦”是对消极现实的弥补,在此过程中,人会

    做出有违道德或非理性的行为。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戒除乐观幻

    想。20世纪中期,新弗洛伊德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这

    一观点,认为只有将思想与现实相结合,摒弃幻想,才是“健康的心

    态”,才能实现自我。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丽·雅霍达(Marie Jahoda)是

    这样说的:“这种对现实的认知才是健康的心态,其脑中所想与现实是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一致的。”特别是,人要认同自己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质。美国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宣

    称:“心理健康的人觉得可以接受自我及本性,而不会感到懊恼或委

    屈。”这种说法暗含对美梦和憧憬的批判。

    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存在,并且不限于学术领域。2009年全球经济衰

    退以来,评论家对理想化和乐观幻想的观点横眉冷对,因为它们没有站

    在“现实”的地面上。2009年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在其

    《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 How the Relentless Promotion of

    Positive Thinking Has Undermined America)一书中就对乐观幻想进行了

    严厉批判,她将其称作“某种蛊惑”。艾伦瑞克倡导“大家应该擦亮双

    眼,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或者不要在情绪和幻想中加入任何色

    彩。”我们要将喜怒哀乐的干扰挡在身外,眼里只有客观现实——连自

    己不喜欢的那些现实也要看在眼里。“现实主义,甚至是防御性悲观主

    义 (1) 都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不仅对人是这样,对所有动物也是这样。

    随便观察一下某种野生动物,大家也会被其警惕性所震撼。”可是,野

    生动物是一回事,大学生就是另一回事了。23岁的瑞琪儿刚从大学毕

    业,现在居住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座城市里。4年前,她还在上大

    学的时候,就有过一次痛心的经历:她的男朋友蒂姆因贩卖毒品而被捕

    入狱。蒂姆可不是一般的男朋友,他是瑞琪儿的真爱(或看起来是这

    样)。她曾在一篇未发表的随笔里写道:“我们相爱,因为别的毫无意

    义;我们相爱,因为我们离不开彼此。”蒂姆被捕的消息很是令人震

    惊,因为他此前从未惹过什么麻烦。他不是毒贩子,也没加入黑社会,他跟瑞琪儿是在一家五金店里打工时认识的,他工作勤奋,表现比她要

    好很多。瑞琪儿回忆说:“要是不忙忙碌碌,他就觉得自己很没用。他

    总是在工作。”不幸的是,经济衰退对蒂姆一家的打击太大,他不得不想法子挣

    钱,甚至得自己打工攒学费。可是,不管他花多少时间去做兼职工作,挣来的钱都不够用,于是他就与毒品扯上了关系。

    瑞琪儿说:“蒂姆可以有很多身份——工人、爱人、斗士、儿子、员工、男朋友、铁哥们儿,但我怎么也无法把他跟‘毒贩子’这三个字联

    系起来。可是他真那么做了。”蒂姆学着镇上其他几个年轻人的样子卖

    了两三个月的大麻,瑞琪儿发现后就劝他罢手,他则说她不了解穷困潦

    倒是什么样子。他说得对,瑞琪儿的家庭很富裕,但她说毒品是不好

    的,不能碰。可她的话蒂姆听不进去,于是她只能让步,祈求上苍保佑

    蒂姆尽快挣到所需的钱,趁着还没惹上麻烦,赶快金盆洗手。她并不认

    同他的行为,但她理解他的难处,而且她对他的爱并未消减。

    蒂姆挣够了钱,随后真的洗手不干了。可是,几个月之后,毫无征

    兆地,警察突然找上门来把他逮捕了,这时他19岁生日刚刚过去3天。

    原来,在最后一次做毒品交易的时候,他向警察眼线****的情景被

    警察拍了下来。尽管他是初犯,但法官还是判处他6个月监禁,缓期3年

    执行。

    瑞琪儿仍然爱着蒂姆,她觉得自己要责无旁贷地站在蒂姆这一边。

    她因要陪他出庭而惊恐不已,她害怕丢人,害怕看到蒂姆的家人伤心的

    样子,但不去也不是个办法。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我问她是如何度过审

    判之前那些焦虑而压抑的日子的,结果发现,乐观幻想在其中起到了很

    大作用。“我想象着法官或者公诉人说了一些有关蒂姆的坏话,接着我

    就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嘿!你们根本就不了解他这个人!他心地善

    良,只是犯了个小错而已啊!’接着,蒂姆的妈妈也站起来,跟大家讲

    述蒂姆小时候的事;他的朋友们也站了起来,讲述他少年时候的事……

    我们这些人一起组成了声势浩大的辩护团队,法官也被我们对蒂姆的爱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和同情心震住了,他宣布蒂姆无罪释放,还谴责了那些警察。”

    所有人都有过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的经历。有些时候,就像瑞

    琪儿所经历的那样,这些事情只是令人不安,但有些时候却事关生死。

    不管是哪种情况,当事情的关键不是坚决主动地采取行动,而是咬牙坚

    持、被动地听天由命,那么乐观幻想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是必不可少

    的。除此之外,乐观的幻想还能以其他方式予人帮助:它们能给人带来

    短暂的愉悦感,还能让人在想象中探索未来可以采取的行动。乐观幻想

    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有益的组成部分,但其益处与大家普遍认为的大

    不相同。那么,它们的益处到底在哪里呢?乐观幻想不是无所不能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的益处,要因情况而定。集中营中的菜谱:人们因幻想变得坚忍

    读到这里大家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其实,很多对生活失去控制的人

    会幻想出一种理想化的结果,并以此来艰难度日的。他们的这些不受拘

    束的幻想,也许夸大其词,也许不切实际,却能让他们将生活维持下

    去。前文提到的那位民主德国的画家朋友,他幻想着自己能够去巴黎游

    览,借此来阐述自己对绘画的想法和情感。受到丈夫虐待的妻子们,靠

    着幻想一天天熬下去,甚至相信自己的丈夫有一天会变好。我认识一个

    牧师,他有一个30岁的四肢瘫痪的儿子,他常常幻想新的医疗技术能让

    他儿子重新站立行走。

    在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说:“黑人依然悲

    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

    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但他奉劝同胞

    们“不要在绝望的深谷里面沉沦”。他满怀信心地说,他有一个梦想,在

    演讲结束时,他详细叙述了该梦想的内容:“终有一天,自由之声将会

    响起。那时上帝所有的孩子们,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犹太人还是非犹

    太人,新教徒还是天主教徒,都将手拉着手高唱一首古老的黑人圣歌的

    歌词:‘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

    了!’”

    关于乐观幻想如何令人变得坚忍,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

    纳粹集中营里,饥饿司空见惯,被关押者因饥饿而死的情况也是非常普

    遍。一位幸存者如此回忆道:“在比尔克瑙,我们是用饥饿来计算时间

    的……上午,饥饿;下午,饥饿;晚上,饥饿。”为了对抗饥饿,一些

    被关押者就想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收集各种食谱。这件事首

    创于一个名叫“泰瑞辛”(Terezin)的集中营,那里的被关押者手缝了一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本食谱,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美食:巧克力蛋糕、蛋白杏仁饼干、水

    饺、土豆沙拉……美国大屠杀研究所(United States Holocaust Research

    Institute)的主任迈克尔·贝伦鲍姆(Michael Berenbaum)认为,回忆以

    前的食谱是“一种心智的磨炼,需要被关押者忍住眼前的饥饿,回想灾

    难之前正常的世界,也许还可以大胆幻想一下浩劫过后的世界”。其他

    人则重点强调了,在“收集食谱、为食材的配比问题相互争论”这些行为

    中,幻想所起到的作用。正如一位幸存者所说的那样:“编写食谱是一

    个梦想,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么做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力量。”

    在缺乏行动时,梦想能给人多少帮助?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下乐观

    幻想来自何处。刚开始研究乐观幻想的时候,我怀疑它产生于生理或心

    理需求。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跟同事希瑟·巴里·卡普斯(Heather

    Barry Kappes)召集了70名在校大学生,让他们在研究开始之前的4个小

    时里不吃不喝。在他们到达实验室之后,首先回答了一些问题,用于评

    估他们的干渴程度。然后,我们给了他们一些食物,其中包括又干又咸

    的饼干。这些饼干是我们故意安排好的,因为它们会导致干渴。随后,我们给其中一部分学生水,让他们解渴。然后,我们让所有学生幻想一

    下如下情景中将发生的事情:“你身处在一家餐馆里,侍者为你端来一

    杯凉白开水,你端起杯子把水喝光了……”我们还让他们幻想一下在另

    一个场景中会出现的情况——有个朋友问他们加入健身俱乐部是否是好

    主意,以此引出他们与干渴无关的幻想。测试完毕后,我们让学生们用

    数字量表评估一下他们所幻想内容的积极和消极程度分别有多少;此

    外,我们还让一位独立的评判人做了同样的评估。

    按照我们的假设,干渴的学生应该比不渴的学生在“幻想喝水”时更

    积极一些。事实果然如此。干渴引发了人对满足这一需求的想象。

    在马斯洛这样的理论学家看来,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自尊心、实现自我等)相比,干渴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近年

    以来,研究人员又陆续发现了其他几种高层次的需求,如胜任感、自

    主、与他人互动等。因此,我很好奇,人在面临不同的、较高层次的需

    求时,是否也会产生乐观幻想来迎合这些需求。

    “人生要有意义或目的”,这是一个公认的较高层次的需求。那么,要是不用每天早起上班,大家会有多么高兴或满足?在德国某大城市的

    数个政府机关的等候室里,我和希瑟·巴里·卡普斯调查了85个人。首

    先,我们让他们仔细阅读了一段话,其标题是《人生意义来自何处》。

    这段话的大概内容是,工作造就了人,并使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意义。不

    过,我们给人们散发的这些材料的措辞稍有不同。半数被测试者(皆是

    随机选取)读到的内容旨在激发读者的人生目标,而另一半被测试者读

    到的内容只是含蓄地指出人们主导着自己生活的意义。

    接下来,跟以前的研究一样,我们让被测试者完成不同的情景描

    述,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幻想。其中有个情景是这样的:“你申请了某家

    公司的某个职位,现在,你正坐在接待室里准备面试。这时,考官走了

    进来,与你握手,把你带到办公室里开始面试……”我们还让被测试者

    评价一下所幻想的内容的积极或消极程度。有些被测试者给出的是非常

    乐观的幻想,如:“我为这次面试鼓足了劲儿,跃跃欲试。因为有机会

    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我才准备得这么充分,而且,我一点都不紧

    张。”另一些被测试者幻想的内容就消极多了,如:“我告诫自己千万不

    要犯错。我必须好好表现才行,脸上要一直带着笑容,举止要自然。咖

    啡——要还是不要?该死,我的求职材料全乱套了!”

    果然不出所料,那些被我们的短文唤起了人生意义需求的志愿者,对面试场景的幻想更积极一些。后来,我们又进行了两次调查来验证这

    一研究结果,其中一个是激发人的关联感(社会需求的一种),另一个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是激发人在能影响他人行为或情感时的感觉(另一种社会需求)。在这

    两项研究中,需求被唤醒的志愿者在幻想此种需求得到满足时,其乐观

    程度都更高一些。因此,我们的研究论文的结论是:需求是“一种变

    量,它影响着人们应对乐观未来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需求可以由乐观幻想来填补,那么乐观幻想同样有益于我们满

    足底层的需求。当幻想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对这些需求投入

    更多注意力,并且会更加关注能够满足需求的促进因素。正如威廉·詹

    姆斯所说的那样:“注意力决定行动。”困在沙漠之中、幻想着喝水的旅

    人能找到水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他会对身边与水源有关的线索非

    常敏感。同样地,前文提到的那位牧师,由于始终保持着儿子能够站起

    来的幻想,所以他在看电视新闻或浏览网页时就会更加关注医学方面的

    革新信息。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幻想也许有益于我们满足某些需求,但在必须

    付出精力、做出努力、做出承诺才能满足的需求面前,幻想就无能为力

    了。根据我做过的其他研究的结论,乐观幻想会妨碍我们处理困难的问

    题,却有助于完成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沙漠中的旅人要做的只是

    停下脚步,弯腰从眼前的水塘里喝水,那么乐观的幻想对他的情况是有

    帮助的,因为幻想可以促使他在寻找水源时警醒一些,注意到水塘的存

    在。然而,如果一个人缺乏人生的目标,却幻想着能在某部电影中扮演

    主角,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演对手戏(要做成这种事,往

    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和试镜经历),那么沉迷于乐观幻想很可能

    会妨碍他实现梦想。

    幻想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将我们的注

    意力从等待的琐碎无趣中转移开来。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陷入绝望,而是憧憬着自己最希望的事情发生。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瑞琪儿,她在等待男朋友宣判的日子里简直度日如年,但是,她幻想着法官会因为男友

    家人和朋友的恳求而改判,这种幻想一直支撑着她,使她能咬牙坚持

    住。她回忆说:“我从不知道自己竟然会那么有耐心。”在治疗“创伤后

    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2) 时,治疗师往往会让患者

    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个地方令人愉悦、给人抚慰,能够调

    动人的全部5种感官。依靠这种想象,患者可以熬过数月甚至数年的艰

    难时期,处理和治愈其内心深处的创伤。

    以上提到的例子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但乐观幻想同样可以在

    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从烦琐事务中转移注意力。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发

    布的《2013 年美国职场状态》(2013 State of the American Workplace)

    调查报告中指出,70%的美国员工“并未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或“心思游

    离于工作之外”。那么,他们在从事冗长、无趣、不称心的工作时,是

    怎么度过每一天的?杰罗姆·辛格(Jerome Singer)是研究“员工在工作

    中开小差时会做些什么”的先驱,他发现,在工作任务没有挑战性、令

    其感到无聊的时候,积极的幻想和白日梦就会“闪亮登场”,帮助员工愉

    快地打发时间。与之类似,埃里克·克林格(Eric Klinger)提出了“当

    务”这个说法,指的是未达成的目标或未实现的愿望。他说,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处理事务的时候,这些“当务”会引发我们的随机想象。有时

    候,这些幻想会帮助我们忍受种种无聊,而且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不

    过,有些时候,它们确实会影响我们手头的事务,干扰我们的行为表

    现。

    下面,请大家练习一下,将本章所介绍的研究发现应用到自己的生

    活中:首先,想象一些处于你控制之外的事情;然后,想象一种需求,它尚未得到满足,并且你没有能力实现这种满足。比如说,你是一名法

    学专业的学生,正等着司法考试的成绩;或者你是一名患者,正焦急地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等待着检查结果;或者你要买房子,正在等贷款申请获得批准的消

    息……找个地方坐下来,幻想一下你渴望的结局。任你的思绪展开,不

    要有任何拘束。想象一下,在通过了司法考试或接到身体健康的体检结

    果时,你如释重负的情景。想象一下,在得知这些好消息之后,你的女

    朋友热情地拥抱着你,晚饭时大家一起庆祝;想象一下,你的父母在你

    的新房子里参观时脸上骄傲的笑容……你的感觉是否好多了?时间是否

    过得快了一些?在以上情形下,哪怕你的梦想并未实现,幻想也是一种

    短期内很有用的工具。

    有很多人问过我,乐观幻想是否会对癌症患者有所帮助。在早期的

    研究中,我并未发现乐观幻想和癌症患者的病情好转之间存在清晰的联

    系。不过大家可以这样想一下:很多癌症——即使是前景不太乐观的癌

    症——都是存在有效治疗手段的。只要不是已经到了晚期、开始使用姑

    息疗法 (3) 的地步,就总有治疗的余地。在传统治疗方式束手无策的时

    候,癌症患者常常会尝试一些替代疗法,哪怕是很严重的癌症,也有少

    数患者能够活下来的。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癌症患者绝不可以听天由

    命,他们得行动起来,照顾自己,寻求治疗。只是乐观地幻想痊愈是不

    够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妨碍患者采取有效的行动。情绪“创可贴”:幻想能带来短期愉悦

    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一个原因表明,乐观幻想是有价值的。为了帮

    助大家理解,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当今美国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

    题:2013年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在被调查的12300

    名美国大学生中,有59.6%的人觉得“很不开心”,31.3%的人觉得“很消

    沉,心灰意懒”,45%的人觉得自己“毫无希望”。很大一部分被调查的大

    学生(83.7%)觉得“被所有要干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79.1% 的人

    觉得“心累”。

    我跟同事多丽丝·马耶尔(Doris Mayer)决定研究一下,看看乐观

    幻想能否帮助年轻人减缓消沉情绪。我们在美国一所大学召集了88名大

    学生,让他们完成一个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是引导他们想象12种情

    景。他们需要对每一个情景展开幻想,然后把幻想的内容写下来。其中

    一个情景描述是这样的:“你手上有一个重要的项目,你知道自己在特

    定的时限之内是完不成了,于是你就请求客户放宽时限。你知道他很可

    能会同意你的申请。今天,客户将告诉你他的决定。你正在办公室里等

    着他的电话……”同时,我们还让被测试者完成了另一份调查问卷,这

    份调查问卷已被证实可以准确测量一个人的消沉程度。

    4个星期之后,我们对那些学生进行了回访,用同一份调查问卷再

    次测量了他们的消沉程度。我们发现,先前幻想得越乐观的学生,其消

    沉程度越严重。此外我们还发现,幻想的频率越高,在幻想期间,被测

    试者的消沉情绪就越少。因此可以说,乐观的幻想在短期内会缓解消沉

    情绪,但时间长了,反而会加重消沉的程度。也就是说,幻想所产生的

    短暂愉悦感消失后,人的消沉情绪不降反增。看起来,乐观幻想能使人

    暂时平复消沉情绪,因此它很像是一种应对机制,能帮助人应对极端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痛苦。

    众所周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拒绝承认问题的存在等心理活动和用

    酒精、毒品麻醉自己等应对行为,反而会增加人的消沉情绪,亦即所谓

    的“借酒消愁愁更愁”。人一旦沉湎于乐观幻想,就不会真正行动起来,从而解决痛苦的根源;长此以往,他们的情绪反受其害。尽管如此,能

    暂时缓解消沉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在碰到急需安慰的患者时,很多治

    疗师都将其视作应急的“创可贴”。

    除了应对消沉之外,我们发现,乐观幻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简直

    无所不在,很多人都对其持欢迎态度。历史学家和社会理论学家在很久

    之前就已经指出,在现代的消费文化中,很多产品和服务就是靠激发消

    费者的幻想而销售出去的。比如说,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豪华轿车

    品牌就给人灌输了一种幻想,只要坐到其轿车里,消费者立刻就会跻身

    于品位高、声望好、有权势的世界。几十年来,厨具和清洁用品的生产

    商也是用幻想来吸引忙碌的家庭妇女的——只要使用了其产品,她们立

    刻就会化身为贤妻良母。与之类似,视频游戏提供给玩家的,是一种转

    瞬即逝的愉悦幻想——在玩游戏时,他们就是赛车手、特工、职业足球

    运动员……科罗娜啤酒给(Corona)工作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消费者铺

    开一个幻想,“一次酒瓶中的度假”——只要打开瓶盖,喝一口科罗娜啤

    酒,他们立刻就会躺在日光下的白色沙滩上,一边用手机上网,一边悠

    闲地消磨时间。探索工具:让梦想在现实细节中显影

    有些人认为,幻想所带来的转瞬即逝的愉悦感是没什么价值的。在

    他们看来,人们已经够乐观的了,需要的是冷静和谨慎。就像芭芭拉·

    艾伦瑞克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似乎过于享受乐观幻想所带来的舒适感,以至于放松了对外部“现实”的把握,丧失了解决紧迫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的能力。

    其实,乐观幻想能够帮助我们变得与现实更为一致。这里所说

    的“现实”,指的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幻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你可

    以借此明确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及那些深层次、往往是藏在暗处

    的、与自己能产生共鸣的东西。同样,幻想还是一种有效甚至很关键的

    方式,你可以借此发现那些并不现实的愿望。

    假设你是一个大学生,正准备报考医学院。你的父母都是医生,你

    的姑姑是助理医师,在你的家族里,从医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有一

    天,你正独自坐在餐厅里吃着双层奶酪汉堡,这时你开始想象自己未来

    的工作。你想象“自己身穿白大褂,衣服左边别着一个名牌,上面是自

    己的名字,其前缀是‘医学博士’。接着,你站在一位患者床前,摸了摸

    她的脉搏,看了看她的病例,并回答了她提出的问题。”这时你的汉堡

    刚吃了一半,但是你已经深陷幻想之中,忘了周围餐厅里的一切。你想

    象自己值夜班的情景,“你站在白光刺眼的房间里,闻着医院里的气

    味,往电脑里输入病人的各项数据。”这时你突然意识到,其实你不习

    惯熬夜,你不喜欢白光刺眼的房间及医院里令人作呕的气味。你再次想

    象:“自己站在患者床前,而她吐了一身脏东西。你想的是……”你突然

    意识到,在医院工作其实挺讨厌的。谁愿意整天跟病人打交道呢?这时

    你吃完了汉堡,而你的思绪还在流动。“在医院上班是多么冗长、枯燥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啊!为了进入医院,你在医学院里背诵了多少知识啊!在度过一个漫长

    的夜班之后,你走出闷热的医院。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让你感到轻松

    惬意……”显然,在吃完一个汉堡的时间里,很多事情会发生改变。不

    过,不管你是一下子改变主意,一点一点地经过数月时间才改变主意,还是并未改变主意,对潜在的未来进行生动的幻想都是一个机会。你可

    以借此在头脑里预先体验一下,自己将要做什么事、将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并且探索一下可能的选择,评估一下这些选择对自己是否合适。这

    种幻想可以为你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让你做好准备,从而在未来

    的日子里做出正确的决定。

    幻想是一个很有用的“探索”方式,因为通过在幻想中模拟,你可以

    预先体验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情景。这些愿望可能涉及遥远的将来,也可以只与下一个小时或明天有关。比如说,珍妮是一家大型服装生产

    商的市场部经理,她有时候就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幻想明天将会达成什么

    愿望。这一天,她知道自己第二天晚上就要出差,于是她开始想象着自

    己明天上午的事情,“收拾行李,跟同事打电话,跟3 位下属开会讨论即

    将到来的商品展示会”。她向办公室窗外看去,想象着“坐在飞机里,知

    道手边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她喝着冰镇饮料、悠闲地浏览着报纸并安然

    入睡”。

    接着,现实中的珍妮慵懒地点开了一封电子邮件,却突然发现自己

    忘了一件事。她儿子到这个城市里来了,而他们最近一直没见过面,她

    真正盼望的是跟儿子好好聚聚。接着,她想象着“跟儿子一起骑自行车

    到他们最喜欢的那家法国餐馆一起吃早餐。他点了法式果酱长面包,或

    是他小时候特喜欢吃的巧克力杏仁羊角面包,而她点的是双份意式特浓

    咖啡。他们娘俩坐在餐桌前,都没说话,友好的侍者把他们的食物端了

    上来,接着他们就谈起了过去几周时间里彼此的生活”。是的,这才是珍妮真心盼望的。于是她就把愿望改了,同样改了的还有她的日程安

    排。

    仔细回顾一下你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都使用了

    幻想这一“探索工具”。高中生在考虑报考哪所大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去

    校园里“感受一下”身在其中的情况。在参观中,他们去教学楼、图书

    馆、宿舍楼等地方,心里想的是明年自己身在其中的情形。他们的乐观

    幻想甚至会延展开来,想象“自己每天早上在宿舍楼里醒来,到附近餐

    厅里吃早饭,再去爬满了常春藤的教学楼里上课,在图书馆里上下楼时

    闻着木质楼梯的味道,在校园的草坪上跟朋友一起玩飞盘或聊

    天……”从学校里参观回来以后,在获得了其他大学的相关信息、准备

    做决定的时候,他们会想起这些幻想,也许还会加深这些幻想。从一定

    程度上来说,在报考学校这件事上,幻想为其增添了一些随机性。显

    然,这名学生可能是在冰冷的雨天参观了校园,可能是在潮湿的阴天里

    参观了校园,还可能是在炎热的晴天、学生们都在草坪上玩耍时参观了

    校园,不同的情况所催生的幻想会是截然不同的。人们在制订未来计划

    时往往是理智的。他们会列出长长的单子,上面记录着想要达成的愿

    望,有时候还会列举出每个选择的利弊。与理智分析相比,幻想是一个

    全然不同的方法,但也有其优势。“看着”幻想的情景在头脑中闪过,人

    的思维也随之而去。在此过程中,人们最终将获得一个全方位的、直觉

    的理解,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人们还将意识到,对于他们的作为和

    他们的存在本身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明白“什

    么是讲得通的”,还能明白“什么是感觉对的”。

    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都可以让你的思绪远游,幻想也能做到这一

    点,你也可以借此“访问”一下自己的未来。谁知道你将会发现什么呢?

    大家也可以练习一下。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或站或坐或躺,再想一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愿望。闭上眼睛,想象愿望达成时的情景。你是怎

    么看待愿望达成的?愿望达成时你是什么感觉?你的幻想里还有什么

    人?尽量多幻想一些与感官有关的情景,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调动起来。如果你的思绪开始向别的愿望偏移,或开始出现与原初

    的愿望相背离的情景,不要管它,跟着它走,一路“观察”你的幻想,把

    理智放在一边。

    将你幻想的内容写下来。设定一个计时器,随着幻想,边想边记

    录,不用管语法和逻辑正确不正确。超现实主义者对幻想尤其看重,他

    们将这种书写称作“信笔由缰”(automatic writing)。或者可以使用智能

    手机里的录音功能,边想边大声说出你幻想的内容。这样做的话,你就

    可以重新听一遍头脑里闪过的种种思绪。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原初的愿望

    得到了强化,甚至延伸;也许你会发现愿望比原先预想的难度大很多,也比预想的更令人激动。

    做完这个练习之后,请大家拿出点时间反思一下。乐观的幻想能够

    消除当前的担忧和痛苦。幻想源于急迫的需求,能帮助我们在面对无能

    为力的困境时坚持下来。在并非极端的处境下,乐观的幻想能暂时使我

    们享受到逃避现实的愉悦,还能让我们在无形中探索更深层的渴望——

    亦即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属于我们的是什么,我们的归属是什

    么,由此帮助我们保持清醒。

    幻想有很多好处,但也因条件而论。它们无助于减肥、戒烟、找工

    作,但它们能帮助我们在沙漠中保持希望,在等待法官判决时保持心态

    平和。显然,最核心的问题是,不要向幻想索取它无法提供的东西。只

    要能够把握好乐观幻想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局限,那么它们就能成为我

    们的助手,如若不然,它就会成为束缚。抛弃幻想是不对的,同样,盲

    目地认为只需幻想就能达成心愿也是不对的。(1) 防御性悲观主义是一种预测消极后果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心理策

    略。——译者注

    (2)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

    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

    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译者

    注

    (3) 姑息疗法是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积极全面的医疗照

    顾,预防和缓解其身心痛苦,从而改善病人和亲属的生活质量。——译

    者注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第三章

    催眠:愿望达成了,行动就没必要了

    幻想能够帮助人们追逐愿望,然而,过分沉湎于乐观幻想,则会强

    化人们的惰性,削弱将愿望付诸行动的能力。从一方面而言,对于结果

    的乐观幻想会形成自我催眠的效果,让人们自以为愿望已经达成,从而

    彻底松懈。从另一方面而言,乐观幻想引发的认知扭曲会形成球形壁

    垒,身处球中心的人会不自觉地致力于维持壁垒的完整,以便维持这种

    令人沉醉的安逸局面。显然,任何行动都必须接触现实,而这很可能会

    打破这层壁垒,因此,人们会索性放弃行动,从而让这层壁垒维持得更

    久一些。

    那么,为什么乐观幻想不能帮助我们戒烟、塑身、改善人际关系

    呢?与基于对未来的合理预期的乐观主义相反,幻想为什么会妨碍愿望

    的实现?在认知、情感甚至生理层面上,乐观幻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

    的影响呢?

    我和希瑟·巴里·卡普斯把目光放在了一件很离谱的东西上面:女士

    的鞋子。我们打算在这上面寻找问题的答案。很多女士通常都会花大量

    时间,幻想自己穿上某种鞋子的样子,尤其是美丽光鲜的高跟鞋。为了

    更好地了解女性对时髦鞋子的幻想,我们召集164位女大学生志愿者参

    加了一次实验。我们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并让她们在电脑上完成调查问

    卷。在3分钟时间里,志愿者要幻想穿上自己美丽的高跟鞋的情景,然后将其自发的所想所感记录下来。有位女生如此写道:“我脚上穿着自

    己最喜欢的那双漆皮包头高跟鞋,身上则穿着黑色的连衣裙。我走在大

    街上,惬意又自信。穿上这双鞋,我显得更高了,更精致,更自信,我

    的腿显得很长很瘦。”

    3分钟幻想时间结束,我们要求其中一组志愿者继续幻想自己穿上

    高跟鞋的情景;另一组志愿者则需要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也许高跟鞋

    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们真的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吗?你看起来很漂亮

    吗?穿上高跟鞋之后,别人是不是都夸奖你了?请思考一些负面的情况

    并记录下来。”看到这一要求之后,第二组志愿者并未有太多抵触,纷

    纷写下穿高跟鞋所带来的痛苦。其中有位女生如此写道:“我的脚疼死

    了,因为穿着高跟鞋,所以有一两次差点被绊倒。有些人根本没注意到

    我的高跟鞋,有些人看到了,却并未赞美它们有多么漂亮。我想脱下鞋

    子,缓一缓脚上的疼痛,我的右脚已经磨出水泡了。”

    在3分钟幻想的前后,我们分别对志愿者的收缩压进行了测量 (1) 。

    这种对沉浸于白日梦中的人进行测量的手段,很少有人会想到。通过这

    种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志愿者的投入程度和活力大小。人在兴奋的时

    候,身体会摄入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也会被唤起,输送更多血液以迎合以上需求。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检验志愿者关

    于高跟鞋幻想的真假;我们还想看看,对高跟鞋的幻想是否会影响她们

    的活力。如果幻想会削弱人的活力,那么就可以帮助解释,前期我们

    在“幻想”和“行为表现弱化”之间发现的联系。也许,人们减肥效果变

    差、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恢复情况不佳都是幻想在作祟,乐观使得他们松

    懈下来,使得他们懒得从沙发上站起来去锻炼,或者保持活动以求康

    复。

    结果和我们预料的一样:经过交叉比对,两个小组志愿者的血压起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初并无不同,但完成幻想测试之后,继续对穿高跟鞋进行乐观幻想的那

    一组志愿者的收缩压降低了。经过乐观幻想,随后又经过负面幻想的那

    一组志愿者,其血压并无变化。然而,当实验彻底结束时,对穿高跟鞋

    进行了6分钟乐观幻想的人,与测试前相比,其精神松懈了很多。吸一

    支香烟,会将人的血压提升5—10个单位(或按照标准说法,是5—10毫

    米汞柱);而进行一次乐观幻想,能够降低血压2.5—5个单位。

    乐观幻想能够帮助我们放松,其效果在测量中表现得很明显,这一

    点很值得注意。如果你想放松,可以深呼吸,可以做按摩,也可以出去

    散散步。或者,你可以闭上眼睛,做一会儿白日梦。不过,要是你的目

    标是实现自己的愿望呢?那就千万不要有丝毫放松。我们早已看

    到,“心想就能事成”的说法并不正确,现在我们知道其中原因了:乐观

    的幻想过后,人的活力就降低了,你转而进入了一种欣喜、平静、昏沉

    的状态。过期的折价券:惰性是如何形成的

    我和希瑟·巴里·卡普斯还做过其他一些研究,其结果表明,乐观幻

    想尤其不利于处理棘手的、需要协力合作的事情。我们曾让81名大学生

    阅读了2007年《纽约时报》上有关塞拉利昂极度缺少止痛药的报道。在

    美国补牙,因为有奴夫卡因和其他药品的帮助,所以你基本感觉不到什

    么疼痛;然而,在塞拉利昂,身有伤痛(如三度烧伤)或疾病(如破伤

    风)的人连最基本的止痛药都没有。我们让一些学生幻想一下,塞拉利

    昂药品短缺的情况得到好转的情景;另一些学生则只复述文章中药品短

    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加以幻想。然后,我们让两组学生都看了一条

    消息:Treatment 4 All都组织正在设法解决塞拉利昂的药品短缺问题,但他们需要大家的捐助。其中一组学生(随机分组)每人要捐1美元,而另一组每人要捐25美元。

    与只复述了实际解决方案的对照组的学生相比,那些曾幻想过问题

    得到解决的学生只愿意捐1美元,而不愿捐25美元。将该研究结果与前

    一项研究结果相关联,我们可以推测出:有过乐观幻想的志愿者,缺乏

    拿出这么多钱的动力(对当今劳累过度、身背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来说,25美元不是小数目)。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把问题里的金钱换成了时

    间,不再让志愿者捐献1美元或25美元,而是让他们付出5分钟和60分钟

    时间,但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

    与之类似,我们可以推测出,Groupon的日常用户是否也受到了乐

    观幻想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了抵价券之后,就沉湎在以低廉价格获取

    产品或服务的美梦中了。然而,其实有很大一部分(21.7%)的消费者

    其实并未使用这些抵价券。也许是因为,在幻想的消耗下,面对不断临

    近的截止日期,人们已经没有太大动力去购买现实的产品和服务了。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在其他情况下,幻想也同样会在不经意间弱化我们的积极性。考虑

    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幻想了两个小时的飞车追逐之后,我们是否变得

    不大会开车了?

    在读了一本关于一名高中生轻松考入哈佛大学的书之后,学生们的

    高考成绩是否下降了?

    在演播前已经幻想过自己化身为行业专家的时事评论员,其临场表

    现是否会差一些?

    临近日暮下班,某员工拖着疲惫的身体,幻想着由于自己处理争执

    的出色技巧,他获得了晋升。若此时他接到客户的投诉电话,其表现是

    否会有失水准?

    像心脏外科医生、核电厂工程师、空中交通指挥员等人士需要在日

    常工作中处理大量复杂问题,是否应该杜绝他们幻想自己出类拔萃的情

    景?

    如果杜绝了员工沉湎于自我能力的幻想,其雇主是否会从中获益?

    假如你正坐在办公室里,处理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你的大脑开了小

    差,考虑午饭要吃什么。你想的是,要是能吃一个沙威玛鸡肉三明治简

    直太好了,“那多汁的烤肉、咔嚓作响的新鲜蔬菜、辣乎乎的异国酱

    料,还有热乎乎的现烤面包……”想到这里,你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你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跑到电梯跟前,一路下了15楼,走到了门外大街

    上。刚到门口,你就发现建筑工人因为施工把人行道封了,要去街角那

    家餐馆,你得绕一个大圈子才行。于是,你预想的美味沙威玛没吃成,最后还是去了办公楼走廊里的餐车跟前,买了一个成品三明治。它用塑

    料袋包着,面包一点也不新鲜,生菜蔫巴巴的,里面夹的是冷切肉。

    那么,你为什么不绕个圈子,去买沙威玛鸡肉三明治呢?现在你明

    白了:刚才的乐观幻想,不仅使你从枯燥的工作中分了心,还消解了你

    去买沙威玛的动力。结果就是,你回到办公室里,工作还没做完,更惨

    的是,刚刚吃了一顿冷的、不可口的午餐。因此,我建议大家,下一次

    遇到枯燥的工作时,不要再沉湎于乐观幻想了,那样只能让情况变得更

    糟。或者,至少你要确保自己通过幻想已经找到了真正的愿望。也许你

    真心渴盼的,是把手里的琐事干完后,去吃一顿美味、悠闲的午饭来犒

    劳一下自己。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4美元的马提尼:内心活力水平的比对

    前面所做的有关高跟鞋的测试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结果,但我们

    尚未开展研究,看看乐观幻想是否会让人真正松懈,或者更进一步探究

    一下,乐观的幻想是否会降低人行动的动力。为了研究前一项推测,我

    和希瑟·巴里·卡普斯召集了50名大学生。我们告诉他们,本次研究中有

    一个环节是作文比赛,奖金为200美元;作为前期准备,他们需要完成

    一道测试题,以帮助他们完成此次写作。这道测试题包括一些常规的幻

    想情景。我们让其中一组被测试者幻想,他们得到了200美元的奖励,一切顺利。与上文提及的3分钟时限的幻想测试不同,这次我们不限时

    间,并让他们记录下其幻想内容。其中有名学生如此写道:“得到这200

    美元后,我就不用再过得那么紧巴了;我可以跟朋友们出去玩,多跟他

    们聚一聚了。最近我的手头很紧,跟朋友们都疏远了。可是现在,我们

    可以去最喜欢的那家酒吧,尽情地喝4美元一杯的马提尼了。”这是货真

    价实的幻想。

    作为对照,我们让第二组志愿者想象另一种情况——他们可能得不

    到200美元的奖励,而且很多事情都不顺。其中一名学生如此写

    道:“200 美元是一大笔钱,我能用这笔钱好好犒劳一下自己。我总在学

    习,都没时间喘口气、放松一下。我得在星期四下午1点或星期五下午1

    点过来拿奖,我做不到。因为我星期四要去打工,星期五要去实习。每

    次我觉得事情有了起色,我那可恶的日程表就来添乱,这个奖是得不到

    了。我太需要这个奖了,我要的不是钱,而是伴着好运而来的那种快乐

    感觉。”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反馈很杂乱无章。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

    样,乐观幻想(以及消极幻想)都是无拘无束的,它们会转弯翻滚,还

    会来回往返。幻想测试结束之后,我们让志愿者用1~5之间的数字向我们反馈一

    下他们内心当时的活力水平,1 代表“毫无活力可言”,5 代表“活力十

    足”。他们需要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感到“激动”。跟前面的高跟鞋调查一

    样,与幻想中存在消极因素的志愿者相比,那些幻想中充满乐观情绪的

    志愿者在实验结束后明显缺乏活力。

    问题依然存在:那些被幻想消磨了活力的学生,是否在实际行动中

    真的会表现欠佳呢?我们把49名大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被要求

    去想象下一周事事顺心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事遂人愿”。这

    一组学生所写的内容包括:考试得了好成绩,看了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在聚会上玩得很开心,轻松愉悦地乘火车回家过周末等。另一组学生则

    被要求“想象并写下关于下一周的任何想法和憧憬”,不管是什么想法和

    憧憬都可以。一位志愿者如此写道:“我觉得我的音乐课测试理应很

    好,还有,我的写作课论文能够完稿。我很激动,因为这是本学期最后

    一周了,我早就盼着过暑假了。能把本学期的课程学完,真是很有收

    获。如果下周天气能跟今天一样好,那就太给人鼓舞了;不过天气预报

    说,下周一可能会降雨,那也是常有的事。”

    与上次研究一样,在实验结束时,我们要求志愿者评价一下他们内

    心的活力水平。我们还要求他们在一周后再来完成一次心理测验,看看

    他们在应对日常困难时的表现。本次测验包括以下问题,“上周过得怎

    么样?”“上周过得有多么失落?”等。他们还要向我们反馈,在过去一

    周时间里,他们是否感觉一切皆在掌握之中,是否状态良好。不出所

    料,与那些幻想中存在消极因素的学生相比,那些幻想中充满乐观情绪

    的志愿者说,他们在过去一周时间里比较缺乏活力。除此之外,他们越

    是觉得缺乏活力,在过去一周里所做成的事就越少。乐观幻想降低了他

    们的活力水平,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日常表现。这个结果很令人震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惊,因为我们只要求学生做了短短几分钟的乐观幻想而已。然而,这已

    经足够令他们泄气,并影响到其随后一周的表现了。

    其实,该研究结果与很多人的日常体验是吻合的。在遇到大麻烦或

    没完没了的琐事时,人们往往会幻想着做成这些事情后的感觉。在那一

    刻,幻想的感觉很好,也令人放松——以至于变得过于松懈,不去采取

    行动。

    大家可以亲自试一试:把闹钟设成5分钟倒计时,确定一个最近让

    你牵肠挂肚的重要愿望。想象该愿望达成的情景。感受一下这种满足

    感,并全心投入到想象的场景中。把你的乐观幻想写下来。5分钟时间

    到了,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如释重负?觉得身心放松?觉得很兴

    奋?如果你有血压计的话,在本实验的前后各测一下血压。几天或几周

    之后再回顾一下自己的情况:你觉得自己行动起来实现愿望的动力怎么

    样?你是否切实行动起来了?如果是的话,你是怎样行动的?

    乐观幻想会降低人的动力,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松弛状态。从一定

    层面上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似乎很令人惊讶。那么,那些告诉我

    们“能够达成梦想”的励志演讲家又算怎么回事? 2008 年奥巴马参加美

    国总统选举的时候,其演讲《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不

    是令美国为之振奋吗?传统观点认为,乐观幻想的作用应该是鼓舞人

    心,而非压制。然而,根据我们的研究数据,情况常常不是这样。乐观

    幻想会在短时间内令人欢欣鼓舞,但说实话,它跟我们身体和潜意识里

    的情况其实背道而驰;通常情况下,我们反而会变得萎靡不振,斗志全

    无。每次志愿者幻想其愿望达成的情景后,我立刻就能检测到他们的干

    劲和活力在不断衰减。受欺骗的大脑:行动力变得多余

    既然幻想具有降低积极性、妨碍行动的倾向,那么这就引发了一个

    问题:我们的意识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让人变得懈怠?“现实

    主义者”往往对乐观幻想持批判态度,将幻想视作享乐主义,甚至是一

    种罪恶的追求,但他们往往懒得费心去了解幻想的实质。我有一个假

    设:对未来的憧憬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了人的认知——亦即我们是怎样感

    知周围世界的。在幻想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想象出来的未来情景中自娱

    自乐;在幻想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受到了欺骗,对想象中的情景信以

    为真。对大脑而言,幻想取代了行动,跟真的一样。这一点大家在前面

    的实验中也看到了,正是因为我们能在想象中“做”一件事,才使得乐观

    幻想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进行探索。

    我并不是首个对所谓“信假为真”进行探索的人。早在18世纪,哲学

    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幻想出来

    的知觉跟真的知觉一样,都会唤起人体的反应。20 世纪的心理学家认

    为,幻想也是行为的一种。随后,休谟的观点得到了实验的证实:在头

    脑中模拟体育活动也会导致呼吸和心跳的变化,跟真正参加了体育运动

    一样。

    还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幻想真的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最

    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不断重复幻想享用某种美食的情景,反而会减少

    真实情况下对此种食物的食用量(如果你正受“巧克力瘾”的困扰,这个

    方法不妨一试)。我们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很多人都以为乐观

    幻想会促成愿望的实现,其实不然,它反而会成为阻力。尤其要指出的

    是,在幻想的同时,我们的大脑会受到迷惑,以为成功已是掌中之物,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失去动力和劲头,无法将梦想真正付诸行动。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我跟希瑟·巴里·卡普斯、安德烈亚斯·卡普斯(Andreas Kappes)一

    起做了一项研究,想看看乐观幻想是否会迷惑我们的大脑,让它认为我

    们已经实现了梦想。该研究比本书此前的研究更复杂一些,因为我们是

    想测量人的潜意识认知过程。我们不能仅仅让志愿者告诉我们,对愿望

    的幻想是否会让他们信以为真,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干扰潜意识的进程,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调整。我们得设法对潜意识的进程进行直接的观

    测。

    我们召集了一组在校大学生,让他们读了一段情景描述:某人回到

    家里,正撞上他的女朋友跟他的好朋友睡在一起。我们让志愿者想象自

    己就是这个人,而上述情景就真实地发生在他们身上。随后,我们又让

    他们接受了一项测试。在测试中,他们需要注视电脑屏幕上快速闪过的

    一些单词或字母组合。他们面前有两个按钮,一个表示“是”(如果他们

    看到的真是一个单词,就按这个按钮),一个表示“否”(如果他们看到

    的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就按这个按钮)。这些单词里,有些

    与暴力相关,如“残暴”“拳头”等,其他则与暴力无关。接着,我们又让

    同一组志愿者读了上面那段故事的后续内容。那个人对自己的朋友进行

    了报复,比如对朋友进行公开羞辱,砸烂了朋友的自行车……志愿者需

    要再次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人,再接受一次辨词测试。另外,我们还询问

    了志愿者,在幻想中实施的报复是否特别顺利。

    该测试主要是为了探究,如果志愿者在幻想中顺利完成了报复,那

    么在辨识与暴力或攻击性有关的词汇时,他们的反应是否会更慢一些。

    该测试的依据是,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人在达成目标之后,其大

    脑对与此目标有关的词汇的认知能力就会变弱,因此在辨识此类词汇时

    的反应就会慢一些。显然,志愿者辨识与攻击性有关的词汇的速度,能

    反映出他们是否已经通过幻想完成了对恋人与好友偷情的报复。果然不出我们的预料:志愿者在幻想中所进行的报复行为越顺利,那么在辨识

    与暴力和攻击性有关的词汇时,他们的反应速度就会越慢。

    现在大家能明白了吧!不管我们实现愿望的念头有多么强烈,为什

    么幻想总会令我们松懈下来,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幻想过后,大脑就

    会对我们说:不用锻炼,也不用合理饮食,也能减肥;不必四处奔波,到处参加面试,也能找到工作;当企业领导想对企业进行改革时,他们

    不用费心竭力去加强交流、筹措资金、培训管理人员……我们的思绪早

    已先行一步,到达成功的彼岸了。于是我们完全松懈下来,享受着美梦

    成真的感觉,对现实中需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不知不觉地,我们就会

    完全忽略某一个因素,而该因素恰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那就是:行动

    起来。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被圈养的惰性:行动会打破幻境

    在生活中,幻想还有更严重的危害:它会扭曲我们从周围世界里采

    集信息的方式,令我们失去平衡,并且很可能使我们戴上不切实际的有

    色眼镜。幻想使我们处于一种愉悦、轻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

    认为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因此,顺理成章地,我们就很愿意尽可能地

    停留在这种状态之中,并且,更倾向于接受那些能够延长这种幻想的信

    息。比如说,如果我们幻想自己去非洲长途旅行,那么,我们就会在读

    报纸时刻意关注那些讲述非洲之行的优点的文章,而不愿看描述非洲旅

    行多么昂贵、危险、差劲的文章。久而久之,我们就渐渐沉浸在一个自

    建的虚拟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完全是由有根据却又有失偏颇的外界信息

    所组成的。真实世界的细微差别和复杂性被我们抛在一边,而由此所做

    出的决定终将反噬。

    为了验证这些观点,我跟希瑟·巴里·卡普斯又回到了研究的起点:

    高跟鞋。我们召集了77 名女大学生,让她们在电脑上回答一系列问

    题,如她们去年是否穿过高跟鞋,明年打算多久穿一次高跟鞋等。为了

    避免学生们猜到此次调查的目的,我们将以上问题混杂在其他问题中

    间,如她们打算多长时间穿一次紧身牛仔裤。然后,我们让其中一组志

    愿者多写一些幻想的场景:这些想象中的高跟鞋是多么漂亮,穿上之后

    吸引了多少目光。另一组志愿者则被要求写一些有关高跟鞋的疑问和负

    面的想象。3分钟过后,我们让她们浏览了一个特意做出来的网站,名

    叫“时尚事实”。我们对她们说,希望听听她们对于该网站内容的意见。

    这个网站的内容兼顾了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穿高跟鞋的好处,如“每周至少穿3天高跟鞋的女士,其小腿和臀部肌肉都会变得紧绷”;

    另一个是穿高跟鞋的坏处,如“穿高跟鞋将会影响脚的健康和美观,如

    鸡眼、老茧、槌状脚趾、拇囊炎、血泡等”。这个网站共有10个网页,只涉及5种物品(包括高跟鞋在内),每种物品的内容占两页,一页说

    它的优点,一页说它的缺点。志愿者一次只能看一个网页,且每个网页

    只能看一次,这么做就避免了她们对不同内容的反复比较。然后,我们

    统计了她们在每个网页上的停留时间。不出所料,那些对高跟鞋有过乐

    观幻想的志愿者,在看描述优点的页面时,其停留的时间要比看描述缺

    点的页面长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志愿者身上都表现出了这个效应。只是

    在那些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穿高跟鞋打算的志愿者身上,我们观察到了

    这种效应。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愿望是乘着自己的游艇去加勒比海游

    玩,而你恰好既有游艇,近期又有乘游艇度假的计划,那么你脑中的信

    息处理过程将不会受到影响;反过来说,如果你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

    游艇,也没有真正乘游艇去度假的打算,那么你的信息处理过程就会出

    现偏移。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未来都持有乐观幻想,而这其实把我们置于了两

    难的境地。一方面,人们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并使大脑误信,自己的愿

    望已经实现了。另一方面,人们的幻想又把他们的认知能力束缚在这些

    愿望里面,并将那些可能会戳破幻想的信息挡在了外面。然后,人们本

    可以利用这些被阻挡的信息跳出幻想,并对愿望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找

    到真正实现愿望的方法。这种两难境地往往会导致人们的失败,更有甚

    者,会让人产生根深蒂固的无能为力感。我们希望能够穿上紧身牛仔

    裤,于是决定减肥。然而,我们同时又持续幻想着自己减肥成功之后的

    美妙身材,于是一次次无法抵御大包炸薯条的诱惑,也无法坚持在工作

    之余去参加舞蹈课。我们环顾四周之后发现,别人好像都实现了各自的

    雄心壮志。于是,我们就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没办法做到。

    有一个很老的关于彩票大奖的笑话。某个人天天幻想着自己中了几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百万美元的大奖。“那样的话,我就什么烦心事儿都没有了,”他如此想

    到,“那时我就能住在大别墅里,再也不用担心车贷,还能买很多新衣

    服。”几个星期过后,他的幻想升级了:“买了新衣服之后,我的样子就

    焕然一新了,我就能约到更多女孩。我们可以坐飞机去巴黎玩,在三星

    级餐馆享受美味佳肴……”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他一直

    没有中奖。他还在等,还在幻想。一年过去了,好运依然不肯降临。终

    于,他就要绝望了,这时他向老天爷祈祷道:“老天爷啊,求求你让我

    中彩票吧。你为什么不肯降福给我呢?你为什么跟我作对?我跟你什么

    仇什么怨?”令这个人吃惊的是,这时天上的云朵如大门一般敞开,仙

    乐阵阵,金光闪烁,随之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是老天爷开口说话了。

    老天爷又气又急地说:“你倒是去买张彩票啊!”

    成天坐着想入非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做出

    牺牲——去买一张人生的彩票。我们的愿望很可能是可以实现的,但其

    前提显然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和身心的投入。值得庆幸的是,大家也都看

    到了,只要积极地追逐、明智地选择什么样的愿望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

    力,很多愿望是可能实现的。我的很多实验已经证实,要实现愿望,不

    是要摒弃乐观幻想,而是要将其改进、完善,好好利用,用它来对抗我

    们久已忽视或蔑视的东西:阻止我们实现愿望的障碍。

    (1)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上升,当动

    脉内压力最高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译

    者注第四章

    唤醒:利用幻想的优点,规避幻想的问题

    幻想对于实现愿望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

    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前者,并克服后者呢?厄廷根教授发现,在人们以乐

    观的态度幻想过实现愿望的情景后,如果能适时地转向幻想实现愿望的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那么不但能够阻止人们陷入自我催眠的惰性陷

    阱,还能大幅提升人们为实现愿望而采取行动的能力。厄廷根将这种方

    式命名为心理比对。硬币有正面就必然有反面,只重视正面上的币值,并不能帮助你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同样的道理,通过正反两方面的

    幻想,心理比对这个简单的工具就具备了强大的功效。

    在开始本章内容之前,首先请大家拿出一点时间再做一项测试。找

    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身心;取出纸笔,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在接下来

    这一个星期里,在人际关系或工作方面,你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也许你丈夫让你这个周末陪他去大学朋友家里吃晚饭,而几个月前

    你跟他的这个朋友争吵过,从那时起就没再跟这个朋友说过话。你很想

    向他道歉,跟他和好。

    也许半年之前你受到过上司的表扬,因为你在某个项目上表现优

    异。他当时曾说,应该升你的职。然而,你已经做过年度绩效评估了,却没有得到升职,一个工作表现不如你的同事反而升职了。你想跟上司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谈谈这个问题,希望能得到晋升。

    也许你所在的公司接触到一位新客户,而他带来了一个令人眼馋的

    商机,能把公司的利润提高25%。在客户的董事会上,公司得派人把这

    件事敲定。你想去试试。也许你能光芒四射地拿下这位客户,一跃成为

    公司的福将。

    不论你的愿望是什么,用三四个关键词将其记录下来。

    接下来,想象一下事遂人愿是怎样的情景、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比

    如,你向丈夫的朋友道了歉,他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们互相拥

    抱,不计前嫌。又比如,你跟上司的谈话要比想象中简单得多,他感谢

    你能找他当面把话说清楚,并同意升你的职,还要给你一笔奖金以资鼓

    励。再比如,你在客户的董事会上做了业务陈述,对方长时间起立鼓

    掌,并当场签订合同……不管你盼望或担心的是什么,事遂人愿是什么

    感觉?你觉得自豪吗?高兴吗?激动吗?想象一下最好的结果,用几个

    关键词将其概括一下并记录下来。然后,闭上眼睛,尽可能生动形象地

    想象这种结果,边想边记录。不要拘束你的思绪,任其信马由缰。

    当然,生活并非总如此遂人愿。那么,是什么妨碍了你达成自己的

    愿望呢?你内心的障碍是什么?你达成愿望的内心阻力是什么?就拿前

    面3个例子来说,是不是看到你丈夫跟大学好友还保持着联系,而你跟

    同学们已经疏远了,因此你觉得心中愤恨?是不是你在阐明心中所想的

    时候会觉得恐惧,尤其是与位高权重的人物打交道的时候?是不是因为

    你每次在公众面前发言时,就会想起小时候你哥哥对你的打击“没有人

    愿意听你的废话”?

    再思考一下:你想的是真正的障碍吗?有没有比它更真切的?尽可能深挖,找到真正的障碍,将其牢记于心。然后想象一下遭遇这个障碍

    的情景。同样,不要拘束你的思绪,任其自由展开。尽可能将相关事件

    和情景想象得生动一些。

    大家要牢记一点:客观上有根据的、唯一“正确的”障碍是不存在

    的。你要寻找的障碍,应该是此刻感觉最贴切的,它比任何借口都更加

    真实。一旦想到了,你就立刻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它了。因为此时你

    会有种洞悉事理、恍然大悟的感觉,就像顿悟一样。

    20 世纪90 年代,当我的研究初次证实乐观幻想无助于达成愿望

    时,我很失望。我之所以要研究人的幻想,并非仅仅出于兴趣,而是希

    望幻想能给某些人提供帮助,这些人实现大大小小的愿望时遇到了困

    难。如果幻想只能使人们继续挣扎,那么我的研究就没有意义了;因此

    我开始考虑,是否能在幻想的过程中干预一下,进而扭转局势,使幻想

    变得有益于愿望的达成呢?尤其要指出的是,既然乐观幻想会令人放

    松、松弛下来,我是不是能找到一个办法,利用愿望将人“唤醒”,进而

    给他们动力,并促其成功呢?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过滤:清理扰乱动机的各种杂念

    我认为,让人行动起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有所幻想,然后立

    刻将阻碍幻想达成的现实放在他们面前。我将二者的对峙称作“心理比

    对”。通过心理比对,我可以将幻想置于现实基础上,避开其令人松懈

    的副作用,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工具,用于唤起人行动的动力。

    为了检验心理比对有没有道理,我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然而,心

    理学家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往往是借用其他学者此前开发出来、经过验

    证的调查问卷、实验程序、理论范式。比如说,我在研究乐观幻想的松

    弛作用时测量了志愿者的血压,因为此前的研究早已证实它与人的情感

    活力有关。而心理比对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我必须从零开始,根据

    幻想对人的诱导作用进行测量,亦即研究人员所称的“可操作变量”。这

    是一个创新的机会,很有趣,同时也很伤脑筋。开展研究,不仅牵扯到

    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其结果也是未知的。要是实验设计的有误,得到的

    结果很可能毫无意义。

    我用了很多时间来设计实验,并寻找可能的理论范式。既然我对其

    他假设持怀疑态度,就得将其设计为对照组。首先,既然我的假设

    是“乐观幻想”与“现实障碍”共同为人提供帮助,而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

    单独起作用,那么,我就得在实验中加入两个对照组。一个对照组是只

    对未来持乐观幻想的志愿者,另一个对照组是只看到现实障碍的志愿

    者。我还怀疑,只有在幻想了愿望实现之后,人们才会把生活中的事实

    当作障碍。否则,这些事实就将处于“中立”的状态;在人们眼里,它们

    就不是通往快乐结局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在脑中“经历”过快乐结局,体

    验到它所带来的轻松和快乐,人们才能真正将现实中的某些东西认作障

    碍。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还在志愿者中加入了第三个小组,即“逆序比对”——先想象现实问题,然后再开始乐观地幻想。如果心理比对真

    的有效果,那么在做过心理比对的志愿者身上就能看到行为的改变,而

    在其他两组志愿者身上则不会有相应的表现。

    此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唤起被测试者的幻想。幻想的内容怎

    么选?在让志愿者开始展开幻想时,该使用什么样的话语?连续几周时

    间,我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我回顾了自己及学生们的幻想内容,还询问

    了一些熟人的愿望。大多数朋友和熟人告诉我的,都是与人际关系、学

    业、事业有关的愿望,如约某人出去,跟配偶或家人和睦相处,考个好

    成绩,完成论文……显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愿望,因此,我打算先

    不给他们一个特定的幻想情景。要是我能让志愿者自发地产生其愿望,那他们的幻想将是最充分、最成熟的。

    我还发现,人们往往觉得有义务反思他们自己拥有的情绪或感受。

    在对朋友和熟人进行初步调查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很难毫无顾虑地展

    开幻想,且往往受到心智的侵扰,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该把什么愿

    望、结局、障碍记录下来,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描述。通常情况下,人们

    会在不同的愿望之间切换,或者想出一系列的结果和障碍,并最终迷失

    在“哪个结果和障碍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因此,在让志愿者展开

    幻想时,我必须小心设计情景,从而能让他们毫无拘束、毫无顾虑地体

    验自由流动的图像流——亦即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思想之流,意识之

    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从而避免在此过程中使志愿者纠结于“正在做什

    么”或“应该怎么做”。

    于是,我要求志愿者总结几个关于乐观结局及其障碍的关键词。这

    样做将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我的几位同事认为,只要志愿者提到乐观

    的未来及其障碍,就足以对他们产生激励,并使得行为改变;不过,我

    认为仅仅几个词语还不够,其“魔力”还是在心智中由自由联想所阐释的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最佳结局及其障碍(换句话说,在图像中生成)。为了验证我的假设是

    否正确,我让所有志愿者都提交他们关于最佳结局和障碍的关键词,但

    只有心理比对组志愿者依靠自由联想对此进行阐释。如果仅仅提到结局

    和障碍就已经足够,而依靠自由联想对此进行了阐释是无足轻重的,那

    么所有参加测试的志愿小组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影响,而非仅仅体现在心

    理比对组志愿者身上。

    经过数周的准备,我和同事召集了德国柏林两所大学的168名女大

    学生。首先,我们让她们想一下当前她们最大的个人愿望或最关心的个

    人问题,然后让她们用百分数评估一下自己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每位志

    愿者需要写出4个与愿望达成有关的乐观的词语或短句(如“陪伴彼此的

    时间更多”“感觉有人在爱着我”“感觉对方需要我”等),以及4个与现实

    障碍有关的词(如“害羞”“太情绪化”“学业繁忙”等)。我们要求其中一

    组学生进行心理比对,即围绕两个关于愿望达成的关键词以及两个关于

    现实障碍的关键词展开幻想,并让其思绪在两者之间转换(先从乐观的

    词汇开始),然后将他们脑子里面出现的东西详细地记录下来。我们特

    别关照这一组学生:“只要有需要,用多长时间、用多少页纸记录都可

    以。如果写不开,可以写在纸的背面。”

    上面这一组志愿者就是心理比对组;第2组学生只幻想4个与实现愿

    望有关的关键词(沉湎于乐观幻想的小组);第3组学生只幻想4个与现

    实有关的、妨碍她们实现愿望的关键词(只看到现实障碍的小组);还

    有第4个小组,即逆序比对组,她们是首先思考一个与现实障碍有关的

    词,然后再思考一个与乐观未来有关的词,一共做两次。测试完成之

    后,我们立刻要求所有志愿者思考一下她们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愿望和担

    忧,并评估各自的内心活力水平。两周之后,我们又给她们寄出了调查

    问卷,让志愿者列出在上次测试完成后她们为实现愿望所采取的行动。此外,她们还指出了,在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哪两个阶段是最难的。

    此次研究的结果很令人惊讶。此前我们预测,所有使用过心理比对

    的志愿者都会受到激励。然而,在审查调查数据时,我们却惊讶地发

    现,只有一部分使用了心理比对的学生觉得更有干劲并立刻采取行动去

    实现愿望,其他人则没有这么做。其区别在于,她们是否觉得一开始就

    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志愿者基于以往的经历认为存在成功的可能,那

    么,在心理比对的影响下,她们的活力确实比其他几组志愿者有显著提

    升。倘若她们对实现愿望的判断并非基于以往经历,那么与其他志愿者

    相比,她们内心感受到的活力以及所采取的行动就会少一些。

    从这项实验来看,心理比对似乎比我们预想的更有用。做过心理比

    对的人,在想到自己的愿望时,并不是立刻就“点火”行动起来。如果这

    个愿望几乎无法实现,那么就此放手,转而关注那些能有进展的愿望,岂不是更好吗?倘若你的篮球才华出类拔萃,但在音乐方面并不出众,那么,每天用4个小时练习小提琴,并打算考音乐学院,这是合理的选

    择吗?回想一下以前你被音乐学院招生委员会一次次拒绝的苦涩滋味,要是能专注于一个能够实现的愿望、一个能跟你产生共鸣的愿望——如

    在社区大学的篮球队里当首发中锋,岂不是更好?

    看起来,并不是所有对达成愿望的努力追求都能给人们带来益处,关键还是要看该愿望是否有达成的可能性。大家肯定认识一些开始采取

    行动的时间(单位:天)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图2:对成功的期望值越高,做过心理比对的志愿者就会越早采取行动解决对人

    际关系有所担心的问题;而在其他三个对照组(沉湎于乐观幻想的小组、只看

    到现实障碍的小组、逆序比对组)的被测试者身上则未体现出这种联系。

    这样的人,他们起初一直追逐着几乎不可能达成的愿望,忍受了好

    多年的沮丧情绪后,最终放弃了该梦想,转而去追逐更有可能实现的梦

    想。我有个朋友叫凯文,他父亲曾是一家大公司的CEO。不幸的是,他

    父亲40多岁就因心脏病去世了,那时凯文才10 岁。从那时起,他就立

    志要重现父亲的辉煌,创办一家同样卓越的公司。他在学校里成绩优

    异,临毕业时他想到一个创业的好点子,那就是新兴的、基于网络的服

    务。为了把公司办起来,他去银行贷款,但所有的银行都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市场上早就有了他打算提供的服务,并无新意。他只好向亲

    朋好友借钱,虽然借到了一些,却还是不够创办公司的。几年时间过去

    了,虽然他能养活自己,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最后他终于受够

    了,于是考取了一所名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又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一个初

    级职位。现在他既不是企业主,也不是CEO,但他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

    作,身为中层管理人员,收入也不错。他最终明白,开办公司其实一直

    是他父亲的志向,但不是他的。经过数次碰壁的经历之后,他找到了自

    己的人生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心理学家就开始着手研究该如何刺激人的行

    动力,但他们几乎没有研究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在必要的时候

    抽身而出。我们的研究表明,心理比对能够帮助人做两件事:一是在愿

    望行得通时让其快马加鞭,二是在愿望不合理时抽身而出。它就像是个

    自我调控工具,帮助大家合理分配智力、精力、体力,不仅是努力达成

    愿望,而且是明智地努力达成愿望。如此一来,那些能够提出新颖且行

    得通的创意的人,就能更投入地去制订商业计划、寻求投资、开办新公

    司。另一些像凯文一样的人,在隐约感觉某个愿望并不适合自己时,也

    能早点放弃,从而就不会徒劳无功地浪费数年时间。

    除了像开公司这样的长期项目,我觉得心理比对还能帮助人们解决

    多种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比如,与伴侣相处并不融洽的人,可以通过做

    心理比对明确内心的阻力——即妨碍他与伴侣和睦相处的因素,然后抽

    身而出,去追寻另一段更为满意的恋情。再比如,一位老师正在排队买

    咖啡,她的第一节课8点开始,而排在她前面的还有10 个人。现在她有

    两个选择:1.继续排队,但上课会迟到;2.不买咖啡了,准时去上课。

    要是做做“心理比对”,也许她就会意识到,迟到其实是可行的;当然,她也可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愿望是准时赶到课堂上,如此一来,她就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会对买咖啡这件事没什么纠结了,并等到下课后再买。不论她最终怎么

    做,她都是全心投入的。她会做出对自己来说最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

    动。如果大家都能用上心理比对这种工具,那将会怎样?人们的生活是

    否会变得既简单又丰富多彩?大家是否会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满足?

    我认为心理比对具有这样的潜力。杠杆:期望值越高,行动力越会被放大

    心理比对可以用作自律工具,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简单,改善人

    的长期发展,但在将其推广之前,我还需要对其进行验证,以保证针对

    不同种类的愿望、用不同测量方法进行评估时,它都能站得住脚。首

    先,我对那些特别容易引发乐观幻想的愿望进行了探索,想看看对于为

    实现愿望所做的努力而言,心理比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先去了一家模特经纪公司,跟他们要了一些帅气的男模照片。然

    后找了一些女大学生,让她们给这些男模的迷人程度打分。其中有一位

    男模明显令她们意乱神迷,其得到的分数也最高。

    随后,我召集了143名大学一年级女生,在让她们看这位男模照片

    的同时,我告诉了她们一些虚构的信息:这个人名叫迈克尔,今年27

    岁,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在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的

    同事。迈克尔主持着一个研究项目,正积极寻找女性参与者;参加了我

    这次实验的志愿者,只要愿意,都可以与他会面,并参加他主持的研究

    项目。之所以加上后面这句话,是因为我想让她们认为,真的有机会见

    到迈克尔本人。我要求志愿者花两三分钟观察迈克尔的照片,然后完成

    一份“三段式”的调查问卷。为了测量她们对结识迈克尔的可能性的期望

    值,我问了她们一些问题,如:“如果你遇到了他,你认为自己和他成

    为朋友的可能性有多少?”此外,我还问志愿者,她们觉得迈克尔有多

    么迷人、可爱、有趣。接着就很有意思了:我让志愿者想象一下,她们

    真的遇见迈克尔,并有机会跟他结识的情景。我让她们写下6句话,以

    表示与迈克尔相识是多么美妙,如“感觉‘来电’”等;再写6句话,表示可

    能存在的障碍,如“我害羞”“我不漂亮,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等。跟前

    面的实验类似,我将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志愿者深度思考与未来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有关的两方面的句子(这里指的是结识迈克尔);第2组志愿者只幻想

    与乐观未来有关的4句话(沉湎于乐观幻想的小组);第3组志愿者只思

    考与迈克尔结识可能遇到的障碍;第4组志愿者——我将其称为“既不沉

    湎于幻想,也不考虑现实障碍”的小组,完成一系列有趣的测试题。一

    周后,我让四组志愿者回答了一份调查问卷。为了评估她们的活力和投

    入程度,我问她们“有多想结识迈克尔”和“如果不能结识他,会有多么

    失望”。结果显示,志愿者觉得结识迈克尔的可能性越高,就越想去认

    识他。这个研究结果也验证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共识:对实现愿望的正向

    预期会刺激个人努力程度,并增加该愿望最终达成的概率。不过,在实

    验中,与其他三组志愿者相比,那些做过心理比对且对实现愿望有较高

    期望值的志愿者,其热情明显比其他人要强很多。随着期望值增加,其

    无法结识迈克尔的失望感也会增强。心理比对可以强化乐观预期通常情

    况下所具有的影响力。仅仅是幻想或束缚在现实障碍里,或只是投入到

    了一场有趣的游戏(既未沉湎于幻想又不考虑现实障碍)中,这些都不

    能激起女学生们行动的热情。与之类似,在做过心理比对之后,那些对

    结识迈克尔期望值较低的志愿者,对结识他的热情会差一些,如果未能

    结识迈克尔,她们的失望感也不会太强。也就是说,她们对一个似乎无

    法达到的愿望的投入程度不高。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乐观幻想过后,人的血压会下降,这就证明

    了,乐观幻想在生理学层面有令人放松的效果。我跟蒂姆尔·斯文瑟针

    对心理比对做了一项类似的研究。我们召集了63名德国学生,让他们完

    成一次想象阐述练习,并在练习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了他们的血压。在

    此次实验中,我们将志愿者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是心理比对组,另一

    组则只阐述他们的乐观幻想。结果我们发现,那些只沉湎于幻想的志愿

    者,不论他们认为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有多高,在测试之后其血压都会下

    降,也就是说,幻想令他们更为放松了。在心理比对组的志愿身上却出现了另一番情形:实现愿望的期望值越高,在做过心理比对之后,其血

    压升幅就越大。如果志愿者的目标是可能达到的,那么心理比对就会在

    生理学层面给他提供“赞助”;如果他的目标是遥不可及的,那这些“赞

    助”就会被节省下来。后续研究表明,这种对血压的影响会持续至少20

    分钟。

    图3:对成功的期望值越高,心理比对组的志愿者就越是热切地想要结识迈克尔

    (左图),在愿望落空的时候她们的预期失望值就越高(右图);但在对照组

    (沉湎于乐观幻想的小组、只看到现实障碍的小组、既不沉湎于幻想也不考虑

    现实障碍的小组)中则未体现出以上联系。

    在愿望很有可能实现的情况下,与沉湎于乐观幻想的小组或只看到

    现实障碍的小组相比,心理比对组的志愿者的现实表现是否要好一些

    呢?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德国一所计算机职业学校召集了90名男

    生。首先我们让他们自我估计一下,他们学好数学的可能性有多大,还

    有,学好数学对他们而言有多么重要。我们让他们列出4个跟学好数学

    有关的乐观结果,他们列的有“更有知识”“很骄傲”“有利于找工作”等。

    更多免费电子书请搜索「慧眼看」www.huiyankan.com 微信:huiyankan此外,我们还让他们列出4个妨碍他们成为数学达人的现实障碍,他们

    列出的有“懒”“心不在焉”“受其他学生干扰”等。

    跟前面的测试一样,我们根据学生列出的单子随即将他们分成3个

    小组:心理比对组、沉湎于乐观幻想的小组、只看到现实障碍的小组。

    两周之后,我们回访了学校的老师,问有多少学生专心致志地学数学,他们是否有所进步。 “该生沉迷于数学”“该生在学数学时非常努力”“该

    生在学数学时很容易分心” ,我们围绕这三点,让老师用1(与事实情况

    一点都不符)到5(与事实情况极其相符)之间的数对每位学生做出评

    价。除此之外,我们还问老师,如果当时就给出成绩单,他们给每位学

    生的分数会是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5042KB,2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