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9559
中药水蛭品种考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6期
     综上可见,古代对于水蛭品种的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其生长环境。依水蛭的生境不同可分为水蛭(生长在水中,又名马蟥、至掌,长尺者名马蜞),泥蛭(生长在泥中),草蛭(生长在草中),和石蛭(生长在山中或石上,又名山、山蛭)4种。由于草蛭“于肉中产育,亦大为害”;石蛭、泥蛭“令人眼中如生烟,渐致枯损”,三者均不作药用,只有生于水中的水蛭作为药用。而药用水蛭品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不同。南北朝以前认为只要是生于水中的水蛭均可入药。南北朝时期使用生于水中的马蜞作为药用品种。而南北朝以后使用生于水中,个头较小且能吸食人及牛马血的水蛭作为药用品种,至此,水蛭的药用品种趋于统一。

    2古代药用水蛭品种确认

    2.1不入药用品种 从上文可以看出,古代本草著作中明确指出水蛭不入药用的品种有草蛭、石蛭、泥蛭3种。结合《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13]的研究成果,可知古代水蛭的这3个品种主要为:第一,草蛭,结合其生境及分布,判断其品种应为生活在山区,在草丛或竹林上等候宿主的山蛭科山蛭属的多种水蛭;第二,石蛭、泥蛭,结合其生境、分布以及《蜀本草》中“二蛭(石蛭、泥蛭)头尖腰粗色赤”的描述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