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3920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确定结构。

    结果:最终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5),牡荆素,4″-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1)。

    结论:化合物5~7,10,11均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
, 百拇医药
    [关键词]普洱茶;黄酮;化学成分

    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L.)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利用微生物经特殊后发酵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黑茶。普洱毛茶制成后,因其后期处理工序的关系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不经过渥堆发酵工序的普洱毛青,直接陈放让其自然红转成熟。“生茶”的转熟是完全依靠自然的环境条件,其间的变化相当缓慢,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逾时越久,其内香及活力亦越稳健、显露。“熟茶”是普洱毛茶再经加水,渥堆,翻堆,装袋,出袋,晒干等工序,让其快速红转而成。“熟茶”成熟后,仍需经一段时间的存放,以待其味质稳定,因熟茶堆闷红转过程较为急速,故其气韵味质较生茶平淡。现在所称之的普洱茶都是指经过现代“渥堆”工艺发酵的普洱熟茶,且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也是指此。

    《本草纳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加;消食化痰,去淤,清胃生津”。现代临床研究也发现普洱茶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目前,对于山茶科的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普洱茶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发现普洱茶中含有带内酯环的儿茶素类衍生物[1]。为了进一步阐明普洱茶的物质基础,并为茶叶化学分类提供依据,本课题利用各种色谱、波谱技术对普洱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报道分离鉴定的11个黄酮类化合物。
, 百拇医药
    1 材料

    1H 和13C,NMR谱用BrukerAM,500 NMR谱仪以TMS为内标在DMSO-d2和丙酮-d2中测定。质谱用Agilent 6320 Ion Trap LC,MS质谱仪测定。柱色谱分离用填充剂有Sephadex LH,20,硅胶(100~200,200~300目),Merck C18填料。以预制硅胶板进行TLC 检测,以FeCl3和H2SO4香草醛为显色剂。

    普洱茶由大叶种的晒青毛茶后发酵制得,云南省龙生普洱茶有限公司提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屠鹏飞教授鉴定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普洱茶C.sinensis var. assamica成熟叶片的后发酵熟茶,标本存放于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标本室。

    2 提取与分离
, 百拇医药
    取普洱茶1.5 kg,用15倍量90 ℃水提取3次,每次30 min,提取液经过浓缩,喷雾干燥得到600 g普洱茶粉,用水混悬溶解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乙酸乙酯层萃取物(140 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30∶1~2∶1)梯度洗脱划分为Fr.1,10共10个组分。Fr.2(5 g)析出黄色结晶,重结晶(氯仿,甲醇1∶1) 得化合物1(104 mg)。Fr.3(12.3 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20∶1)和Sephadex LH,20(甲醇)分离纯化得化合物2(22 mg),3(34 mg)。Fr.4(7.1 g)经Sephadex LH,20(甲醇)和C18反相柱色谱(70%甲醇)分离纯化得化合物4(17 mg),5(21 mg)。Fr.5(3.2g)经Sephadex,LH,20(30%丙酮)分离纯化得化合物6(11 mg)。Fr.6(9.8 g)经Sephadex LH,20(30%~50%丙酮)梯度洗脱和C18反相柱色谱(10%~30%甲醇)梯度洗脱分离纯化得化合物7(30 mg)。Fr.7(2.1g)经过Sephadex LH,20(50%甲醇)和半制备HPLC(乙腈,水13∶87)分离纯化得化合物8(3 mg),9(3 mg),10(8 mg)和11(8 mg)。
, 百拇医药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 黄色粉末,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显蓝色,硫酸香草醛反应显黄色,显示为黄酮类化合物,ESI,MS m/z 285[M-H]-,经过与对照品TLC对照,3种展开条件下Rf相同,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山柰酚。

    化合物2 黄色粉末,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显蓝色,硫酸香草醛反应显黄色,显示为黄酮类化合物。ESI,MS m/z 301[M+H]+;1H,NMR(DMSO-d6,300 MHz) δ: 6.17(1H,d,J=2.0 Hz,H,6),6.40(1H,d,J=2.0 Hz,H,8),6.89(1H,d, J=8.5 Hz,H,5′),7.52(1H,dd,J=2.5,8.5 Hz,H,6′),7.67(1H,d,J=2.5 Hz,H,2′)。以上数据与文献[2]报道的槲皮素数据一致。

    化合物3 黄色粉末,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显蓝色,硫酸香草醛反应显黄色,显示为黄酮类化合物。ESI,MS m/z 447[M-H]-,471[M+Na]+;1H,NMR(DMSO-d6,300 MHz) δ: 6.17(1H,d,J=2.0 Hz,H,6),6.40(1H,d,J=2.0 Hz,H,8),8.05(2H,d,J=8.5 Hz,H,2′,6′),6.89(2H,d,J=8.5 Hz,H,3′,5′),5.44(1H,d,J=7.6 Hz,H,1″),5.38(1H,m,H,3″),4.29(1H,br,H,2″),5.09(1H,m,H,6″a),4.95(1H,m,H,6″b)。以上数据与文献[2]报道的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基本一致。, http://www.100md.com(张梁 屠鹏飞)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