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8882
胆汁酸类成分替代中药熊胆的药性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4期
     无论是在天然熊胆还是在引流熊胆中,熊去氧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的含量分别略高于鹅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含量,见表2。因为鹅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对肝脏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熊去氧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均有一定的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熊去氧胆酸虽药性苦寒但有一定甘味。甘味能补、能和、能缓,使熊去氧胆酸在苦寒清热的同时带有一定的补益之功,且其主入肝经,合熊去氧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的保肝和抗细胞凋亡作用,可以缓和鹅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对肝脏的伤害,保留苦寒清热之功。

    熊胆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鹅去氧胆酸主入胆经,见表2。此外熊胆中还含有少量的胆酸、去氧胆酸。三者同样均为苦寒之品,皆主入心、胆经,在清心火的同时引药入胆,除肝胆实火。此外表2所示,各胆汁酸类成分均入心经,皆能清心火而镇痉、抗惊厥,共奏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之功效。这几种成分中含量最少的为猪去氧胆酸。由于其含量过低,除苦寒之性较胜外在归经上并未反映中药熊胆的特征。

    因此,几种胆汁酸类成分药性的加和涵盖了中药熊胆的主要药性,味苦、性寒、归心、肝、胆经。其中4种主要成分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的药性反映了中药熊胆药性的主要特征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