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3541
古今附子加工方法的沿革与变迁(4)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7期
     3.2加工方法与毒性的强弱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功效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毒性。中医药学家为了附子的用药安全,自古以来,涌现出众多的附子的加工方法。附子主要活性成分和毒性成分均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最强毒性成分为双酯型生物碱,同时附子药效的强弱亦与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程度有关[31]。不同的加工方式对附子的毒性及药效的影响不尽相同。

    汉代主要的加工方式为“炮”。实验表明附子中的剧毒物双酯类乌头碱遇高热易被破坏, 分解为毒性较小的生物碱[32]。可见古代医家用火来处理附子, 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炮法和烧法不但能降低附子的毒性,而且在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保存药效等方面都有很大好处。

    唐代出现的“水浸”、“盐浸”等加工方式,在宋代之后开始盛行,现在对附子的加工方式多以“盐浸”为主。有实验表明附子在泡、浸、漂的过程中要损失总生物碱80%以上,然而附子的总生物碱的含量与毒性指标LD50 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33]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