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21期
编号:12637302
中药饮片体内过程分析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21期
     [摘要] 中药饮片位居中药产业链的核心,它直接影响中成药和临床配方饮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体内有效成分的变化,进而阐明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及其饮片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中药饮片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该文简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体外研究现状,并对中药饮片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方法如血清化学、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讨论分析,指出了中药饮片效应物质在体内过程分析研究的进展与相关问题,为深入阐释中药饮片炮制机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药饮片; 药效物质; 体内过程

    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核心地位[1],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临床配方饮片的质量及其临床疗效,也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的稳定性及其临床疗效。中药通过炮制加工成不同规格的饮片,进而达到提高疗效、减低毒性、去除副作用、纠正药物的偏性,使有限的药物适应错综复杂病情的目的。因此,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及炮制原理的研究尤为关键,可为饮片质量的标准化和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的安全有效,使中药独特技术的科学性得到体现。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只以饮片炮制前后所含的一种或几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对象,只能部分揭示饮片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亟需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新的技术手段,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本文就中药饮片有效物质体内过程研究现状加以概述。
, 百拇医药
    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概况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进而阐明中药作用的本质,保障中药产品安全有效,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目前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国内学者已提出了很多假说,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以活性为导向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为国内外药效物质基础的主流研究模式,如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发现,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石杉碱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嗪等。该方法可基本明确中药的化学成分,能够为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但独立的成分研究忽视了中药化学成分间的协同整合作用,成分分离后,彼此的相互整合作用消失。同时也忽视了生物体对中药所含成分的相互作用,与中医药整体观及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不甚吻合。以体内有效物质动态变化过程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药经口服给药后,最终发挥药效的很可能是那些能够进入血液的药物成分或者药物成分的代谢产物,以及由药物刺激机体产生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比如激素、酶等)[2-3]。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应该紧扣人体对药物的作用,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靶向等),以阐明体内发挥疗效的真正药效物质基础。近年来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4-6]、药代动力学[7-8]、证治药动学[9]、中药胃肠药动学[10]、代谢组学[11]、网络生物学[12]、网络药理学[13]、网络医学[14]以及系统生物学[15-16]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为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物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同时各种组学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组(genomics)、蛋白质组(proteomics)、代谢组(metabomics)随着系统生物学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在中医药方法学创新研究中目前受到高度关注。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药“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药及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 百拇医药
    2 中药饮片体外药效物质研究现状

    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质量和炮制原理的探索性研究中,包括采用化学分离,色谱分析,HPLC-LC,GC-MS等技术,剖析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建立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炮制工艺评价指标;结合不同饮片药效学的比较研究,阐释饮片的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

    从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科研思路更加活跃,促进了炮制研究水平的提高。修彦凤等[17]采用HPLC-ELSD对甘遂醋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甘遂经醋制后,绝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降低,个别成分含量增加,且不同成分间的含量比例发生变化,但成分的种类没有变化,炮制后含量降低的成分分别为3-O- (2,3-二甲基-丁酞基)-13-O-十二烷酞基巨大戟二萜醇、大戟二烯醇和β-谷甾醇;此外,其还以3-O-(2, 3-二甲基-丁酞基-13-O-十二烷酞基巨大戟二萜醇为对照品,建立生甘遂、制甘遂的HPLC-ELSD特征指纹谱,通过比较两者的特征指纹谱,发现生甘遂和制甘遂的特征色谱峰分别为31,19个,甘遂经炮制后,大部分成分含量下降,保留时间为89 min左右的成分含量升高,不同成分间的含量比例发生了变化,成分的种类没有变化[18]
, 百拇医药
    贾天柱等[1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进行了测定,证明肉豆醚在炮制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毒性降低,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其炮制机制。赵淑杰等[20]用HPLC测定栀子产地加工炮制品酶解前后栀子苷含量,证明栀子经蒸气或沸水烫后,基本上起到了杀酶保苷的作用。王静竹等[21]用HPLC测定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发现,炮制对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较大, 从0.272~0.842 mg·g-1不等,但总体上炮制品均比生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低。郝延军等[22]采用HPLC对白术炮制前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炮制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增加,焦白术的白术内酯Ⅲ含量降低。, 百拇医药(陈建红 刘慧 姚蓝 陈影 麻印莲 顾雪竹 张村)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