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986996
以黄芪—山茱萸治疗糖尿病肾病为例探究药对研究的新策略(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21期
     1.2.2 药对中“有效成分”的概念仍不明确

    药对中“有效成分”的概念十分重要,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可使鉴别出的成分增多。但到底什么样的成分是“有效成分”。有些研究者仍将 “有效成分”等同于“变化了的成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药对配伍中成分含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成分的消失或新成分的生成并不意味着其就一定是“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研究必須与药效相关。

    1.2.3 “配伍比例”仍较为混乱

    “配伍比例”是药对协同增效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目前许多药对的研究并不十分重视“配伍比例”。许多研究者仍将药对的“配伍比例”等同于药对在其对应复方中的比例,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药对脱离了其在原来复方中的背景,其最佳的“配伍比例”有可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一个合适的“配伍比例”也许能发挥药对更大的治疗作用。

    1.2.4 “药效评价模式”仍十分单一

    众所周知,药对治疗疾病的另一大优势是其多靶点的特征。但目前评价药效的方式仍十分孤立和单一,切不可将药对的药效评价模式等同于西药的药效评价模式。

    1.2.5 “基于药对开发新药”的战略仍不够理想

    任何医药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