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2期
编号:13012247
基于分子连接性指数探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2期
     本文以只归肝经中药为例,对其所含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计算各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求出归肝经中药成分的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判定与肝经“印迹模板”相匹配的模板分子的类别,为进一步寻找通用的肝经模板分子、筛选肝引经药以及制备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识别的中药复方靶向制剂提供依据;为其他经络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研究奠定基础。

    1超分子印迹

    超分子印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Pauling提出的“抗体形成”学说、Dickey提出的“专一性吸附”概念以及Fischer用来解释酶与底物作用的“锁与钥匙模型”。超分子印迹理论与药理学经典的受体配体理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能解释受体配体理论,但又与其有不同之处,它的核心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MIP)的技术[9]。

    MIPs的制备[10]首先是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以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交联剂就可以在复合物的周围与功能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再洗脱掉模板分子,就得到了与模板分子形状、大小、官能团相匹配的印迹孔穴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记忆”功能。根据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形成复合物时作用力的不同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