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060445
从传统非毒性中药肝毒性论临床个体化治疗(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第7期
     1.5 丹参 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其干燥根与根茎为入药部位,具备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20]。

    张跃萍[39]曾报道1例由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发的肝炎。夏蕴琼等[40]用丹参注射液培养人张氏细胞,结果发现临床用药50倍以内的丹参注射液具有较小的肝毒性。胡东华等[41]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结果发现,丹参对CYPlA2和CYP28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丹参所致肝毒性是由抑制CYP450的活性所致的药物代谢障碍引起的。

    1.6 千里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本草拾遗》。其味苦性寒,归肺、肝经,可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清肝明目[20]。

    千里光引起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是一種不饱和酯型吡咯双烷生物碱。尽管PA本身不具有肝毒性,但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其机制是影响肝脏基因表达谱,使肝细胞RNA 酶活性下降, RNA,DNA 的合成减少,细胞核内染色质不断增大,引起异常核分裂。据有关文献报道,PA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饱和型PA或不饱和型PA两大类,其中饱和PA无明显毒性或毒性较低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