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046338
中药丸剂剂型理论与应用现状关键问题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第12期
     2.3 中药丸剂药物包衣独具特色 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载以“信朱为衣"的小红丸[6],开启了丸剂包衣的先河。此后,以处方中的药物包衣技术便逐渐成为中药丸剂的独有特色技术,通过包药物衣隔绝空气、水分、光线,在增加稳定性、减少刺激性的同时,因包材有一定疗效也达到了药辅合一目的[27-28]。常见的丸剂药物包衣有镇静安神、补心类药物包朱砂衣,利湿渗水、清利下焦湿热类药物包黄柏衣,解毒杀虫类药物包雄黄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包青黛衣、百草霜衣等。例如,清润丸采用处方中的青黛进行包衣、防风通圣丸采用处方中的滑石粉包衣,既发挥药物衣本身药效、又节省辅料、同时也可防止处方中薄荷、荆芥等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散失,一举多得。此外,利用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丸剂还可包肠溶、缓释衣或保护衣[29-30]。包衣控制溶散速度的代表有补脾益肠丸,该制剂属于胃肠分溶型的双层丸[31],通过包衣技术控制了药效在不同生理部位定点缓慢释放[32]。现代新型包衣材料Ⅳ号丙烯酸树脂[33-34],可改善活性炭包衣后防潮不佳、含糖较多丸剂的丸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或析出白色粉状糖结晶等问题,从而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2.4 中药丸剂蜡壳包装传承经典 蜡壳包丸是在丸剂包衣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的一种传统包装形式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