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05639
蝙蝠蛾拟青霉模式菌相关问题的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9期
     [摘要]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于1982年从云南省迪庆州白马雪山采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得到一种真菌新种,2008年进行名称合格化发表,明确指定该种原描述使用的82-2菌株的干培养物作为模式标本,并指明保存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植物标本馆(CHICMM)即(CMMI),至今還保存在该馆内。2015年2月姚一建等在《Taxon》杂志上发表“Neotypification of Paecilomyces hepiali (Hypocreales)”一文要求另立蝙蝠蛾拟青霉新模式菌,该文提出另立蝙蝠蛾拟青霉新模式菌不能成立。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模式菌; 命名; 蝙蝠蛾拟青霉

    [Abstract] Paecilomyces hepiali is a new species of fungus isolated from a field collection of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from Baima snow mountain,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by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The specimen was identified and named as Paecilomyces hepiali by Qing-Tao Chen, the 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aecilomyces hepiali) (2008), who identified a dried culture of living strain 82-2 as the holotype. Until now, the holotype (the voucher specimen) was deposited in the Herbarium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HICMM),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The P. hepiali neotype designated by the paper "Neotypification of P. hepiali (Hypocreales)" published in TAXON 64 (1) by Yao Yi-Jian et al. in February 2015 is untenabl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del bacteria; naming; Paecilomyces hepialid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 Q.T.Chen & R.Q.Dai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次从云南省迪庆州白马雪山采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得到1种真菌,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命名为新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针对蝙蝠蛾拟青霉新种进行了发酵工艺研究,并将蝙蝠蛾拟青霉发酵菌粉进行了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发酵菌粉与天然冬虫夏草成分对比分析,并用发酵菌粉开发了冬虫夏草菌丝口服液。

    1 蝙蝠蛾拟青霉新种的采集、分离与命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戴如琴等,于1982年从云南省迪庆州白马雪山采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得到的1种真菌,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教授鉴定,定名为蝙蝠蛾拟青霉P. hepiali Q. T. Chen & R. Q. Dai新种。并于1987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菌物学家裘维蕃教授为主任委员的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冬虫夏草菌蝙蝠蛾拟青霉新种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于1989年发表“蝙蝠蛾拟青霉新种的研究”[1],1990年以“蝙蝠蛾拟青霉新种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8年进行名称合格化,发表了“蝙蝠蛾拟青霉名称的合格化”[2],菌株干培养物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植物标本馆(CHICMM)即(CMMI)。
, 百拇医药
    2 蝙蝠蛾拟青霉新种的研究开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将蝙幅蛾拟青霉发酵菌粉研制成口服液,对其免疫功能进行重点研究,研究证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实验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实验的药效学研究证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临床器官移植病人术后长期服用的免疫抑制剂。临床上用于乙肝、肾病、器官移植等,获得良好疗效,并于1997年以“冬虫夏草菌丝口服液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发表了“冬虫夏草菌丝口服液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3],2001年3月22日获得“蝙蝠蛾拟青霉新种作为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专利(专利号 ZL 93104720X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61K 35/84)[4]。2001年3月23日由中国卫生部颁布卫法监发【2001】84号文,批准蝙蝠蛾拟青霉用于保健食品,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蝙蝠蛾拟青霉成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食两用真菌菌种。

    蝙蝠蛾拟青霉不仅从云南发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也从青海省化隆县采集的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另一菌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教授鉴定证明为蝙蝠蛾拟青霉,命名为蝙蝠蛾拟青霉Cs-4,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及新药研制[5],将蝙蝠蛾拟青霉Cs-4菌株的发酵菌粉开发出中国第一个中药一类新药——金水宝胶囊,于1987年7月获得中国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卫药证字2-05),列入国家中药保护产品。蝙蝠蛾拟青霉Cs-4菌株列为保密菌种,蝙蝠蛾拟青霉Cs-4菌株生产的发酵虫草菌粉于1995年11月列入中国卫生部颁布的部颁标准。金水宝胶囊收载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至今[6],随后不断有报导从云南、青海等地釆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获得蝙蝠蛾拟青霉菌种[7-8], 百拇医药(戴如琴 沈崇尧 李晓明 兰江丽 林淑芳 邵爱娟)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