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33167
活动分析法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曾祥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中风患者康复中活动分析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20例,运用活动分析法分析与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前一周内的日常生活活动,内容主要包含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按照评估结果,针对性训练动作缺失成分,平均进行20次训练。

    结果:经过训练后,患者的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同训练前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中的穿鞋、坐站转移的成分中,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对中风患者,采用活动分析法,可准确反映患者的日常活动的细微成分变化,可为治疗师的训练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是主要的训练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康复活动分析法日常活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49-01

    活动分析法,即将中风患者的生活活动分解为多个动作成分,仔细研究与对比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训练,以对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20例,运用活动分析法分析与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前一周内的日常生活活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6.6岁,11例脑出血,9例脑梗死,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24.2d的平均住院时间。

    1.2评估。运用活动分析法分析与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前一周内的日常生活活动,内容主要包含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内容主要包含:自理活动:口腔卫生、饮食、穿鞋、洗脸、穿裤子、入厕转移、冲洗身体、清洁、穿衣、准备水。功能活动:地面捡起物体、床椅转移、床上活动、平地行走、卧坐转移、坐站转移。按照患者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动作成分,还是需要帮助方可完成,作为主要的评估依据。同时,为有利于评估,将BI分析作为参照评估。

    1.3训练。按照活动分析法评估动作成分中的缺陷,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经过反复的训练后,患者若掌握该动作成分,则可完成所有的动作训练。训练场所:选择日常活动室模拟训练,接着在真实的病房环境中实践应用,由专门的护士与治疗师进行监督。训练实践:一天一次,一次一小时。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训练后,患者的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同训练前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针对中风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首选是训练功能活动能力,在本文实验中,采用活动分析法进行评估,与患者的日常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分解为多个成分,逐一分析问题的具体位置,接着将缺失的活动成分,由治疗师展开针对性的训练。

    属于感觉成分问题,应从认知角度进行整合训练,让患者进行无错性学习,以对缺陷进行纠正。属于人力帮助、身体接触方面的问题,应从体能角度展开训练,待解决了患者的基本问题,再与功能活动进行整合。与传统功能活动训练方法对比,活动分析法反映了活动成分的细微变化。如大多数中风患者借助拐杖即可行走,当坐站转移则需要人的帮助,过往训练多集中平衡股四头肌的控制训练,长期处于手强化训练,效果极不明显。采用活动分析法,可将坐站转移分解为6个动作成分,在患者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主要发生在无支撑站立、身体前倾的动作成分中,给予针对性训练,有效的纠正之后,患者可轻松进行坐站转移。

    与BI评估对比,活动分析的效果较好,坐站转移采用相反方式坐下,该坐下动作较为省力,患者无需进行训练即可完成,在前后的理论训练差异不明显,实际结果也非常接近。BI评估主要注重日常活动的结果,活动分析法则注重活动过程、动作内涵,这两种方法存在量的区别,本质不存在差异。当然,对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康复治疗中风患者时,有效使用有目的、有作业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与康复速度。因此,治疗师应熟悉掌握作业的活动行为、缺陷,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另外,活动分析表的制定必须规范、具体、详细,并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于不同治疗师的评估,为沟通与交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本组实验中,经过训练后,患者的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同训练前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针对中风患者,采用活动分析法,可准确反映患者的日常活动的细微成分变化,可为治疗师的训练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是主要的训练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苏东,崔加林,王心玲,刘俊萍,陈洪云.心理治疗加运动疗法促进中风患者康复的临床体会[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8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