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15期
编号:12334096
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第15期
     [摘要]目的:评价牙源性囊肿初期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2月~2012年2月65例经开窗减压术治疗的牙源性囊肿病例,随访6个月~7年,进行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通过曲面断层片测量减压术前及术后病灶的长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囊性病损减小约75.2%,平均减压时间约(8.3±4.2)个月,其中小于等于18岁的患者一般约为7.3个月,成人约11.3个月(P<0.05),小于10cm2的囊肿平均减小率约为0.13,大于20cm2的囊肿平均减小率约为0.09,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815),小于等于18岁者减小率约为0.15,成人约为0.08(P<0.05)。1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方法,经二期手术治愈。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年轻患者其减压时间相对较短,但对于进展性牙源性囊肿,仍推荐行二期手术治疗。

    [关键词]减压术;牙源性囊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8-1373-03
, http://www.100md.com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程长,临床显露症状时往往已形成严重的骨破坏[1]。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刮治挖除,包含病变骨部分切除术等[2]。然而对于较大的颌骨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效果并不理想。

    Partsch首先报道了袋成形术治疗颌骨牙源性囊肿,在囊腔行开窗术后,将囊壁衬里缝合至邻近口腔粘膜上,使囊腔内外相通,消除内部压力,使囊壁周围形成新骨充填缺损。随后,Pogrel采用减压术在囊腔上仅开一个小口,通过填塞囊腔来保持其开窗状态,同时可在窗口周围固定一个软管避免囊腔闭合[3]。减压术与其他常规刮治术或部分骨质切除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够逐渐减小囊腔,保护口腔组织,保持牙髓活性,避免不必要的拔牙,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外科手术可能引起的下牙槽神经,上颌窦或鼻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降低囊肿的复发率[4]。为此,我科从2005年起开展了减压术作为牙源性囊肿的初期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囊性病变行减压术的65例患者(男39例,女26例),年龄7~73岁平均32.4岁;基底细胞痣综合征3例,11例患者无症状,54例患者伴有多种临床症状,其中肿胀的发生率最高,约占87.0%(47/54)。共69个囊肿,32个囊肿表现为皮质膨隆,16个颊向膨隆,2个舌侧/腭侧膨隆,19个颊舌向同时膨隆。下颌占36个囊肿,上颌33个囊肿,下颌骨中多数囊肿位于下颌体部,上颌骨中囊肿位置分布较均匀。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曲面断层片检查,62例呈单囊性病变,3例为多囊性。囊肿大小为3.52~42cm2。18例病变引起根尖吸收,39例伴有牙齿移位,34例出现未萌芽症状。55例囊肿侵犯上颌窦、鼻底和下颌管等邻近解剖结构。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含牙囊肿25个,牙源性角化囊肿19个,根端囊肿15个,非特异性囊肿10个。69个囊肿的组织学诊断如下:含牙囊肿25个,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9个,根端囊肿15个,非特异性囊肿10个。22个囊肿采用仅单纯减压术,43个囊肿采用减压术结合囊肿摘除术。
, http://www.100md.com
    1.2治疗方法:术前行X线片检查,采用口内切口,局部阻滞麻醉和(或)浸润麻醉,开窗口选择在囊壁骨质薄弱区,切透粘骨膜,显露病变区,采用刀片切除适量囊肿表面骨皮质和附着的囊壁,引流出囊液,冲洗干净囊腔,将囊壁衬里缝合至邻近口腔粘膜。术中也可采用电刀操作,则无需与周围粘膜缝合。开窗口以碘仿凡士林纱布打包充填,每周更换碘仿纱条,长度递减,采用洗必泰冲洗囊腔。告知患者每6个月需复诊行曲面断层片检查比较囊腔大小,未完全减小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角化牙源性囊肿可于减压术后采用囊肿摘除术,或同时结合周围骨壁切除术。此外对于单囊性病变可采用囊肿摘除术,而多房性囊肿采用周围骨壁切除术或边缘切除术。

    1.3评价标准:减小率(RR)=囊肿减小百分比(%)/减压时间(月)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方差检验,必要时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减压术前囊肿大小为3.52~42cm2,平均12.5cm2,减压术后,减小至0~21.4cm2,平均3.2cm2,囊肿减小率约75.2%(26%~100%)。

    2.2 平均减压时间约(8.3±4.2)个月(2.4~31.6个月),其中下颌骨为7.9个月,上颌骨9.1个月,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于等于18岁,减压时间约7.3个月,大于18岁者约11.3个月,二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2.3 减小率(RR)在上颌平均约为0.10,下颌约为0.12均较小,P>0.05。小于10cm2的囊肿其减小率(0.14)快于大于20cm2(0.09)的囊肿,但二者也无统计学差异。牙源性囊肿、角化牙源性囊肿和根端囊肿这三者间的减小率也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小于等于18岁的其减小率,要明显高于成年人(P<0.05),见表1。

    2.4 42例患者中感染2例、牙关紧闭1例,下唇麻木1例,局部皮瓣裂开1例,经适当处理后,均恢复。随访时间1~5年(平均2.7年),其中1例角化牙源性囊肿复发,经二期手术治愈。

    3 讨论

    由于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通常没有临床症状,患者就诊时病变范围往往很大,造成牙齿移位、骨皮质吸收变形,甚至累及髁突,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传统囊肿刮治术需要彻底刮除囊壁组织,根切或拔除患牙。术区遗留较大骨腔,需长时间延期愈合,感染概率大,术中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若涉及下牙槽神经、眶下神经,因手术骚刮,不可避免遗留局部麻木不适[5]。, http://www.100md.com(马立)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