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烧伤
编号:13304366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皮瓣修复术治疗电烧伤创面(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第9期
     3 討论

    当电流在人体通过时,损伤程度和电流强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其次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和部位的导电性不同,例如神经束、血管的电阻较低,电流更容易通过神经束、血管形成回路,因此神经系统发生损伤的概率较高。此外,当接触到较高的电压时,电流通过血管还可损伤血管和周围邻近组织,对血管腔内产生刺激并形成大量血栓,影响周围组织的供血供氧,若神经系统邻近血管遭受较大血管则极易导致神经细胞出现损伤或大面积坏死,影响神经功能。相关数据显示,有约30%的急性烧伤患者可出现周围性神经损伤,而在烧伤面积超过20%的患者中,则有约7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传导异常,严重影响预后[8-9]。

    皮瓣修复术主要是以附带的神经、皮瓣组织去替代原有的损伤组织,并通过创面神经和皮肤组织之间的吻合,帮助创面修复,是电烧伤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10-11]。但也有大量报道显示,虽然该方式可有效修复损伤部位,但由于吻合不完全、血供不良等原因,容易导致微循环中性粒细胞黏附和血管痉挛,促使微血管形成血栓等,影响神经功能的再生和修复[12-13]。因此术后选择有效的促神经功能修复药物显得极为重要,维生素B12是较为常用的修复损伤神经药物,但作用效果有限,且若大剂量使用毒副反应较多[14]。
, http://www.100md.com
    鼠神经生长因子属于一种多肽,主要合成来自于神经胶质细胞、雪旺氏细胞、变性神经远端等,一般提取自小鼠颌下腺提,目前临床上通常将其作为神经营养剂、神经保护剂、神经再生剂使用[15-17]。齐刚等[18]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后,显示其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缓解神经系统症状。Fujimaki H等[19]研究也显示,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坐骨神经缺损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更短,且感染率更低,可能是由于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具有刺激作用,可改善血供,继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杨蒙等[20]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且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患者SCV、MCV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患者,且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13%、86.9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患者。分析是在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后,可维持电烧伤所致的外周损伤神经微环境中所缺失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为创面神经修复提高良好的微环境,促使神经生长因子抵达对应的神经元胞体,并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促进再生轴突的延长和髓鞘化,恢复原有的神经传导功能,利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且本研究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可令药物浓度集中于创面,进一步增加对神经的刺激作用,故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此外,本研究过程中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患者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提示用药安全性好。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在电烧伤患者中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修复神经损伤,促进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谢平华.苏南地区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1805-1806.

    [2]Aquila I,Gratteri S,Amirante C,et al.Electric or traumatic injury? The role of histopathological investigations[J].Med Leg J,2018,86(2):85-88.

    [3]柯家祥,李蓓,朱志军.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颅骨外露[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8):51-53.
, http://www.100md.com
    [4]刘贵春,巴特,王凌峰,等.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3):317-319.

    [5]Feng B,Ma H,Hu H,et al.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nerve fragments with nerve growth factor in autologous epineurium small gap coaptation 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pair[J].Cell Tissue Bank,2015,16(4):497-502.

    [6]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等.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3):5356-5360.

    [7]Aberg M,Ljungberg C,Edin E,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resorbable wrap-around implant as an alternative to nerve repair: a prospective, assessor-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of sensory, motor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11):1503-1509.

    [8]何学迅,利莹,阳纯兵,等.粤北地区2008年~2012年烧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0):2176-2177.

    [9]Xie WG.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lectrical burn injury: much progresses achieved yet further efforts still needed[J].Zhonghua Shaoshang Zazhi,2017,33(12): 728-731., 百拇医药(左飞)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