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22905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颊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4期
     3.4 解剖基础:腓肠内侧动脉主要营养腓肠肌内侧头及其表面皮肤的主要血管[2],由腘动脉发出,约有10%的腓肠内侧动脉起始部与肥肠外侧动脉共干[3]。20%患者存在两条由腓肠内侧动脉独立发出的穿支[4]。穿支发出后行程2~5cm进入腓肠肌内侧头纤维深层,且与腓肠肌的运动神经伴行。在肌肉纤维走形过程中,穿支血管可呈树枝状分叉形成2级血管,一般约2~4支,并且沿途分出营养腓肠肌血管分支和表面皮肤的肌皮穿支血管。肌皮穿支血管有1~5支,80%患者有1~3支,其中存在1~2支优势支[5]穿支分布范围较集中,横轴分布于距离小腿后中线距离0.5~5.4cm,而纵轴分布报道差异较大,Cavadas等报道距离腘纹约9~18cm[6],Thione报道这一距离约5.5~17.2cm[7],而Kao等报道为6~18cm[8],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崔秋菊等[1]通过尸体解剖研究认为,小腿长度不一会影响穿支的位置,因此纵轴分布较集中处用小腿长度1/5~1/3处描述可能更精确一些。腓肠内侧动脉血管直径约2.0mm,伴行两条静脉。面部供区可供选择的动脉血管有面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等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