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53337
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法宝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现代养生》 2007年第5期
     华夏自古重节俭。早在《左传》中就有这样的议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就是说,节约是高尚的道德;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谚、民谣,如“惜衣常暖,惜食常饱”,“笑破不笑补,三补又一新”等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谚语,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节俭在中华民族中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巨大魅力。

    节俭所以能够自古至今,传扬不衰,就在于无论对修身、持家、治国,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对个人,节俭的第一大作用就在于它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在原始社会,人人都要参加劳动,所以人们自然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另外,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任何浪费都无异是自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过一种俭朴的生活,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可以说,节俭的产生也是与人们的生存需要无法分割的。进入阶级社会后,广大下层民众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节俭仍是他们能够生存的保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