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0551
补益亏损防治漏泄(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现代养生》 2007年第7期
     开源节流,防止漏失真精

    人生三宝精、气、神,得之者生,失之者死。神是主宰,气是动力,精是基础。实际精气神是生命三大要素,互相为用。性命双修,性者神也,心脑也;精气者命也,即法身也。没有了精气,神与心也就没有了依附的物质条件。

    南北朝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又说:“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唐代医药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说:“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

    金元名医刘河间在《元气为病》篇中说:“精为神气之本。”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卷一》中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元精也。”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它包括精液、血液,津液及人体的各种组织液等。精液藏于肾,也叫肾精、元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育的精微物质。元精来源于先天,秉承父母精血,出生后又得到水谷饮食精微物质(也称气)的充养,称之为“元精”、“元气”。元精、元气衰旺的主要原因有三:1.先天禀赋(即遗传因素)。2.后天五味饮食补养。3.个人环境(包括贫富)、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

    由于疾病、生活劳累、房事过度、泄精过多,元精、元气亏损、生育功能减退,出现病痛或早衰,以致死亡。

    所以元精、元气对健康十分重要,十分宝贵。随着年龄的增长,元精、元气消耗、亏损、减少多了,可是增加少了。到一定高龄就停止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因此,老年人一要继续开源,进行锻炼,饮食补养,心息相依,休养调整。二要提早节流,防止漏失元精、元气。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蕴藏丰富(包括性文化),道、佛、儒、医、武历代流传下很多补养精气、防止泄漏、保证健康的好功法,但世俗对性文化的误解、鄙视、封建思想作祟,所以许多好功法失传了。现将所知较好的几种功法,略举如下:
, 百拇医药
    (一)十六锭金功

    十六锭金功又名“一秤金”、“李氏长生十六字诀”、“长生十六字妙诀”。即: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功法流传较广,历史较长,宣传也较广。在历史长河中,未被淘汰,说明它确有一定特点。而且简单易学,一学就会。主要是要坚持不懈,日日定时锻炼。元、明时代养生家冷谦的《修龄要旨》、明周履靖的《赤凤髓》、高濂的《养生八笺》皆收集了此功。清闵一得在《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中进一步作了介绍。现代气功家邱陵在《中国古代气功选注》、马济人在《实用医学气功辞典》、陈永灿在《中华益智功》等著作中都介绍或推荐此功法。但十六锭金功具体做法程序,各家不尽相同,现经整理,提出一个较为圆满功法如下:

    1.潄津、咽津。屏除杂念,心平气和,潄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待津生满口,把津液咽下,要汩然有声。
, 百拇医药
    2.吸气至脐(丹田)。随即鼻吸清气,意念送至肚脐下气海穴(丹田)。

    3.肛门向前提缩,内气提至肚脐。以意念和内视从会阴处将内气提至肚脐,使鼻吸入的清气和内气在肚脐会合、揉在一起。在肚脐略停一下。

    4.呼气(提气通督脉)。向后提肛,以意念及内视将肚脐之气,经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沿督脉直入泥丸。

    重复上述动作三五遍、七九遍、十二遍或二十四遍。只要作为正事,不使间断,久久行之,不惟却病,亦可延年。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生痈、疽、疮毒,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如亲房事(性交),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把牢春讯(精液),不放龙飞(泄精),对健康甚有益处也。(待续)

    〖编辑:迟昊〗, 百拇医药(周昌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