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2年第9期
编号:12300448
入秋田螺味最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2年第9期
在我国民间常见的以田螺治病的单方有:,下面介绍两种烹调田螺的方法,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俗话说:“吃蟹就要吃蟹黄,食螺就等秋风凉。”中秋前后,田螺壳薄肉厚,螺身浑圆,螺掩宽大,肉质丰腴细腻,嫩滑甘美,食起来特别清甜爽脆,而且极易吮吸离壳,因此,秋季食田螺最为适宜。

    田螺,又称黄螺、田赢、螺蛳,是软体动物腹足类。它们是以水中微生物和藻类为食料,是我国长江流域城乡居民普遍喜欢食用的贝壳类的小水产。它分布很广,生长在池塘、河沟、湖边和水田中,故名田螺。只要动手,就能摸到一把。田螺又是卵胎动物,春夏之间是繁殖季节,入秋又是它肉质肥嫩的时令佳品,故有“三月田螺满肚仔,入秋田螺最肥美”之说。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街头摊铺的地方小吃,很受人们的喜爱。田螺肉一经烹煮配以佐料便鲜香无比,是堪与法国蜗牛平分秋色的美食,因而赢得古往今来不少美食家的赞誉。

    田螺之所以成为风味美食,不仅在于其肉质鲜美细腻,而且在于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营养学家研究分析:每100克螺肉,含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糖5.8克,钙214毫克,磷354毫克,铁22毫克,碳水化合物4.5克。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无机盐、核黄素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此,田螺是中老年人饮食补钙的一种不可多得的佳品。

    国人食螺,古已有之。1984年,广西桂林在甑皮岩洞穴人类遗址中,就发现有不少螺化石,而且顶端都已被敲打成洞,说明我们祖先早就食用过田螺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对田螺的烹调方法亦各具特色,食法也有所不同。如苏州水渠遍地,是田螺栖身的好地方,苏州人嗜螺成癖,入秋以后,几乎每天必食,苏州人有句俗语说:“蹄胖(猪蹄)笃笃,螺蛳缩缩。”将田螺与猪蹄胖相提并论,可见其爱螺之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