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2101
编号:13787217
留得住乡愁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01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那里有永远值得怀念的童真童趣;乡愁是一生的根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那里有祖宗的墓地,父母的气息;乡愁是永恒的基因,是童年的记忆,“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那是我们填履历表时“籍贯”一栏永远不变的地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什么会这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什么一生也难改乡音?这难道不是有相似的记忆、共同的根脉、一样的基因吗?乡愁,注定是多长时间、多远地方、多种方法也改变不了的。从小处讲,它是我乡我土我爹娘;从大处讲,它是黄皮肤黑眼睛中国腔。

    “宗亲文化”、“认祖归宗”精神。现在很多人愿意到传统村落、古民居游玩,行山野路、吃农家饭、住砖瓦屋,感受大自然的原始清新,回味老乡村的质朴淳厚,中老年人在这里重温记忆,青少年在这里遍寻好奇,谁能否认这不是乡愁的“根”呢?可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乡愁自然也不例外。就算是我们儿时的小河还在,但那是我们儿时的水吗?就算是我们儿时的小路还在,但走的是那时的人吗?就算是我们的父母还在,但他们还依然年轻吗?更何况小河已近干涸,小路已成大道,父母已难双全。拥有的不知珍惜,失去的才觉宝贵,这个怪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难以走出。但我们有深刻的记忆、有无限的暇想、有追寻的精神、有思鄉的脉络,这是人类的长处,万变不离其宗。

    “愁”和生活好坏关系不大,它只和离开“乡”的时空长远密切相关。所以,现在美丽的乡村也是未来游子的乡愁。如果说乡愁最多的是关于老家的印记,那么老家的变化更是时代的乡愁。老年人土屋步行、饥寒交迫的记忆,中年人养猪喂鸡、割麦种地的劳作,青年人三转一响、骑车赶集的笑声,少年们电动玩具、丰衣足食的幸福,每代人的童年记忆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从原始的农耕生活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衣食住行、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追忆乡愁,一代人是一代人的感受,贫穷落后、艰辛劳作是乡愁,绿水青山、繁荣昌盛也是乡愁。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春节,更是“异客”们点燃乡愁的火种,而且越到年关,燃烧得越旺。只有回家的车票、村头的老树、亲人的迎接,才能让乡愁之火一步步熄灭,张口喊“爸妈”,热泪湿衣衫。老家啊!变化的环境、不变的亲情,都是留得住的乡愁……, http://www.100md.com(寇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