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6年第9期
编号:12863206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家庭医药》 2016年第9期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康”

     治未病,顾名思义,是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治末病的理念,最早始于《黄帝内经》一书,《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是能够在病情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某种状况时,就进行早期治疗和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等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就像渴了才去打井,战争打起来了,才去制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这一论述非常精辟。后来唐代名医孙思邈又进一步发挥,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即医术高明的医生治疗未发生的疾病,医术一般的医生治疗即将发生的疾病,医术差的医生只会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

    古人治未病的思想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其实如出一辙,都是属于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病变,就是古代医学所说的“疾”,即大病前的一些症兆。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和亚健康的防治方法也相同。

    从未病先防开始

    古代医家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3个方面:

    1.未病先防

    也就是说当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