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
编号:13474848
减肥是治疗冠心病、糖胖病的基础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日 《家庭医药》 20206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脂肪组织分布及功能改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代谢异常共同作用导致了胰岛素抵抗。因此,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肥胖伴糖尿病(糖胖病)及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研究证明,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5%~10%,即可明显获益,包括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下降。

代谢异常评估:超重和肥胖



    1. 诊断标准:成年人正常BMI(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控制体重;BMI≥28 为肥胖,应开始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厘米(男/女),>90/85厘米时需控制体重,≥95/90厘米时应开始减重。减重可明显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2. 控制目标:减重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0千克为宜;降低BMI,6~12个月内减少5%~10%,使BMI维持在18.5~23.9;腰围控制在男性≤90厘米,女性≤85 厘米。

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基础


, 百拇医药
    减重的方式包括3种: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式,其中营养治疗是基础。动物实验表明,饭吃八成饱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而运动干预的效果受运动方式、强度及总量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远远低于过去。体力活动减少和肌肉萎缩可导致肌肉胰岛素抵抗,血中胰岛素水平随之升高,使肝脏脂肪合成增加,并贮存于代谢活跃的腹部脂肪细胞中,从而诱导血液高凝、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而运动能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并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心血管结构,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

    对于已经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走路可以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较正常糖耐量患者而言,走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更强。运动是心脏康复的重要内容,走路作为运动的一种形式已经整合进二级预防内容。在此倡导大家,应该逐渐增加行走能力,达到每周5天、每日走路30分钟、每分钟至少100步的最低目标。
, 百拇医药
    药物减重:据2015 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欧洲内分泌协会及美国肥胖协会制定的《减肥药物临床实践指南》,BMI≥30的患者或BMI≥27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选用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应该由专业医生在充分考虑到药物和患者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

    手术减重:《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提出,对于BMI≥35,存在危险因素或严重肥胖相关并发症即可进行手术治疗。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提出,肥胖(BMI≥30)和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減重术式主要有4种:可调节胃绑带术、胃旁路术、袖套样胃减容术、胆胰旷置术与十二指肠转位术。其中,袖套样胃减容术是肥胖合并中重度2型糖尿病的首选术式,胃旁路术适用于体重基数大、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

    总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方式减重后,肥胖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能获得明显的代谢及心血管收益。, 百拇医药(丁荣晶)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