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
编号:13621694
吕仁和教授诊治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病及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
     3 分析

    3.1 糖尿病与糖尿病肾脏病

    3.1.1 行气与活血 据表2可知,丹参、牡丹皮、赤芍、川芎在DM和DKD中均出现,且丹参、牡丹皮均位居前列。在DM中,柴胡、白芍、甘草应用比例分别为23.44%、35.94%、32.32%,而在DKD中则分别降至3.9%、10.94%、13.79%;在DM中,丹参、牡丹皮、赤芍、川芎的应用比例分别为64.06%、46.88%、40.63%、24.22%,而在DKD中则上升至82.93%、73.30%、71.99%、39.39%。此外,DKD中川牛膝、泽兰、川芎,当归、熟大黄等兼具活血化瘀功效之品的应用比例亦较DM升高。

    分析:吕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脾瘅、消渴、消瘅的相关论述,以及DM自身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主张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期。消渴期即糖尿病期,吕教授认为本期的病机为“二阳结谓之消”“二阳之病发心脾”,是指脾瘅期(糖尿病前期)脾经有热,食物转输加快,加上胃结化热,进而损伤脾胃,使脾转输五谷之气能力下降,津液停滞在脾,复加精神高度紧张或抑郁使心神疲累,调控无力,导致胃肠出现结滞而发病。因情志异常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故加重疏肝理气之品。

    吕教授将DKD称之为消渴病肾病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