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4
编号:13619223
浅谈温热药物在湿热病治疗中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4
     2湿热病治则治法——祛湿清热,分消走泄

    分消走泄法出自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第7条云:“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提出温病的三焦气分湿热证,与伤寒病中少阳病的病机有相同之处。

    伤寒少阳病的病位在足少阳胆,温病少阳病的病位在手少阳三焦,二者病变部位并不相同。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所以有“少阳为枢”之说。足少阳胆经从横向,为气机表里出入之枢;手少阳三焦经从纵向,贯通上、中、下三焦,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是人体阳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可以使阳气和水液敷布周身。如果外感湿热邪气留恋于三焦,必然阻滞三焦气机,导致上、中、下三焦气化受阻而升降失常。因湿性黏腻,阻滞气机,故易导致三焦气化失权,水道不通之变,其治疗当然应从祛除湿邪,通利三焦水道入手,所以叶氏提出分消走泄之法。

    分消,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针对致病邪气而言,指分解消散湿热邪气,一方面针对祛邪部位而言,指从人体不同部位将湿热邪气分道消散。

    走泄,是指运用具走行流动之性药物,宣畅气机,使气行则湿动,从而达到行气祛湿、宣泄湿热之目的。

    叶氏文中所说的“杏、朴、苓等类”,是列举因势利导祛除三焦湿邪的代表药物。杏仁苦温,降肺气而作用于上焦,使肺气行则水道通;厚朴苦辛温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