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0
编号:13613397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0
     AR属中医“鼻鼽”领域,别称鼽、嚏、鼽嚏等,均以其症状定名。该病首载于《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谓:“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则为嚏。”其症状的描述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令》中有“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黄帝内经》从运气学说、肾、经络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鼽衄鼻窒。”《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灵枢·经脉》说:“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鼽衄”。“足太阳之别,……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指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纵观古今,可以用本虚标实来概括。脏腑虚损,正气不及,腠理不密,卫表不固,外邪乘隙而入,或禀质“不耐”,异气侵犯而致。虽然本病的症状是肺的一种表现,但其发病机制与脾、肾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与脾胃关系密切。近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创始人干祖望教授提出了“耳鼻喉科脾胃论”的观点,干祖望教授自称,“私淑东垣”,他认为虽然五官的归经属脏不同,但这些器官都位于人体头面部,都属于“空清之窍”,有赖于人体清刚之气上升而营养之,才能正常功能[9],因而根据这一学说,在临床上力荐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AR。

    本次实验所应用补中益气颗粒是基于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制成的中成药剂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