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3
编号:13601205
从《伤寒论》“以知为度”谈仲景对用药药量的宏观把握(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3
     3.6 服五苓散“汗出愈”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第71条

    【判断要点】原文曰:“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后注云“多饮暖水,汗出愈”。消渴,指口渴喜饮水而不解的证候[4]。患者脉浮、小便不利、身有微热、口渴喜饮水而不解,服药后身有汗出而小便通利为向愈。服药汗出,是气化功能恢复的外象,故仲景点明“汗出愈”为观察指征[8]。其临床观察要点为服药后皮毛腠理开而见汗出。

    【机理分析】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证,即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功能失司,以五苓散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故汗出则愈。正如刘渡舟《伤寒论诠解》云[7]:“本方通阳化气以利水道,外窍得通则下窍亦利,故曰:汗出愈。”

    3.7 服栀子豉汤“得吐者,止后服”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第76条

    【判断要点】原文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方后注云“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太阳病,经汗、吐、下之后,患者出现虚烦,即邪热乘虚客于胸中而引起的心烦、睡眠不佳等症;严重者反复转侧,难以入睡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