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0
编号:13584598
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0
     2结果

    21患者NSE及HsCRP比较治疗前NSE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SE及Hs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SE及HsCRP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常发于老年男性,男女比值为11~15∶1,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56]。近年来随着急性期救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已得到明显降低。但不少患者恢复期仍可遗留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命健康造成影响[7]。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尽管在中风康复治疗中躯干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治疗多局限于肢体功能康复。针刺治疗时多以肢体穴位为主,较少选用躯干背俞穴,而此局限的康复治疗观念使部分患者行中风康复治疗时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肌痉挛明显的患者。目前认为躯干训练具有以下优势:1)在促进躯干功能恢复的同时还为患肢提供稳定基础;2)通过躯干控制及肢体的协调练习可使患者的肌肉恢复至正常活动模式;3)依据大脑可塑性理论,躯干训练可加速神经功能修复,使受损的神经细胞通过树突“发芽”、轴突再生等变化而做到功能重组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