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7
编号:13556982
关于《金匮要略》阴阳毒与升麻鳖甲汤的几个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7
     此外,从文献的流传来看,由于张仲景关于阴阳毒原文论述过简,原书仅载一方一加减,使得后世对阴阳毒的相关认识具有局限性。同时,原书因社会动荡,流传曲折,导致后世医家对阴阳毒的认识本身就存在偏差与不足。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两派医家各自所论述的阴阳毒其实是2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只不过两者在证候上有高度的相似性。即病因病机不同,但因证候相似,故而均名阴阳毒。

    2.2 微生物的进化与变异导致阴阳毒发生演变 由仲景原书论及阴阳毒“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并将本病命名为“毒”可推测本病变化迅速,类似传染性疾病。宋代《集验方》[5]“阴毒者,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汤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毒气攻心”。阳毒传变过程的论述与之相似,亦可见疾病的传变过程极为迅速,病情急重,类似传染性疾病。清代《医宗金鉴》[6]“此阴阳二毒,是感天地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所谓时疫证也”。“时疫”二字表明阴阳毒确属传染性疾病无疑。通过汉代,宋代,明代不同时期关于阴阳毒证候的论述可知本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特点。现代医学表明,变异是微生物的特性,病毒不断进化而引起的[7]。慢慢历史长河为疾病的变异提供了时间、环境,这或许是造成阴阳毒寒热属性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比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会不断发生改变,使得感冒这一疾病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此外《金匮玉函要略述义》[8]丹波元坚所说“就唐宋诸书考之……古特有而今绝无者耳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