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7
编号:13556950
李元文教授以“湿热化燥”“三辨一症”辨证思路治疗慢性唇炎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7
     2.2 中医学治法

    李元文教授认为,“湿热化燥”是唇炎发生发展的综合病机,但是治疗上不能单纯依“湿热化燥”病机遣方用药,当兼顾“三辨一症”治疗思想,即“辨人、辨病、辨证、对症”的角度。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个体都有其生存的特异性,通过“三辨一症”治疗思想,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遍到具体,纵向剖析,逐步深入;而“湿热化燥”只是其中的辨证部分,通过对病因病机的探究,将其横向展开,细化论治。通过横向纵向交叉治疗,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地看待疾病的本质,是李元文教授遣方用药的重要精髓。

    2.2.1 “湿热化燥”治疗思想 根据临床普遍所见证型为“脾胃湿热证”,辨证施治应以“健脾化湿,清热润燥”为主要治则,遣方用药还应考虑患者具体情况以及证候盛衰,临证进行药味加减。

    1)热重于湿,清热为主:多见于急性唇炎及慢性唇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唇炎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胃有积热,兼有心火,发于口唇,故症见红肿、疼痛、灼热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口舌生疮、牙痛、心烦等症状。在治疗时以清热为主,除湿为辅,常用牡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之品以及栀子、莲子心等清心火之品。

    2)湿重于热,健脾化湿为主:多见于亚急性唇炎及慢性唇炎亚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湿性重浊黏滞,脾气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津液代谢失常,发于口唇,则见破溃、糜烂、渗出等症状,可伴有头身困重、大便黏滞等症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