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8
编号:13484967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应用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8
     2 临床研究

    2.1 针刺治疗 刺激针刺穴位是调节外周和中枢神经通路活动的中介,这就要求其所涉及针刺点选择的准确性。而针灸作为控制和干预尿失禁发作频率的有益疗法,选穴频次较多以任脉腧穴为主,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督脉腧穴和足阳明胃经穴。故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八髎等穴成为最常用的主穴[4]。通过研读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针刺头部及下腹部、腰骶部的腧穴最为常见,再结合临床辨证取穴,往往效果较好。如董建萍等[5]以头针与体针的联合应用取穴,对照组予以尿失禁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60例。结果显示普通针刺在改善膀胱功能障碍、解决下尿路症状收效明显。马帅等[6]研究强调八髎穴的针刺深度及角度对激活各级排尿中枢,调节排尿反射疗效显著,深刺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赵晋等[7]发现在头穴足运感区基础上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比常规针刺更有效地改善排尿功能,总有效率可达93.33%。

    2.2 电针疗法 最新研究表明电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效应主要集中于镇痛、脑保护、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8]。而大量分析说明电针频率、波形及电麻仪连接方法是影响电针效应的重要因素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