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528402
髋臼周围截骨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吴双宝 王金成 高忠礼 张远鹰 费向东 尹七东
第1页

    参见附件(311KB,2页)。

     【关键词】髋臼;截骨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24-02

    1临床资料

    2002年12月~2003年3月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9例9髋,全部为女性。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6.5岁(15~48岁)。平均随访9个月。手术时间为2h5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700ml。关节内截骨1例,术后血肿1例。异位骨化1例。无深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无固定物移位和折断,无髋臼截骨节段坏死和移位,无截骨部位(髋臼和大粗隆)骨不连和延迟愈合。

    2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

    全麻术后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可被动活动。切口呈弧形,顶点位于大粗隆尖端近侧8cm,两端沿股骨纵轴,止于大粗隆基部。“Y”形切开阔筋膜张肌。在臀中肌大粗隆止点处显露臀中肌的前后缘,骨膜剥离子从关节囊剥离开臀中小肌。用摆锯横截大粗隆,然后连同臀中小肌翻向头侧至髋臼缘上3cm,牵拉固定在髂骨。结扎并切断梨状肌和短外旋肌群的近侧部分(防止损伤供应股骨头血供的旋股内侧动脉)。

    关节内探查。显露出关节囊前上后面,“T”形切开(在关节囊外侧纵形切开,沿着髋臼缘横行切开)。探查关节内结构,1例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囊变刮除植骨。髋臼缘上1.5cm处截骨,C型臂X光透视确定截骨的角度和方向。先用直凿截骨至10cm深,然后用弯凿沿着髋臼弧度球形截骨,直至髋臼内板,注意截骨后的髋臼不能太薄。从关节囊上钝性分离股直肌的反折头,显露髋臼前缘。屈曲髋关节,向前方牵拉开髂腰肌,触及耻骨上支的基部,这样可直视下进行耻骨截骨。将截骨后的髋臼旋转至所需要的部位,C型臂X光透视证实髋臼完全覆盖股骨头后,用2或3枚斯氏针固定髋臼。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将大粗隆复位并用铜丝固定。筋膜下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卧床3周,两个腋杖支撑下负重10kg8周,一个腋杖支撑下步行4周。3个半月左右X线片示截骨处骨愈合后取出斯氏针。

    3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

    3.1关节内截骨 坐骨和耻骨截骨有可能截入下方的关节内。截骨经常不能在直视下进行,放置截骨刀时缺乏正常的关节囊阻力可能是错误放置的主要原因。髋臼节段重新定向后,与坐骨连续的下方关节部分不与股骨头接触不影响关节匹配,一般无临床表现。直视下或手触及关节缘进行截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