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530042
5例慢性泄泻辨证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李 倩
第1页

    参见附件(225KB,2页)。

     【关键词】 慢性泄泻;辨证治疗

    慢性泄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慢性菌痢、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中医医学认为慢性泄泻是因脾失健运、外感风邪、饮食内伤、七情不合所致。《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又“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泻不止也。”另外还有“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由此可见,脾虚湿盛是慢性泄泻的主要发病机理,专家学者把慢性泄泻分为了脾泻、肾泻、肝泻3种,由于病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应遵循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45岁 。患结肠炎多年,大便溏薄,时轻时重,1周前由于饮食油腻,泄泻更加严重,4~6次/d,腹痛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稀,有少量黏液,不带脓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根据症状,可认为,患者是由于脾胃虚寒,水湿不化造成。治以健脾化湿,温阳散寒。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