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529388
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畏寒反应1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王晓京
第1页

    参见附件(21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血液透析,透析液温度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低温(35℃)血液透析1 056例次作为对照组;上调透析液温度至36℃行血液透析660例次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应用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畏寒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两组与既往1 800例次常温(37℃)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作一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畏寒反应明显减少(P[1-5]。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用低温血液透析,在预防低血压发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1 716例次低温(35℃和36℃)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畏寒反应1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费森尤斯4008S型透析机,F6透析器膜面积1.3㎡每周透析2~3次,血流量180~200 ml/min,室温18℃~20℃足部放置热水袋保暖。既往常温(37℃)血液透析1 800例中发生低血压716例,低血压发生率为39.77%;低温(35℃)血液透析1 056例中发生低血压109例,发生率为10.32%。低温(36℃)血液透析660例次发生低血压69例 ,发生率为10.45%。

    1.2 方法

    1.2.1 分组 选取我院低温(35℃)血液透析1 056例次作为对照组,透析液温度36℃行血液透析660例次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畏寒反应的次数及透析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作一比较。纳入标准,排除感染,过敏反应,低血压原因引起的畏寒或寒颤表现。

    1.2.2 监测指标 畏寒表现:自觉寒冷,皮肤发冷苍白,四肢冰凉,竖毛肌收缩(鸡皮疙瘩)或面色发绀,寒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