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7期
编号:11526604
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表达与慢性移植肾肾病(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李晓北 石田英树 土岐大介 田边一成
第1页

    参见附件(377KB,3页)。

     1.3 资料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根据抗HLA抗体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分为4组。分别记为I类抗体(+)、II类抗体(+)、I类和II类抗体(+)、抗体(–)。在以下方面收集各组患者的资料:①移植肾功能;②急性排斥反应;③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④急性肾小管坏死;⑤抗HLA抗体出现时的肾功能情况。对于血清肌酐值上升至基准值2倍以上的患者定义为移植肾功能衰退。CAN的诊断全部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按照移植肾病理Banff标准,诊断CAN的患者至少具备慢性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两大特点;C4 d染色在移植肾病理检查中常规使用以进一步确定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对移植肾组织的损伤。

    本组资料中两组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元回归用于与抗HLA抗体相关的多因素分析。检验中P0.05)。在患者死亡率方面,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各个观察项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HLA II类抗体、男性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等因素与CAN的发生明显相关 见表2。

    注:表中数字除特殊说明外均为百分数;ATN:急性肾小管坏死;AR:急性排斥反应;CMV:巨细胞病毒感染;SCr:检查抗体时的血肌酐值;CAN:慢性移植肾肾病;aP0.05

    3 讨论

    在目前的肾移植工作中,确定与CAN发生有关的各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一旦这些因素被确定下来,我们即可对具有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群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测,同时还可以通过必要的措施阻止或延缓CAN的病变进程。目的是减少移植肾丢失,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本研究中患者肾移植术前机体免疫条件相似,肾移植术后均保持1年以上肾功能正常状态,随访时间>2年。在此期间内,37.5%的患者出现抗HLA抗体,此发生率高于其他一些相关研究[4-5]。造成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与不同研究中患者的选择和采血时间不同有关,不过这并不影响对抗HLA抗体阳性患者的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