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33期
编号:11530120
肝气郁结型发作期哮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初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3期
肝气郁结型发作期哮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初步分析

     【摘要】对肝气郁结型和非肝气郁结型哮病发作期患者进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测定,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①哮病组与正常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病组显著低于正常组;②肝气郁结与非肝气郁结两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低于正常组(P<0.01),后者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①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水平与肝气郁结型哮病患者疾病发作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有可能成为肝气郁结型哮病综合实验诊断指标中的一项参考指标;②精神心理因素造成胃泌素降低从而诱发哮喘很可能参与了精神因素诱导的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关键词】哮喘/诊断;胃泌素类/血液;肝气郁结/诊断

    在其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篇文章首次通过对肝气郁结型和非肝气郁结型哮病发作期患者进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和分析,旨在探讨建立肝气郁结型发作期哮病实验指标的可能性。

    1对象与方法

    1.1选择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1.2辨证标准参考1990年湖南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辨证标准及1990年武维屏从肝论治哮病分型标准。

    1.1.3参考西医诊断标准依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1.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辨证标准和(或)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或>70岁及妊娠妇女;③除哮喘疾病外,经望、闻、问、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合并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或精神病的患者;④在1个月内静脉或口服使用激素、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药品、对胃肠道有较强刺激作用的药品及吸烟的患者。

    1.1.5正常标准经望、闻、问、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

    1.2对象来源哮病发作期患者67例,其来源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住院患者。正常组来源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

    1.3检测方法

    1.3.1标本制备所有受试者于清晨6:00~7: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立即分离血清,于-20 ℃低温冰箱保存。

    1.3.2采用放射免疫法,按照药盒提供的方法成批检测。放免药盒由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提供。仪器用西安262厂产FJ-2008PSr计数器。

    1.4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行t或T'检验。

    2结果

    2.1正常组与哮病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见表1。

    2.2正常组、肝气郁结型及非肝气郁结型哮病患者发作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见表2。

    3讨论

    现在认为,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确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是哮喘患者气道阻力增高的原因之一,维持血中胃泌素的正常水平,可能是防治哮喘的一个重要环节[1]。在中医界,血清胃泌素降低在肝气郁结证中存在的普遍性已经得到证明[2]。本实验结果表明,哮病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在哮病组中,肝气郁结型显著低于非肝气郁结型且低于正常组,非肝气郁结型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感觉到,精神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以及其他的精神疾病,目前西医学研究起来较为困难,但如果结合七情致病、五神脏等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研究则可为中医理论找到客观依据,推动理论发展,指导临床治疗;或许又可能为西医学对此方面疾病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参 考 文 献

    1梁国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胃泌素测定及其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8):469-470.

    2陈泽奇.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课题), 百拇医药(黄河清 李大治 卢 峰 陆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