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6期
编号:116210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6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约80%与胆管疾病或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此外,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某些药物等因素亦可诱发。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一些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4~62岁,平均47岁。

    1.2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痛、腹胀为主,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黄疽17例,腹膜炎体征14例。14例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均高于正常值,7例血清胆红素>40 μmol/L,AKP>225 U/L或ALT>75 U/L。B超和CT检查提示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18例:胆囊多发性结石8例,胆总管下段结石5例,胆管蛔虫1例。其中3例有胆囊切除史6个月至2年,并存糖尿病1例,心血管疾病2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II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II8分则为重型急性胰腺炎4例。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①经评价确定为轻症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具体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应用胰酶抑制剂如生长抑素,运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同时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维持有效血容量,预防电解质紊乱。治疗过程中动态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了解胰腺病变情况。辨证采用皮硝腹部外敷,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加味(玄参、甘草、生军、芒硝)等以上大黄主药的通腑方药,结合理气化瘀、清化湿热等方法,以通腑为目的,多途径(口服、胃管注入、灌肠)给药,以肠道排气、日通便1~3次、腹胀消退为度;②经评价确定为重症者经内科24 h正规保守治疗,10例好转(腹痛减轻,体温下降,白细胞记数下降),2例无效(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CT示胰周渗出增多)。无效者行早期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型管引流、胰腺包膜松解,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冲洗引流。

    2 结果

    3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重症组患者中经手术后体温、WBC、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膜炎体征消退,胰腺外器官组织损害得到有效缓解,未出现并发症。合并胆管结石患者治愈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本组无死亡患者,平均住院42 d,随访6个月无复发。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分为轻型(或水肿型)和重症(或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其中轻型胰腺炎约占80%左右,APACHE-II<8分,预后良好,一般不需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约占10%~20%,根据亚特兰人标准(1992年)和我国的标准(1996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或两者兼有,同时APACHEII评分8分或8分以上,BALT-HAZAR CT分级在Ⅱ级或Ⅱ级以上。

    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无菌性坏死的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再度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主要为纠止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重要脏器的支持,除特殊情况外,尽量避免早期手术。治疗的重点在于防止并发症,预防胰腺的自身消化及坏死组织的感染。病情缓解后,合并胆管结石再择期手术治疗。对于重症病例,主张在重症监护和强化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如患者的病情经内科治疗无效,坏死胰腺组织继发感染,胰腺炎并发脓肿、假囊肿、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坏死时或胆源性胰腺炎处于急性状态,需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时,才考虑外科手术。
, 百拇医药
    由于急性胰腺炎时的应激反应,腹腔神经丛受刺激,加之腹腔渗液直接作用于肠管,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肠蠕动抑制,临床常表现为肠麻痹、肠梗阻等。肠内容物积聚,刺激肠分泌增加,进一步增加肠腔压力,导致肠管扩张、缺血和黏膜破损,最终破损黏膜的屏蔽作用,细菌过度生长且粘附在肠黏膜表面,引起肠道菌群移位,从而增加胰腺和腹腔感染的机会。祖国医学认为,本病轻症属“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结胸、厥逆”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肝胆、脾胃、大肠等关系密切,起因于暴饮暴食、贪凉饮冷、恣啖膏粱厚味,或暴怒伤肝,情志不畅,或蚘虫扰窜,皆可引致发病。中药治疗的关键是尽早促使肠蠕动的恢复,可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常用药物主要有:柴胡、黄连、黄芩、枳实、厚朴、木香、白芍、芒硝、大黄(后下)等,随症加减。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采用皮硝腹部外敷,并以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加味、泻热场(生军、芒硝、玄参、甘草)等以大黄为主药的通腑方药,刺激胃肠道运动、解除Oddi氏括约肌痉挛,减少胃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和肠麻痹、肠损伤带来的后期细菌移位,减少胰腺和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早期适时采用中药灌肠,通过直肠给药可促进中药的吸收,排除肠道内积气及积便。缓解腹部症状及体征,并且通过局部给药起到抑制肠道内细菌过度繁殖,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防止继发感染的作用。病程2周后以调理脾胃、滋阴益气活血为主,辨证施治。

    总之,不论是治疗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视为取得疗效的关键性措施。, 百拇医药(张向东 李继武)